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数字     
《新闻实践》2011,(7):79-80
2.3亿户 据中国广播网5月31日报道,随着微博的发展,“微革命”、“微创新”、“微时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记者从5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微博大会上了解到,目前为止,微博用户增长到2.3亿的数量,从过去一年在网民中的成长性来看,所占用户比例从14.7%增长到62.5%。因而在用户成长方面来看,微博无疑是最火爆的。从去年3月份到今年3月份,与其他网络业务相比,微博的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2.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微博的注册用户是6000万,访问用户的规模已经突破了1.2亿。  相似文献   

3.
微博是web2.0技术深入发展的新传播方式,整合了许多互联网应用。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以及各种客户端建立个人社区,实现即时分享。它打破了时间、地点、传播人和获取方式的限制,并且人人可以查看、转发、收藏微博信息和发表评论。可以说微博开启了人人参与的“微新闻”时代,使传统...  相似文献   

4.
宣琦 《军事记者》2012,(8):45-47
“微博”掀起的汹涌浪潮.迅速把网络传媒推进了“微时代”。微视频的再度兴起,又催生各类“微”产品很快火热起来。微视频网站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形态,给社会新闻传播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展微视频新闻传播的探究和推广,在“微”力无限的舆论场里撑起一片新绿.发出有效的正面声音,对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新闻宣传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5.
徐倩 《声屏世界》2011,(7):57-58
微博横空出世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席卷了中国亿万用户。一时间,大家都忙着“织围脖”,微博娱乐、微博新闻、微博打拐……在微博热的时代中,电视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完善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技巧.将微博作为电视新闻媒体的营销和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6.
BBC全球新闻部主管理查德·塞姆布鲁克曾用五个字来概括新媒体在传播领域的意义:"观众上场了"。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平台,在这里,"观众"纷纷"上场",热闹纷呈。据统计,截至2011年1月,美国微博Twitter全球用户数量已突破2亿。学界业界亦都称自2010年中国已进入微  相似文献   

7.
社科文献出版社于2012年10月8日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指出,到2011年12月,中国的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中国成为微博用户的世界第一大国。微博作为一种社会化媒体,其对于传统媒体造成冲击表现为:一是新闻生产已经从传统的专业化生产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社会性媒体让"人人是记者"变成可能,促使组织化的新闻生产逐渐"去中心化"。二是微博内嵌到新闻生产环节中,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据相关调查,目前记者使用微博的比例为75.7%左右,记者一方面借助微博发布信息,寻找线人;另一方面记者积极地  相似文献   

8.
沈燕萍 《视听界》2014,(3):85-87
一、微博介入新闻传播传统媒体受条件限制,提供给受众的信息量和传播范围有限,微博时代的到来打破了这一限制。作为信息交流与传播平台,微博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速度快、内容新的特点。微博作为庞大的信息集散地,是记者取之不尽的新闻源泉。如今,新闻事件发生,最早赶到事发地的往往不再是传统媒体记者,而是恰好就在附近、可以随时随地记录的人,  相似文献   

9.
颜菲 《传媒》2015,(5):44-46
“微力进无止境”.2015年1月16日,新浪“2014微博之夜”多角度盘点了过去一年的热点人物、事件和话题.微博新闻已经成为新闻业发展的一种崭新的业态,可看作第一新闻源.地方新闻传播如何顺应微时代传播,重庆华龙网微博的经验可资借鉴. 华龙网是目前全国排名前三、西部排名第一的全国首批省级重点新闻网站,曾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2009年10月,华龙网发出第一条微博,5年多来,该网致力于将“华龙微博”打造成重庆市最大、功能最全、最便捷的微博平台.本文将对华龙网微博的结构设计、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地方新闻网站微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Web2.0的到来,微博作为一种热点传播工具异军突起。微博引领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变成了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地方新闻门户网站和地方政府面对“微时代”的到来仅仅是高呼“狼来了”,还是直面迎接挑战?由浙江在线、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浙江网络文化协会联合主办,《网络传播》、《新闻实践》协办的“微时代”网络建设与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于2012年12月19日在义乌举行,专家学者就新闻门户网站如何迎接挑战进行了热烈研讨。  相似文献   

11.
微博作为新的传播平台和手段,每天生产无数海量的"微新闻"。解析"微新闻"的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信息源,全民皆记者;二是即时传播,反应快速;三是互动性更强,传播效力巨大。"微新闻"的开放式新闻理念和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转变理念,主动介入"微新闻"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必须跟上新兴媒体的步  相似文献   

12.
苟德培 《传媒》2011,(7):61-63
2010年被称之为"中国微博元年",元年的微博火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在中国网络传播学会2010年会的开幕式上,主席台前两幅硕大的微博就不断切换着大会的"微直播"与网友的"微互动"。2011开春,腾讯即宣布其微博注册用户量突破1亿,紧接着新浪也宣布其微博注册用户突破1亿。虽然有学者质疑对于注册用户中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而言,微  相似文献   

13.
微博作为一种进入我国不到3年历史的新兴传播形式.在2011年之后呈现出爆炸式发展态势。到2012年5月.国内微博用户由2010年底的6000万猛增到约7亿。人气最旺的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均达到3亿左右。从中国红十字总会信任危机。到动车追尾,再到近期的毒胶囊事件.国内几乎所有热点事件均由微博率先播发或发酵。可以说。在今天,这种手段便捷、实时反应、几何式扩散、互动性强的“自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群最为广泛的新舆论场。  相似文献   

14.
如今,中国微博用户已超过3亿。新浪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底,其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微博8600万条。毋庸置疑,现在微博已经成为专业媒体工作者的重要新闻源之一。但实践证明,来自微博上的信息有时候不是那么靠谱。因此,面对“微时代”的新闻源,当真假莫辨时,虽然它足够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15.
传统媒体与微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耘耕 《传媒》2011,(2):34-35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微博的注册用户是  相似文献   

16.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以140字的文字篇幅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总的来说,微博具有的碎片化、草根化、和即时性的特点,适应了现在人们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欲望的需求,以至于无人不“微”,无“微”不至,俨然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微博对社会方方面面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具有了重要的档案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的“微时代”,深刻改变着新闻传播的传统方式。军事新闻要想在当下的舆论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在传播的方式方法上与“微时代”接轨。  相似文献   

18.
吴景娅 《新闻窗》2012,(3):20-21
几年前我们还津津乐道于博客网络共享所带来的福音,转眼间博客的风头却被微博抢尽。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即时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的方式。最早也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该产品在全球现已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了“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也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微博是用户个人信息分享传播的平台,是一种社交网络。在我国,微博最早是新浪在2009年推出的,至2013年,新浪微博已有5亿多的注册用户,可见微博对中国网民的生活影响之大。微博随时用简短的语句发布信息,很适用于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比平面媒体更加快速便捷,传播范围广,本文分析了微博的发展状况和对平面媒体的冲击,浅谈了微博环境下平面媒体的新闻采写。  相似文献   

20.
一、微时代的传播底线 1.信息技术革命催生“微时代” 140字微博的流行。促进阅读进入“微时代”。人们在身体力行地写微博、读微博之后,恍然发现,原来传播交流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完全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