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提升农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注重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力资本开发,强化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举措是:要坚持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目的不动摇;统筹推进,实施农村职业教育分类指导;运用"互联网+"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农村职业教育政府购买制度等,将乡村振兴战略推向纵深。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开启民智,更是强国富民。当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农村职业教育同步战略转型,为乡村振兴“升级”赋能增效。通过调研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发现并剖析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魏小英 《教育与职业》2021,987(11):66-71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要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为职业教育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肩负着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与文化支撑的现实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交汇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提升还面临供需方向错位、理实结合松散、城乡文化游离和校村联系脱节的困境.基于此,需要职业院校转变思想,构建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生态圈;知行合一,强化乡村振兴的技能人才链建设;铸魂职业文化,打造乡村振兴文化示范体;加强校村合作,创新乡村振兴两元主导面,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职业教育独特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精准对接着乡村振兴各领域、各要素需求,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逻辑必然。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既有思维理念滞后、自身能力不足等内源性问题,也有法制制度供给不足、社会力量参与缺乏等外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为此,亟需转变思维方式,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破解关键环节难题,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发挥政府"元治理"主体作用,构建多元协同参与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从而突破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及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从根本上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北省在乡村振兴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整体发展依然存在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人力资源缺乏等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文化素质强、专业技能高、安心扎根农村的工作队伍。本科职业教育在河北省刚刚起步,进行河北省本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为本科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在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从业者职业能力不高、高端专业人才缺乏、精准职业教育缺失的现实问题对产业升级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推动乡村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才支撑是基础,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邯郸市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从而加快邯郸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基于此,简单讨论职业教育服务邯郸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优势和问题,深入探讨培养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人才培养和输送基地,农村职业教育要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在乡村产业振兴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新定位,但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还因“崇道轻技”的传统观念受到歧视,存在专业设置未能完全对接产业、人才数量与质量供需失衡、追踪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构建目标明确、对象清晰、培训内容精准对接产业项目、具备激励与追踪反馈作用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能,助力乡村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9.
"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问题.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已经在理论和实践领域被公认为有力抓手、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需不需要职业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办好职业教育,更充分地发挥职业教育功能的问题.从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意义入手,理顺两者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与职业教育动能;提出...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培育乡村人才,厚植乡村人力资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缓解农村相对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乡风文明,维护社会稳定等时代价值.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虽然有较好的外部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主体认识偏差,实践站位较低;办学内容同质化,专业针对性不强;办学方式固定单一,灵活自主性不足;基础保障薄弱,内涵建设不够等问题.为破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应营造农村职业教育价值认同氛围;优化契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教学体系;创新多元协同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重塑农村职业教育组织支持生态,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1.
把农村学校建成农村社区的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农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如何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学校的建设统筹起来,通过农村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应把农村学校规划建设成农村社区的中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20,(1):41-45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核和灵魂所在。新时代加快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显得尤为迫切,同时也遭遇了许多问题,如农村传统孝道日渐式微、迷信活动封建思想沉碴泛起、价值观扭曲攀比奢靡之风盛行、农村治理失效人际关系松散、农民主体意识淡薄进取精神缺乏。造成农村乡风不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发展观念错位、自治组织功能弱化、乡风文明长效机制缺乏等。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治理,需要强化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加大村镇自治组织的培育力度、发挥行政引导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不正乡风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精英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对当地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农村经济精英参与乡村旅游的动机及其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希望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个群体,从而充分利用这个群体的优势,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乡村文化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考验,中国的乡村建设也徘徊在十字路口。乡村文化与乡村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乡村文化的整合创新来建设现代化乡村,既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又能够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乡村建设之路。这一切在今天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下,乡村的产业获得了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状况好的农村,农村主要劳动力出现了从城镇向乡村回流的现象,但乡村小学“空心化”依旧没有改观,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依然在乡村。乡村小学存在严重的生源危机,师资落后,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规范乡村生源向城市流动的程序、健全的农村教育体系、构建健康的教师流动体制是乡村教育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6.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给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农村成人教育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使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和蓄水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农村书院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建设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主导统筹与社会力量参与,整合利用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文体活动,发挥乡贤名人的积极作用是建立并发展农村书院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在于培育和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增强农村产业的发展能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持续能力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培育农业内部各产业、农村生态、农村非农产业协调发展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农村纠纷调解机制嵌入在乡村治理实践的结构性变迁之中,并随着乡村治理逻辑的演变而发生相应变化。对浙东先锋村纠纷调解实践变迁的政治人类学考察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受日益彰显的乡村治理性危机的影响,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开始更多地使用策略性调解手段,放弃了对地方性文化共识中纠纷调解规范的严格遵守,而且纠纷调解越来越重视暂时性"息讼"协议的达成,其实践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发展态势。后税费时代,富人当政之后的农村纠纷调解仍然存在类似的问题,治理权力严重受限的农村基层组织不得不采取以现代法律为内在基准,以面子、人情和金钱等可控资源为策略性调解手段的办法来解决村民纠纷。而农村纠纷调解的依附性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发展提出了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