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对左室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脉左前降支(LAD)法制作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运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鉴定基因组DNA的断裂情况;使用Northern Blot检测缺血心肌细胞p53、c-myc及bcl-2的表达活性。结果;a.缺血能够诱导左室心肌细胞凋亡;b.缺血明显上调p53基因的转录;c.缺血的左室心肌细胞c-myc mRNA含量显著增加;d.缺血减弱了bcl-2基因的转录。结论:内源性促凋亡基因p53、c-myc及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活性的改变介导了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凋亡是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胎鼠腭突中嵴上皮(Medial Edge Epithelium,MEE)细胞凋亡、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探讨地塞米松引起腭裂畸形的发病机制.方法:以醋酸地塞米松诱导胎鼠腭裂畸形,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研究MEE细胞中 bcl-2和p53基因在不同时期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在GD13.5~16.5(GD,gestation day)MEE细胞的bcl-2 与p53表达总体维持增高趋势;GD13.5 MEE细胞的bcl-2 与p53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别;GD14.5 MEE细胞的bcl-2与p5表达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塞米松诱发腭裂出现MEE细胞凋亡减少,通过改变MEE细胞中bcl-2和p53基因的表达而实现对MEE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是地塞米松引起腭裂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53、C-myc蛋白在睾丸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法检测47例睾丸肿瘤P53、C-myc蛋白阳性表达水平.结果:发现P53、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7%(21/47)和51.1%(24/47),其阳性率与肿瘤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C-myc蛋白阳性表达呈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P53、C-myc蛋白有助于判断睾丸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及癌旁粘膜组织进行bcl-2、bax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46.3%,癌旁组织为40.0%.光镜下对癌旁粘膜组织依有无癌前病变进行分组,其中56例伴癌前病变者bcl-2阳性表达率为57.1%,24例不伴癌前病变者无阳性表达.对53例带有癌的癌旁组织根据癌旁粘膜和癌的关系,分为移行粘膜25例,受侵粘膜28例,其中移行粘膜均伴癌前病变.bcl-2阳性表达率在移行粘膜(68.0%)和胃癌组织均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bax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为41.3%,癌旁组织为32.5%.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4.2%)和胃癌组织及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75.0%)均有明显差异.本组实验中,bcl-2与bax共同阳性表达率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2.5%)和胃癌(13.8%)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0);移行粘膜(28.0%)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且胃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胃癌、移行粘膜、受侵粘膜组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bcl-2、bax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bax.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cl-2和促凋亡基因bax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及癌旁粘膜组织进行bcl-2、bax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46.3%,癌旁组织为40.0%.光镜下对癌旁粘膜组织依有无癌前病变进行分组,其中56例伴癌前病变者bcl-2阳性表达率为57.1%,24例不伴癌前病变者无阳性表达.对53例带有癌的癌旁组织根据癌旁粘膜和癌的关系,分为移行粘膜25例,受侵粘膜28例,其中移行粘膜均伴癌前病变.bcl-2阳性表达率在移行粘膜(68.0%)和胃癌组织均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bax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为41.3%,癌旁组织为32.5%.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4.2%)和胃癌组织及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75.0%)均有明显差异.本组实验中,bcl-2与bax共同阳性表达率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12.5%)和胃癌(13.8%)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0);移行粘膜(28.0%)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且胃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胃癌、移行粘膜、受侵粘膜组间均有明显差异.结论:bcl-2、bax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发生有关;在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组织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bax.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细胞凋亡的概念及生物学特征,讨论了bcl-2、c-myc、P_(53)、Fas等相关基因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细胞凋亡在医学生物学中的意义,及细胞凋亡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口腔扁平苔藓上皮细胞凋亡和P53的表达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国内外对细胞凋亡与OLP、OLP与P53的关系有一定的研究,对OLP病变过程中凋亡与P53的关系暂未见报道。通过本研究,探讨OLP的可能发病机理。方法:采用甲基绿派诺宁法检测30例OLP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口腔上皮细胞凋亡的阳性表达,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53,CyclinD1,ki67蛋白在两组上皮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1)正常组与OLP组凋亡细胞阳性指数分别为0.69±0.25,1.98±1.07,t=5.28(P=0.03<0.05),有统计学意义;(2)正常组与OLP组P53蛋白阳性指数分别为5.15±3.12,20.73±10.56,t=6.35(P=0.001<0.05),有统计学意义;(2)P53阳性细胞指数与凋亡指数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209,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因子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OLP的病变。(2)二者的平衡失调导致了OLP病变的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PR、P53、bcl-2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相关性.