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月至12月,美文杂志社和<西安晚报>联合举办了"连腾杯"报人散文有奖征文活动.在为期一年的征文活动中,<美文>杂志收到征文稿件500多篇,刊登了20多篇,<西安晚报>收到600多篇.刊登了60多篇.  相似文献   

2.
邓涛 《新闻三昧》2009,(2):110-112
2008年10月7日<邢台日报>一版倒头条位置,题为<栾卸多闻鸟鸣声>的消息,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其"人与鸟和谐相处即爱护地球和自己"的主题鲜明突出,意义重大而深远,不足千字的报道文采飞扬,笔者细品之,发现这是一篇高歌和谐生态、诗意迭出的美文.……  相似文献   

3.
邓涛 《新闻三昧》2009,(1):110-112
2008年10月7日<邢台日报>一版倒头条位置,题为<栾卸多闻鸟鸣声>的消息,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闻,其"人与鸟和谐相处即爱护地球和自己"的主题鲜明突出,意义重大而深远,不足千字的报道文采飞扬,笔者细品之,发现这是一篇高歌和谐生态、诗意迭出的美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探讨了我国传统写作结构中隐存的"四结构"(起承转合)之流变脉络.先从甲骨文的"四"字形体中加以考释,得出上古先民有两个"四"的概念和思维;继之,又分析了甲骨卜文、原始歌谣、<诗经>、<尚书>等典籍材料的"四结构";最后从我国的戏曲文本、八股文、现代散文等材料中厘析和印证"四结构"的发展与痕迹.  相似文献   

5.
一、对<随军西行见闻录>作者、写作时间等的考察 <随军西行见闻录>(下简称<见闻录>),最早于1936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巴黎<全民月刊>上连载,同年7月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曾"大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6.
王新民 《今传媒》2009,(11):40-40
这是一篇迟写的文章. 已丑牛年正月里的一天,去莲湖巷访陈长吟先生,获赠2009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美文>,一看封而就觉得面目一新,只见封面上几行栏日黑体字:长篇散文,中篇散文,短篇散文.自古至今只知道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之分,还未听说过长中短篇散文之分.一本不到百页的散文杂志如何刊登长篇散文或中篇散文呢?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重庆晚报>2003年9月5日上的<大足县三驱法庭集体编假案>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2等奖.这篇520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奖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是一篇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短新闻佳作.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点写作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暑假前,我在学校图书馆外文阅览室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批关于写作的书,它们都不在"新闻"类的书架上.其中<牛津高校写作指南>书前有一篇<致学生>,开篇就说:"写作一直被说成是可以学会但不能教会的".  相似文献   

9.
黄海 《档案时空》2008,(5):29-31
1959年6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回故乡的盛况,激起了著名作家周立波写作的激情.周立波先后六次深入韶山调查采访,以4000多字的散文<韶山的节日>,生动形象地记叙了当时的情景,显现了人民领袖的别样风采.这样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无论在政治上还是艺术上都可堪称"经典"之作.谁也未曾料到,这篇散文的写作和发表,后来却演变成一桩所谓"事件".让我们翻开当年那一卷卷发黄的"机密"档案卷宗,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特殊年代里这不可思议的"事件"吧.  相似文献   

10.
"底层写作"现象及其文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写作"是近几年中国文坛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从2002年在文学创作领域出现至今,在几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一个由微至显的过程:2002年,"底层写作"零星出现,如刘庆邦的<神木>、林白的<万物花开>等.2004年,"底层叙事"作为一种异质性的叙述大量涌现,至曹征路的<那儿>在<当代>(2004年第5期)发表,底层文学作品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受命写作了一本书<穆青传>.在写作<穆青传>之前,我对穆青了解得很少,只是为他的文章而感动.偶尔在新华社的院子里与他擦肩而过,当时他留给我的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这个被新华社人称为"老头儿"(我们新华社的同志都叫他"穆老头儿",从来没有人叫"穆社长";虽然也在一些正式场合叫穆青同志,但最常叫的就是"穆老头儿")的社长真是非常朴实,不像"官儿".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2010,(6):65-65
徐迟(1914年10月15日-1996年12月13日),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 浙江南浔人.原名商寿,生于一个教师家庭.曾就读于苏州东吴大学文学院.1931年开始写诗,1934年开始发表诗作<寄>、<沉重的BUS>、<诗拔萃>等,后结集为<二十岁人>.1936年起陆续发表散文<歌剧院及其它>、<贝多芬之恋>、<理想树>等,后收入<美文集>、<狂欢之夜>.徐迟早期创作受欧美现代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编辑之友>2008年第l期发表了汤志鸿先生的一篇短文<"笈"不同"籍">文中说"秘笈"的"笈"应写作"籍",并表示不理解<现代汉语词典>(第3版即1996年修订本)为什么会在第1版、第2版的基础上给"笈"增加"书籍;典籍"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14.
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对中国写作理论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面对作者博大精深的思想情怀和灵动绚烂的叙述语言,现有的写作理论接受过程存在着误读现象,标签化和模式化问题严重,本文从写作的元命题和写作的创造性两个角度,探讨<金蔷薇>对中国写作理论的启示,并倡导一种敬畏生命式的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7,(5)
个性鲜明的《美文》文/从寅《美文》是一本在文学界颇受重视的刊物。提到散文,就不能不涉及《美文》。从一本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性散文刊物,到今天成为全国作家和读者都很看重的刊物,可以说,《美文》以自己的个性实现了成功,也以自己的成功说明了自己的个性。《美文...  相似文献   

16.
玉从璞中得,经雕琢而成器.一件好的新闻作品,就如同一块美玉,不仅需要发现的眼睛,更需要精雕细琢.2007年12月31日,农村大众报刊登的<青石山东第一镇,八年未卖一块石>(以下称<青石>),就是一块从璞中得来的美玉,一件精雕细琢的新闻精品.说<青石>为一块从璞中得来的美玉,因为它是笔者从众多"石头"中千挑万选出来的,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0月17日济南某报"文娱"版,"俗"气十足,笔者有许多话要说. 该版头条(<吴克羣MV女模全裸男友难忍大尺度提出分手>(以下简称<吴文>).文中赤裸裸的文字加上一对赤裸裸男女(男半裸,但上身有几块阴影不知来自何处,也不知是啥东东,好像是几块塑料胶皮挂在身上,画皮乎人皮乎;女全裸,一副媚俗之像),可以说此版"俗"透了.  相似文献   

18.
喻乐 《传媒》2004,(8):14-25
"并不是所有杂志都对你胃口,但总有一份为你而生:关于你这类人的生活与生存、价值与信仰、情感与趣味、成长与保健."<新周刊>在第161期的封面文章<人人都爱看杂志>中如是告白.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受众导向时代依然我行我素的托词,也有人说这是<新周刊>在个性化阅读时代里仍然可以无为而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9.
时评的演进和发展 时评这一新闻评论品种,自上个世纪初由<时报>开创而横空出世.如刊载于<万国公报>的文章<中西时势论>、<强国利民略论>,<时事报>、<清议报>上发表的<变法通义>、<少年中国说>等,均属于时评范畴.这些时评多为政论文章,题目往往带有"论"或"说",视野宽广,格局宏大,关注国计国策,论述旁征博引,理据充分.类似的政论式时评体例,在中国报业史上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①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我们几个参与编辑赵启正先生的新著<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的人,一直都处于兴奋的状态之中.从元旦起步,我们就为这样一个主题的写作,与启正先生紧紧地"钩连"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