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氧化镧对Cu—O/γ—Al2O3催化剂活性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晓原  周仁贤 《科技通报》1997,13(3):148-151
在色谱-微反流动法实验装置上考察了三种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并运用BET、XRD及TPR等技术研究了La2O3的添加对Cu-O/γ-Al2O3催化剂性能及催化剂氧化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2O3的添加不仅使La2O3与CuO之间产生相互作用,且也与载体γ-Al2O3产生相互作用;La2O3的添加促进了CuO在γ-Al2O3上的分散,并使CuO均以非晶相形式存在,从而改善了Cu-O/γ-Al2O3催化剂对CO和CH4的氧化活性,还使La-Cu-O/γ-Al2O3催化剂的TPR峰温降低了75℃.  相似文献   

2.
朱岩  李刚 《科技通报》1994,10(5):297-300
采用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对碱金属、碱土金属及其铵类进行分析,该方法采用CG3分离柱,0.3mmol/LHCl为淋洗剂,4min后改用3.0mmol/L盐酸间苯二胺和5.0mmo1/LHCl作淋洗剂(流速2.0ml/min)采用微膜抑制柱,再生液为50mmol/LKOH(流速2.0ml/min),用电导检测法分别检测Li ̄+、Na ̄+、NH、K ̄+和Mg ̄(2+)、Ca ̄(2+)、Sr ̄(2+)、Ba ̄(2+).对分析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洪亮  陈莉  张勇 《中国科技信息》2011,(7):166-166,171
磁化法处理水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本文通过对磁法去除水垢的原因和防腐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对超强磁在循环水系统和工业锅炉上的实际应用测试,超强磁技术具有除垢、防垢、防锈效果,超强磁防锈除垢技术为物理技术,不改变水质成分、对设备、环境不造成损害,属于节能减排、环保型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胆固醇为原料,经二甲亚砜-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MSO-DCC)系统选择性氧化,生成胆甾-5-烯-3-酮,产率约33%.胆甾-5-烯-3-酮经四氯苯醌进一步选择性脱氢生成胆甾-4,6-二烯-3-酮.此化合物是合成1a-羟基维生素D3的重要中间体.  相似文献   

5.
唐娆  王群 《内江科技》2009,30(3):33-33
本文着重介绍了水垢的形成及危害,以引起锅炉使用单位的高度重视。并结合炉型和水垢的形成及性质,提出了一些防垢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边平凤 《科技通报》1998,14(2):94-97
用TRP技术考察了不同负载量及不同焙烧温度的Co3O4/CeO2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还原催化剂的再氧化性能.结果表明,Co3O4/CeO2催化剂有4个还原峰(α1、α2、γ1、γ2),α1、α2还原峰归属为分散在CeO2表面与CeO2发生相互作用的氧化钴的还原,γ1、γ2归属为晶相氧化钴的还原,随着焙烧温度升高,α1、α2峰消失.Co3O4/CeO2催化剂经还原后,α2物种最易氧化,其次是γ1物种,γ2物种最难被氧化.  相似文献   

7.
氧化物催化剂表面过剩氧与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孟飞  朱波 《科技通报》1995,11(5):272-275
本文采用肼法测定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过剩氧的浓度,并考察了吡啶的氧化活性。催化剂的氧化活性与表面氧浓度成正比。氧化活性和表面氧浓度的顺序为:Cu-O/Al_2O_3>Mn-O/Al_2O_3>Cr-O/Al_2O_3>Fe-O/Al_2O_3≥Co-O/Al_2O_3>Ni-O/Al_2O_3>Ce-O/Al_2O_3.随着催化剂焙烧温度的提高,催化剂表面氧浓度和氧化活性均下降。Cu-O/SiO_2催化剂中添加CeO_2后,催化剂表面氧浓度和氧化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同时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朱祥瑞  吴卫成 《科技通报》1996,12(5):299-301
用透析袋和玻璃纸为透析材料,分别透析去除丝素溶液中Ca^2+,并就透析后丝素溶液中的Ca^2+含量和含氮量进行了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透析袋和玻璃纸透析98h后,Ca^2+的含量均从20.78%降至0.04%,含氮量分别从1.52%降为0.62%和0.54%。实验证明玻璃纸可以代替透析袋透析脱除丝素溶液中的Ca^2+。  相似文献   

9.
吴红丽  朱波 《科技通报》1997,13(2):103-10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γ-Al2O3负载的Cr-Ag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并考察了对CO的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由Cr(NO3)3、CrO3、Cr2(C2O4)3作为Cr源制备的单组分Cr-/γ-Al2O3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基本相同,且均较差;但添加少量Ag(<2wt%)却能明显提高Cr/γ-Al2O3催化剂对CO的氧化活性,且分步浸渍法制备的Cr-Ag/γ-Al2O3双组分催化剂的活性明显优于用其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超微LaMO3(M=Fe,Cr,Mn,Co)的导电性与粒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相廷  郭奕柱 《科技通报》1994,10(5):277-280
用Sol-Gel法合成了LaMO_3(M=Fe,Cr,Mn,Co)超微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不同焙烧温度下所合成的化合物均为单相.SEM分析表明,粒子呈球形,室温电阻率测量表明,电阻率随粒度的变化呈两种类型:LaFeO_3,LaCrO_3随粒度的增大,电阻率增加;而LaMnO_3,LaCoO_3随粒度的增大,电阻率减小.  相似文献   