方法利用ER、PR、P53及bcl-2特异性抗体对75例大肠良恶性肿瘤进行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四种抗体联合表达率在47例大肠恶性肿瘤、28例良性增生性疾病和41例癌旁移行区粘膜分别为26.83%、10.7%和0.10例大肠息肉P53和bcl-2均无表达,41例癌旁移行区未见P53表达.ER、PR联合表达率在大肠癌(42.55%)明显高于癌旁(17.07%),P53和bcl-2联合表达率在癌、良性增生和癌旁分别为48.94%、17.80%和0,三者间差异显著.而四种抗体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结论ER、PR、P53和bcl-2表达与大肠肿瘤发生有关.P53基因突变是人类大肠癌发生的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之一,bcl-2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水平标志;激素及其受体改变促进肿瘤的发生并且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机体的一种正常生理机制 ,但在异常情况下又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Apoptosis受许多基因调控 ,这些基因包括bcl- 2基因家族、ced基因家族、ice基因家族和P5 3 基因 .本文就近年来Apoptosis主要相关基因调控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抑制剂DWP0016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作用,探讨诱导U251细胞周期阻滞及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WP0016对U25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DWP0016对U251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凋亡诱导作用;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抑癌因子P21,P53的mRNA水平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Ac-H3,P21,P53,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表达并进行光密度定量.结果:DWP0016抑制U251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0.531 μmol·L-1)明显低于阳性对照奥沙利铂(IC50=4.792 μmol·L-1),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显著上升;DWP0016作用后,U251细胞中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产生凋亡,P21,P53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i3K/Akt通路中的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下降.结论:DWP0016能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产生,其机制与促进抑癌因子P21,P53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抑制细胞中Pi3K/Akt生长信号通路有关,具有良好的抗神经胶质瘤潜力和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对麻黄果实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果实具有抗凝血、降血压等作用。为此我们采用以芦丁为标准,用分光光度法对其总黄酮类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2.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bcl-2 and p53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RODUCTION Colorectal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cancer ofthe Western world and accounts for approx.Elevenpercent of all cancer deaths in the United States.Aswith other malignancies,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is thought to develop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genetic alterations that inhibit cell growth.Two of theoncogenes that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is processare bcl-2and p53,the products of which are involvedin apoptosis,cell proliferation and tumor develop-ment(Garewal et al.,1996).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bcl-2、c-myc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进行bcl-2、c-myc基因蛋白的检测,并对两种基因的生物学和临床病理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胃癌组织bcl-2阳性表达率为46.3%,癌旁组织为40.0%。光镜下对癌旁组织依据有无癌前病变进行分组,其中56例伴癌前病变者bcl-2阳性表达率为57.1%,24例不伴癌前病变者无阳性表达,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与癌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53例带有癌的癌旁组织根据癌旁粘膜和癌的关系,分为移行粘膜25例,受侵粘膜28例,其中移行粘膜均伴癌前病变。bcl-2阳性表达率在移行粘膜(68.0%)和胃癌组织均明显高于受侵粘膜(3.57%)(P<0.01)。bcl-2的表达强度在癌组织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明显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P<0.01),癌和移行粘膜显著高于受侵粘膜(P<0.05)。c-myc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为67.5%,癌旁组织为57.5%。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82.1%)和胃癌组织均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41.7%)有明显差异(P<0.01、P<0.05)。移行粘膜(84.0%)和受侵粘膜(67.9%)与胃癌组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myc表达强度在胃癌和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显著高于不伴癌前病变癌旁粘膜(P<0.05);而胃癌、移行粘膜、受侵粘膜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myc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5例胃粘膜良恶性病变标本进行bcl 2、bax、c-myc基因蛋白的检测。结果表明,bcl-2和bax在胃癌、胃炎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单纯胃炎组,且bcl-2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此实验提示bcl-2、bax和c-myc基因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人们研究肿瘤的热点已经从癌基因转到抑癌基因,在已发现的数个抑癌基因中,p53、Fas、p16、Fhit、nm23、BLCAP与宫颈癌的关系密切,也是宫颈癌研究的热点.p53和p16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来抑制细胞增殖;Fas通过与其配体FasL或其单克隆抗体结合后,诱导Fas所在细胞凋亡;Fhit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发挥着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nm23则是通过改变nm23基因的编码产物二磷酸核苷酸激酶(NDPK)从而引起NTP产生不足,参与浸润、转移过程;BLCAP是一个新近发现的宫颈癌相关抑癌基因,其功能及性质尚不大清楚.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