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南传播》2014,(10):155-156
<正>刘奇葆: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国家良好形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全国外宣工作会议,强调对外宣传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塑造国家良好形象、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服务党和国家对外战略为基本任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适应中国加强对外文化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文化对外传播应走出"依附型"的轨道,积极探索转变传播范式。应立足"全球化的文化大格局""数字化的传播大格局",推进以价值观诉求为核心、以话语创新为支撑、以形象和软实力提升为目标的"对话传播",推进以"互联网+"重构传播要素及模式的"精准传播";应遵循文化对外传播的特殊规律,积极推进以故事为载体的"故事传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提升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需要推出更多优秀的对外图书.文章梳理我国图书"走出去"现状,剖析优秀对外图书稀缺的主要原因,并以传播"中国声音"的先行者林语堂的代表作《苏东坡传》为例,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图书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同志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对外宣传的方向目标、重要任务和基本遵循。本文探讨中国黄河电视台外宣工作中如何以文化品格为导向,讲有文化品格的中国故事,传播承载中国梦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利用视频、声音、图像等媒介形式,进行短、平、快的高频互动,是"微时代"信息交流的主要特征,也逐渐成为整个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鉴于目前我国国家话语权还不够强大,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不太明显的现状,各种微媒介的作用得以凸显.本文指出"微时代"对外文化传播关注日常生活,具有碎片化视觉传播方式、轻松幽默的话语模式以及背景化、隐蔽式的的传播形式等特点.在崭新的全球化传播语境中,应进一步释放微媒介的传播力,采用轻灵的故事叙述方式、工业化的文化产品思维以及情感共振式的文化输出等策略,展望未来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情境化呈现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危机,本质上都与文化价值观念冲突有关。我国要充分利用当下有利的形势,顺应解决当今世界难题的需要,积极传播长期以来受到各国有识之士赞赏的中华文化价值观;要以确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为前提,以国内形象塑造为基础,加快培养造就既熟知本民族又了解世界历史文化的对外文化传播高级专门人才;要充分利用奥运的余绪和正在或即将举办的各类国际性盛会传播民族文化;要重视对外文化传播平台的搭建更要着力传播中华文化价值观;要信任并巧用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发挥其对外文化传播的特殊职能。  相似文献   

7.
黄廓张平 《传媒》2017,(22):37-40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创新对外文化传播无疑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国家平台,  相似文献   

8.
瑞士作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向来奉行自由经济政策,政府尽量减少干预。对外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图书、报刊等出版文化事业上也推行自由开放政策,根据联邦宪法,瑞士联邦政府没有全国统一的文化方针政策,各州在文化发展方面有自治权,均可自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对外交流,并不完全执行联邦的决定。这是联邦制在瑞士文化政策上的反映,也是瑞士与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化政策方面的主要区别。但是,这不意味着瑞士政府对出版业失去控制,更不意味着瑞士图书出口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9.
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际化、全球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突出表征。强有力的对外传播能力,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要求。根据传播学理论,文化的差异越大,就越需要多样化的传播空间,越需要准确、完整、理智的传播载体呈现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1):9
正文化产品如何畅销国际市场?《经济日报》报道:不久前,首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落户上海,引发各界对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新一轮关注。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对外文化贸易处处长郑文表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近年来得到较快  相似文献   

11.
王娟 《报刊之友》2013,(8):15-17
目前,中国政府和企业大力加强文化对外传播的力度,致力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然而,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遇诸多具体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本身。中国同世界很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在文化的各个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化的因素造成了文化消费者在审美习惯、消费偏好等方方面面的客观障碍,严重影响了外国文化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受兴趣和解读,进而影响了中国文化产品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和传播。该论文试图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文化输出与文化安全三个方面具体解析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所遇障碍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2.
杨小凤 《传媒》2019,(11):73-75
新时代,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建设,提高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成果,发挥中国文化在提升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人民网英文版以其独特的优势地位不断丰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形式,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质量,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人民网英文版充分加强内容原创性,重点建设专题栏目,明确传播定位,强化传播意识和传播理念,建设优质的语言学习栏目,打造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3.
蔡帛真 《报刊之友》2014,(2):126-127
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使得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身魅力,也成为推动本国经济拓展海外、提升中国世界地位、营造良好国际形象、与其他国家及人民联络感情的重要途径之一。故而在国际传播中,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显得愈加重要。文章基于我国古今文化传播活动的梳理,从政府主导及民间活动两个文化传播推动模式分别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浅议对外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琳 《中国广播》2009,(6):67-70
国家形象是某一国家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它直接并有力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外交与商业活动。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文化影响力。对外文化传播是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力量和主要途径。我国应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开展对外文化传播,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上将大众传媒作为国家对外传播载体的认知有所不同,笔者基于国家对外传播=国家(对外)行为+解释国家(对外)行为这一框架,将国家对外传播的载体定义为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体育外交及舆论外交等。本文讨论的正是其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亚美尼亚共和国《文化基本法》于2002年12月19日生效,该法从公民在文化领域的基本权利、中央政府以及地方自治机构在文化领域的职权、国家文化财产、国家与创作者关系、对外文化合作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文化活动给予保障,对亚美尼亚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上升,如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让中国文化更好地承担对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和使命,是值得不断探索的.体育运动作为全球不同国家和民族共通的语言,没有国界之别,因而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媒体人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中国出发,思考不仅仅属于中国的话题。在世界舆论讲坛上,敢于发出中国的声音,充分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①而"纪录片被公认为电子时代高文化品格的代表,它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及对多种文化形态的兼容性都是其他电视产品所难以比拟的。"②的确,无论中外,在电视的所有节目形态中,对纪录片的文化评价都是非常高的。基于此,纪录片自然而然地承载了对外传播的任务,承载了提升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任务,从而达到一个国家所需的国际传播的目标。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日益突显。  相似文献   

19.
文化传播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仍有不足,对此提出加强公共外交、加强文化外交、加强文化创新、加强国际文化传播能力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5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蚌埠正处在加快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关键时期,发展起来的蚌埠,需要展示自己;变革中的世界,需要了解蚌埠。地方党报媒体承担着对外宣传城市形象、传播地区主流文化的重任,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发挥党报全媒体外宣优势,把握党报全媒体对外传播要求,在对外传播中讲述好蚌埠故事,传播好蚌埠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