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阵地是课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渠道。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应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和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应加强和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灵魂和生命.艺术设计教育理念离开了"创造"二字,将失去真正意义.艺术的真谛在于创造,创造需要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科学,科学的动力也在于创新.近年来,作为一所一般普通高中的信丰县第二中学,时刻紧抓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面向全体、主动发展、生动活泼这根主线,始终按照"以分层教学为主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为主阵地"的创新教育工作思路,积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最佳发展空间,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育"之本质与核心是"生命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生命教育"教学实务上常遭遇的两项障碍:第一是"言"与"意"的断裂问题;第二是因时空条件不同,而导致之生命经验难以传递之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使"生命教育"难以经由课堂讲说而完成."生命教育"之教学目标在于摄智归仁,学习方法在于穷智见德,也就是将价值理念纳入学习者的身心之中,以持守"心"之清明与贞定.作为通识教育的"生命教育"的切入点在于经典教育,以经典之活化、深化与内化,唤醒学生生命之主体性.从朱子读书法中,提出"亲切"与"敬"作为21世纪经典阅读的两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正>21世纪,知识经济成为主导经济。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教育。国际21世纪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曾明确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相似文献   

6.
杨兰喜 《成才之路》2009,(26):29-30
面对新的知识经济形式下,职业教育发展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在这一背景下,不论是培养何种规格的人,都必须把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的地位。为此。职业学校要建立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发展式、创新式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发展将是新课程改革的永恒主题,创新将是新课改的灵魂,因为教育的起步是生命,生命在于唤醒,生命在于创造,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将携手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生命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意味着从复述性和反映式的教学解放出来,向灵活性、自主性的方向上发展.本文从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框架出发,论述了物理实验、物理知识、物理方法、情感因素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并对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与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停滞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创新.要培养创新人才,传统教育中那种灌输式的只注重传授知识的陈旧教育理念,显然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吴乃新 《中国德育》2004,(2):9-10,40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一所学校的精彩在于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于校园文化的追求与创造,在于生命理念的尊重与执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是校园文化整合的过程,追求与创造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尊重与执行的过程是校园精神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感悟教育     
一“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新世纪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品质。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是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  相似文献   

13.
杨萍 《中学生阅读》2007,(12):32-3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艺术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强调艺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要给儿童创造一个发展创新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创新中感悟创新。崔子范说:“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新。”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项内容,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发挥美术教育这方面的功能,在实践中笔者尝试用以下方法去体现《纲要》中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创造教育的收效甚微的历史与现实,促使人们反思创造力的内涵。创新处于创造力的第二个层次。创新的提出和光大在于社会文化动因。从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更具普适性,更亲近个体的生命成长。教育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变革,其最终目的在于开发、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我国创造教育的先驱——陶行知先生明确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注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14,(35)
正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20多年的校长工作经验告诉我,学校要稳步和谐发展,"成在教师,败在管理,关键在领导班子,责任在校长。"本文阐述如何处理好以上四个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从教育发展史看,“创新教育”是个老话题。1923年日本教育家稻毛诅风就出版了《创造教育论》;陶行知40年代提出“创造教育”口号,并把1943年定为“创造年”;美国也是在40年代开始创造教育的。为什么“创新教育”或曰“创造教育”在今天如此被人看重呢?时势使之然也。创造是人类的本能,是区别于其它生命的本质特征。地球上有许多早于人类的生命,由于缺乏创新(只有缓慢的个性进化),基本维持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前的样子。可见,人与动物区别除了直立行走、使用语言和工具外,更在于创造。人类是在创造中发展进化的。但…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乐于奉献、勤于探索、勇于创新是新世纪优秀教师的必备品性,三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兴亡在于创新".创新问题的提出,给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创造和谐氛围,发展创新意识""加强方法渗透,培养创新精神""运用直观手段,激发创新意识"三方面阐述了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