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商隐的一生与历时40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终。但他怀抱着“爱君忧国”的政治理想,表现出的是具有独立政治见解、富有正义感的正直特立品格,他丰富的政治诗创作正是这种政治理想的结晶。由此而导致了他在朋党政治下的坎坷命运。  相似文献   

2.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方面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离不开他对庾信诗赋的颇多接受,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1.李商隐承传了庾信自慨身世、伤春悲秋、忧国伤时等"以悲为美"的审美经验和书写精神,奠定了其诗歌"感伤化"写作的基调。2.李商隐主要接受了庾信"使事用典"、"意象开掘"、"骈赋化"写作等技法,诗歌显得"俪偶"、"丽密"、"绮丽风华"、"绵邈精工"。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抒情诗追求一种清境。"清"是义山营造诗境的首选字。义山诗中使用"清"字营造清境及虽未用"清"字却营造了清境的各种情形,均说明清是义山诗境的最好概括。以六首《无题》为代表的抒情诗虽存在丽辞与清境的矛盾,但诗的结局总是通向清境。义山诗在营造清境时追寻的是残缺美、遗憾美,这种美凸现了人的精神,具备超凡脱俗的格调。尚清成为义山的诗歌美学观。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对诗歌艺术表现方式卓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集中表现在对诗歌语言的运用和创造上.李商隐将汉语的优长发挥到极致,创造了丰富的语言艺术技巧.本文立足于文本,从义山诗的语言华美、音韵缠绵和对潜语言的开掘三方面入手,探讨李商隐诗歌语言艺术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李商隐的诗歌和四六文均取得很高成就,其重要标志之一是风格多样.诗歌方面,"自开生面,兼擅临摹",有<锦瑟>那样风格表现为典丽精工的,有<落花>那样绚中有素的,有学汉魏、学六朝、学杜、学韩、学李贺而能达到很高境界的,甚至还有些开宋派的作品.义山的四六文与诗消息相通,其总体特征是精丽和富有情韵,而围绕精丽和情韵,展现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悲凉而沉重的黄昏忧——李商隐政治诗创作特色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李商隐政治诗入手 ,着重论述了其政治诗的创作特色。李商隐身处唐末 ,由于政治际遇坎坷 ,人生追求梗阻 ,因而在政治诗创作中表现出三个特性 ,即 :反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显示出对君的讽刺锋芒的尖锐性 ;从个人角度出发审视政治历史事件和人物 ,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抒情性 ;剪不断 ,理还乱 ,忧君、忧国、忧己多重矛盾交织在一起 ,散发出一种迷惘性。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的无题诗长久以来都是广被学者探究的课题。晚唐时期特殊的政治局面,他的人生遭遇,尴尬的政治处境等都是李商隐进行无题诗创作的原因。无题诗中国古代文学当中历来就有,而李商隐无题诗范围难以界定,在无题诗发展中的独创性,创作的非功利性,因意象和用典造成"难懂"的特色等,都使得其具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者多有研究。然结合其创作细致分析,其最大也是最根本的特色可称为“隐伤”。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其经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李商隐对中国古典诗歌杰出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李商隐七律的三个突出特点,试图说明李商隐七律的艺术成就。首先,意象的错综。李商隐的七律,在意象的使用上,比前人进了一步。义山诗中的意象是用心制造和安排的,且喜用非现实之物,来表现哀伤幽眇的情思。其次,章法的变化。李商隐的七律,精彩处常在于发端和结尾。有的善于学习老杜七律的章法;有的独具自己的特色.再次,对仗的精工与灵活。李商隐的七律既有大量的工对,也有很多灵活的对仗,更多时候能做到了精工和灵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我国诗坛上最具特色的抒情诗人之一。他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他创作的近百首无题诗。无题诗是他诗作的思想艺术特征与他高度成就的综合表现,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旨意深远,形式优美,思想和艺术成就都很高。  相似文献   

11.
周立波十七年时期的短篇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审美变迁,这种变迁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所推崇的"英雄典型"话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他在此阶段的小说创作风格的变化是对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自己创作风格的反拨.1949-1955年,周立波响应号召创作反映工业题材的小说.但败笔明显,其短篇小说创作实践碰壁,促使其开始审美反思,其中,1954年回乡后短篇小说<盖满爹>的成功.从正反两方面促使他重新开始了艺术探索;1956-1966年,周立波凭借对乡村生活的熟悉与文学修养的积累和对文学审美的重新认识,其短篇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个人独特追求,但时代的限制使他的艺术探求出现反复.这种审美观的变化可以从他对于延安讲话精神的不同侧重阐释发现端倪.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最擅长"以心象熔铸物象",他的无题诗歌的创作使诗歌题目与内容的遥深和意境的朦胧达到完美的吻合。本文以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诗人生平的悲剧体验为出发点,来探研李商隐的"无题"诗歌。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而不是色欲的角度去写女性、写爱情。李商隐笔下的爱情是一种精神苦恋,是一种有阻隔、有缺憾的爱情观。他的爱情诗表现一种期望与失望、错失与困境、伤感与绝望,这不是美的创造而是美的缺憾,这种独特的审美视角,是其爱情诗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新唐书》、《旧唐书》对李商隐评价歧异之处,主要表现为政治态度和创作成就两方面。对二者评价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可对李商隐在唐末五代和北宋的接受状况有更为客观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张冬香 《成才之路》2009,(17):39-40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困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似文献   

16.
论玉阳山经历对李商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商隐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个性。青年时期在玉阳山隐居学道及在学道期间与女道士的恋爱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创作道路。玉阳山经历既强化了李商隐多情伤感、颓废沉迷的悲剧精神品格,又深化了他用爱情话语来把握世界的方式。同时学道生活使道语典故成为创作中一种自由的话语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7.
王华骥 《现代语文》2007,(5):102-103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学周刊C版》2017,(14):27-28
中学语文课本中,李商隐是一位比较独特的诗人。无论从题材的选择、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来看,围绕在其咏物诗中的始终是他因身世、人生遭遇而流露出的种种悲情,贯穿于其中的也是这份悲情,而且正因为以物表现的这种悲情才使得他的咏物诗有了不同于前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一是比兴、寄托和象征的融合;其二是朦胧的诗境和凄艳的色调。其三是非凡的想象力与开拓力,这种艺术特色主要在李商隐描写"绮梦"的爱情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然,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风格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李商隐爱情诗题材取向与艺术表现谈谈本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明确的创作意图.是政治诗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在艺术上的创新是成熟地使用了近体的七律、七绝的形式,特别是七绝的大量运用。李商隐用咏史诗的形式写爱情、恋情是他的新创造。李商隐在其咏史诗中说理时大多能以形象、感情出之。总之,李商隐的咏史诗承前启后,是这一题材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