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加减两步应用题”(五年制数学第三册)是小学低年级儿童在学习一些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刚开始学习的两步简单应用题。难点是:①理解题中隐蔽的中间问题;②计算时题中的一个数字(条件)用两次。为了抓住关键,教学这部分知识,可分三层来安排: (一)基本训练补充条件,并口述补充条件的思考途径。小华有( ),( ),两种书共有多少本? 补充后得到:(1)小华有故事书16本,连环画10本,两种书共有多少本? [补充条件,一定要先看问题要求什么,即根据问题的要求,来补充适合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审题习惯常俊认真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不认真审题,草草地念一遍题,就列式计算。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我认为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抓好审题习惯的培养。。1、培养学生会“读题”低年级学生不理解读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对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中产生错误的原因做过调查分析。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题意,不能透彻地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他们选择算法和列算式是凭借题中某些术语或对题目模糊的认识。因此,解答的正确率不高。如调查题中有“航模小组有30人参加,每5个编成一个小组,一共可以编几个组?”解答这题的正确率仅为78.4%,有的学生见“一共”就用加法计算,这种错误的有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16.2%,有的见“个”就用乘,理解为5个30共有多少?此类错占3.6%。出现问题的焦点在于:有部分低年级教师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忽视从儿童的思维发展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学中体现儿童思维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最近,从学生作业中,发现了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下面,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粗浅认识。位置不可任意交换例1 三年级二班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8人,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有的学生不认真审题,片面认为,题中前面一个数是被乘数,后面一个数是乘数,故列式为:6×8=48(人)。我认为解答应用题,首先要求列式合理(合乎题意),其次是计算结果正确无误。在低年级教学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发现学生对“中间有停歇”的工程应用题感到发怵.一时找不出解题思路,经常出现误解。我根据这类应用题具有“两人或几人工作时间不统一”的特点,抓住这一规律。运用“假设化同”法.把题中某一不同数量假设为相同数量来列式求解。这样,不仅可以化难为易,而且可以拓宽思路,培养发散思维。经过教学实验.收到了良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 问题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经常把下列应用题这样列式解答: [例1]学校买来2500本练习本,卖给15个班,每班164本,一共卖出多少本?(五年制第五册80页练习二十三第12题)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道题:某学校图书室原 有图书500本,其中儿童故事书占 60%,后又购进一批儿童故事书,这时 儿童故事书占图书总数的3/4,问购 进了儿童故事书多少本? 不少学生在解题时把500本书既作为原有图书的本数,又作为现在图书的本数。认为求购进儿童故事书多少本,就是求500本的(3/4—60%)是多少。解题列式为500×(3/4—60%)。造成这一错误的原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应加强多种形式的思维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下面谈谈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些做法。一、图画应用题抓住一个“问”字学生初入学,识字不多,阅读和书写都比较困难。因此一册数学教材开始出现的是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其特点是直观,反映的是学生身边较熟悉的事物,学生容易理解。在教学时要抓住一个“问”字,即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例1: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上来9人。这时候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张老师教这道例题时,将原例题改为“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5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上来9人,这时候车上有乘客多少人?”理由如下: 1.例1是学生刚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改编后的例题当求出下去18人以后,车上还有乘客17人。避开了原例题第一步计算中下车的是18人,车上剩下的也是18人的巧合情况。2.针对低年级学生感知比较笼统、欠精确、容易忽略细节、无意注意强,又不善于检查自己的知觉思维特点。排除了原题是“18+9”中的“18”究竟是车  相似文献   

10.
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下面结合第四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谈一点教学体会。第四册从第42页起,在练习中相继编排了一部分逆向题。这些逆向题,既可打破见“多”则加、见“少”则减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认真审题和全面分析数量关系,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但由于低年级  相似文献   

11.
数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每节课的课堂小结不仅要“继往”,还要起“开来”的作用。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课堂小结只总结本课知识的重,难点的一贯做法改了改,力求使课堂小结有更好的效果。 1.给点矛盾。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练习课,很多学生经过几个题组的练习,很自然地产生了“题目问什么,就设什么为X”的错误认识。这节课总结时,我出示一个题目:某班买数学练习册和连环画共13本,付款4元8角4分,练习册单价4角,连环画平均每本3角1分,两种书各买了多  相似文献   

12.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应用题教学中运用联想,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如虎添翼,更加灵活、敏捷。1.提出问题的联想:就是指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通过题中条件进行问题发散的联想,通过这种联想,由浅入深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他们的思维。比如以“一个学校有男生200人,女生150人”作为题中的已知条件,要求学生根据条件,运用联想,启发他们能够提出哪些问题,并且如何列式解答。例如:①全校共有学生多少人?200+150=350(人)②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200-150=50(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23名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不良学生编制的加减应用题,揭示他们记忆加减应用题的特点。结果表明:(1)13人编出总体集未知题(占56.5%);2人编出结束集未知题和差集未知题编题(占8.6%);没有人编出变化集未知题和开始集未知题。(2)编题的错误类型是问题不完整、不符合编题要求。  相似文献   

14.
学习数学是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师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智力,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根据低年级儿童年龄特征和教材实际,我们进行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下面,以“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中的应用题一节为例,谈谈我的做法。上课了,进行20道题的视算后,接着用小黑板出示一道应用题: “学校有20把扫帚,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分几把?”学生口头算出20÷5=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第100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2.初步掌握找中间问题的方法。3.初步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练习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________?(先让学生演示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提出问题,并写出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师:这道应用题同学们只要直接将题中两个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就解决了,这样的应用题叫做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这节课同学们开始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16.
【考点透析】1.表示两者“都”用both(见第1题),表示两者“都不”用neither(见第2、3、4、8题),表示两者中的“任一”用either(见第5—6题)。2.表示多者“都”用all(见第7题),表示多者“都不”用none(见第9题),表示多者中的“任一”用any(见第10—11题)。3.none可指人或物,一般要接表示范围的of短语,可回答how many;而no one只能指人(=nobody),不能接of短语,可回答who(见第9题)。另外,none可指后文的不可数名词,表示“毫无”(见第12题)。4.all单独使用,或者后接一个定语从句,或者前面有物主代词时,意为everything或the only thing(s)(见第13…  相似文献   

17.
低年级学生解答逆叙应用题谬误析许万明逆叙应用题的特点是:(1)叙述顺序与生活常识(经验)不、致;(2)条件与解答顺序不一致;(3)叙述与学生思维不一致。上述特点使学生感到解这类题十分困难,解答正确率也较低,其原因在于:一、局限于生活经验,妨碍I理解题...  相似文献   

18.
在应用题解答中,不少学生常因审题不细,题意不清而造成列式错误.我们的一些教师也往往仅注重于解题方法的指导,而对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与能力不太重视,使学生形成了见题就列式,问什么设什么的思维惰性.因此,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审题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应作为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简单应用题的复习课,不应让学生死记类型和公式,机械地套用公式列式解题。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建立清晰正确的概念,弄清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实现“应用题——文字题——式题”的转化,提高解题能力。下面以一节份总关系应用题复习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这节课,我安排了三个大的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1 说课的内容 :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第89—93页 ,“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一课时“求一个数与它的几(百)分之几的差是多少”的应用题例及练一练第1—8题。2 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稍复杂的“求一个数与它的几(百)分之几的差是多少”的应用题 ,是全册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是前面简单的分数和乘法应用题的发展 ,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应用 ,也是进一步学习相应的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掌握这一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