11.
宋灵贵 《科技通报》1999,15(3):184-186,192
为了克服单因子混凝投药自控系统因源水水质水量大幅度变化的影响所造成的目标跟踪特下降,提出了以源水流量为前馈变量SCD值反馈变量,构成前馈一反馈混凝投药自动控制技术的方案,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水环境质量控制的高集约化农业景观格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制约高集约化农业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以洞庭湖高集约化农业区金井镇为案例,在分析景观格局和水污染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景观格局指数与水环境质量季节关系模型,基于模拟结果分别从景观格局优化、生活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养殖业调控出发,提出农业景观格局优化模式。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水环境质量提升,总氮浓度控制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最低标准内,农业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高于基准年。本文提出的模型构建方法不仅验证了景观格局与水环境质量关系,也为农业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其结果可为政府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利用赤铁矿、工业盐酸及硅酸钠为原料,制备聚硅酸氯化铁絮凝剂的方法并得出最佳条件,运用实验分析、文献分析及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聚硅酸氯化铁混凝性能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聚硅酸氯化铁絮凝剂的性能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酸浸的温度、反应的时间、盐酸的浓度以及液固比均对铁的浸出有一定的影响,得到的最佳条件使铁的浸出率可达到94.58%;该方法制备的聚硅酸氯化铁絮凝剂pH适用范围较广,在整个中性和弱碱性范围内的处理效果较好;处理水的温度在10~30℃时,其效果较好;与市售的絮凝剂比较,在加药量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形成絮体速度较快,沉降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滕淑芬 《大众科技》2012,14(3):50-53
文章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进行故障暂态信号奇异性检测的新方法,分析了目前的基于Lipschitz系数的行波启动元件算法,指出其最主要的缺点是只利用相邻尺度的WTMM或WTMS比值来确定Lipschitz系数。而通过拟合各尺度的数据,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Lipschitz系数进行估算。ATP-EMTP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更精确的分析故障信号的奇异性。  相似文献   

15.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和热传输机理及区域蒸散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估算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水、热传输的模型 ,并且在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两个农业生态试验站设计了 3个试验 ,验证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第一个模型是基于瞬时通量观测基础上建立的植被冠层光合 导度 蒸散耦合模型 ,它模拟的结果与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结果比较一致 ;第二个模型为一维 3层的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此模型成功用于模拟 1 998— 2 0 0 3年度太行山山前平原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深层入渗和蒸散过程 ;第三个模型为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模型 ,它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同步观测而建立 ,本模型可以监测区域地表的干旱状况 ,用于估算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 .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水资源评估和管理只考虑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即"蓝水",而忽视了在维护生态系统和雨养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绿水".引入绿水概念,并针对绿水研究中缺乏小尺度评估方法等问题,以碧流河上游地区为例,使用SWAT水文模型在小尺度统一评估了蓝水量和绿水(包括绿水流和绿水贮存),并研究了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绿水概念给水资源管理带来的革新.研究结果表明,使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统一评估流域蓝水和绿水,是引入绿水概念后进行小尺度水资源评估的有效办法,值得在中国的流域推广使用.评估结果和相关的时空分布研究对水资源管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绿水概念的引入为水资源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加科学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态演化博弈方法分析得出市场需求规模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技术创新得以实现。将这一思想引入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中,得出产业链各个环节也存在需求规模临界点。尤其通过本土需求规模构建一条基于我国产业发展需求的价值链,培育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强产业链对外界反应的弹性,从而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行业的统计数据验证了以上推论。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工业行业用水消耗变化分析——基于LMDI分解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翀  柏明国 《资源科学》2012,34(12):2299-2305
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省在"工业强省"战略指导下加速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规模快速扩张,随之而来的工业用水消耗快速增长问题日益突出,2002年-2010年期间,安徽省工业用水消耗量增加了22.63亿m3,增长幅度达到了112.4%,这直接影响了安徽省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工业用水消耗问题,采用LMDI法从工业行业经济规模效应、工业行业经济结构效应和工业行业用水定额效应这三个方面分析了2002年-2010年安徽省工业用水消耗变动的情况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工业行业经济规模因素是驱动安徽省工业用水消耗增加的主要因素,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因素有效促进了工业用水消耗减少,工业行业经济结构因素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用水消耗增加。37个工业行业的经济规模扩张均不同程度造成了用水消耗量增加,各行业经济结构的变化总体上有利于控制用水消耗的增加,绝大多数行业用水定额的降低对控制工业用水消耗增加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文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控制安徽省工业用水消耗快速增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巷道掘进前方隐伏的导、含水构造或老窑采空积水区极易造成矿井突水事故,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研究定向超前探测技术,准确及时地预报掘进前方隐伏的赋水构造,对于煤矿的防治水工作与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磁偶源平行层理激发方式下全空间瞬变电场的扩散衰减过程,得到了不同地电断面瞬变磁场的响应特征,分析了矿井瞬变电磁定向超前探测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瞬变电磁定向探测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矿井瞬变电磁法定向超前探测技术对老窑采空积水区和巷道前方断层的探测取得了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冯欣  姜文来  刘洋  栗欣如 《资源科学》2021,43(9):1834-1848
强化水资源管理、推进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支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都需要以水资源价值研究为基础。作为应用较为广泛的水价值研究方法,对于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尚未形成综述报告,显然不利于模型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对1995—2019年发表文献的统计和归纳,分别从研究目的、指标选择、赋权方法、评价标准确定、价值计算等多个角度,梳理分析了水资源价值模糊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模型应用与水资源政策发布表现出密切的关联性;指标系统愈渐丰富,但水质、人均水资源量、人均GDP和人口密度仍为应用最广泛的指标;赋权方法上,组合赋权法是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评价标准的确定依据,包含国际标准和国内现状2类,各有优劣但要及时更新和调整;受低水价政策影响,评价结果与现行水价存在一定差距,但为中国水价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该模型应用案例较多、实用性较强,并在应用和发展中不断优化,是水资源价值研究的重要方法,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深化研究尺度、加强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