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是专门开展教学活动的机构,肩负着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任务;博物馆近年来随着其独特教育功能的日益突显,渐渐成为除学校以外的另一重要教育场所。博物馆若有效地发挥教育职能,并与学校的教育资源相结合,其效益更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也是探究馆校合作的意义所在。以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与学校的馆校合作为例,通过对制度建设、课程研发和科研创新的分析,提出初期由博物馆主动引导、中期由学校积极配合、后期由多方共建教师培训平台的建议,为未来馆校合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朝  张亚 《四川教育》2023,(23):14-15
<正>随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日渐凸显和文旅市场的强劲复苏,博物馆研学成了当下社会的热门活动。成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博物馆研学也在馆校合作中变得炙手可热。由于文物保护和场地等限制性因素,传统馆校合作以学生直接前往博物馆参观为主,辅之以博物馆设计的体验活动。学校一方往往对博物馆的收藏、展览了解甚少,难以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博物馆一方则在学生情况、教育教学方面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关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是各类教育的应然目标。博物馆教育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其自身具有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的良好属性,而且我国丰富的博物馆资源也为博物馆教育的广泛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使得通过博物馆教育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成为可能。校馆融合可以作为优化博物馆教育的主要途径。其中,制度融合是博物馆教育优化的前提,课程融合可以为博物馆教育的优化提供载体,空间融合可以为博物馆教育的优化提供实践场域,师资融合是博物馆教育优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双减"和博物馆教育相关国家政策背景下,从馆校合作课程开发实施的角度,结合博物馆教育馆校合作课程开发案例,提炼出学校教师自主研发、学校与博物馆合作、博物馆进校园三种馆校合作课程实施模式,给正在寻找高质量课后服务教育资源的学校和研究者提供参考,以促进博物馆教育资源融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形成适应新时代馆校合作机制下的馆校合作课程,满足学生课后服务中的多样化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是传播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机构之一,而各类院校是专门教育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地方,博物馆与各地院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但有助于博物馆更加有效地发挥教育功能,而且对院校的教育教学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物资源,实现双赢。本文对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已开展的馆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捷 《成才之路》2020,(10):46-47
如何发挥非国有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柳州地区的实践,对非国有博物馆发挥中小学教育功能进行探索。要成立专业指导机构,建立工作平台;提升非国有博物馆教育能力;举办各种展览,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打造馆校合作品牌,讲好博物馆故事。同时,还要着力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是保存、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学校的第二课堂。博物馆的参与体验式教育活动弥补了课堂书本讲解教育的单一性,馆校合作互动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促进了学生们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进一步健全了馆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重庆三峡博物馆现存丰富的教学资源,作者认为博物馆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相互整合并应用,达到教师更加了解乡土历史,学生爱上乡土历史。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作为传播和解读历史文化知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教育职能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结合目前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过程中的特征和不足,探讨了改善我国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教育"已经进入2.0时代,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发学校博物馆课程,实现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拓宽学科教学原本的边界,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性要求,也是丰富学校教育教学内涵的实际需求。在馆校合作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将教学设计联结课程标准、交集学科教材、着重典型文物、融合众多学科四个关键问题,从而让课程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1.
核心素养规约着学校教育的方向、内容与方法,也为馆校合作的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视角。核心素养和馆校合作的适切性缘于对"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诉求的共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准确地表征了馆校合作课程资源的内涵,并从工具性价值、个体性价值和社会性价值三个维度,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向度。首先,利用叙事、体验和空间开发课程的"文化基础"资源;其次,利用展品的"留白"、数字化资源和场馆的生命关怀开发课程的"自主发展"资源;最后,利用主题展览与社会服务的结合、纵横双维的多元文化比较与理解以及场馆开展的创客教育开发课程的"社会参与"资源。  相似文献   

12.
李萍 《四川教育》2023,(17):41-42
<正>教育,是博物馆和学校的共同职能。近年来,随着国家纲领性文件的颁布,馆校协同开发博物馆课程的学习新样态已成为必然趋势。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与多家博物馆合作,基于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构建了“巴蜀文化进校园”系列博物馆课程。  相似文献   

13.
从博物馆的功能和特点看,博物馆是学校历史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博物馆资源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广大历史教师关注的课题。教师根据馆校深度合作的背景、基本策略,结合与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合作开发馆本课程案例,尝试建立校馆深度合作、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历史教学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是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应根据自身、时代和社会三方面需要,提供体验教育,完善社会教育支撑体系,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搞好“馆校共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是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科学教育机构,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的中心,担负着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传递信息、开发智力资源、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同时图书馆又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继续,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地。基于此,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搞好“馆校共建”工作意义重大。下面结合我馆工作实际,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伟大的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民族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依据,每个国家都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民族凝聚力和道德教育功能,以维护现有社会秩序的稳定。研究不同国家如何利用本国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教育,对于加强和促进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尝试对几个典型的国家利用其传统文化资源对本国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比较和分析,从而启发并探索加强和促进我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省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和"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通过举办陈列展览等系列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多措并举、延展服务,积极发挥基地功能,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举办精品陈列展览,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我馆现有馆藏文物15万件,其中一级文物360余件(包括国宝级文物6件)。1994年被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省博物馆先后举办大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博物馆学校是公立学校迎接时代发展与挑战,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支持学校教育以及促进教育机会平等而进行办学创新的结果。美国博物馆学校在育人模式、办学模式、管理模式、学习模式以及课程模式五方面进行了创新,推进了无边界的育人模式、开启了馆校合作的办学模式、创新了博物馆学习模式,以及以展览创建为核心的课程模式,但在可持续发展、博物馆学校模式的推广、馆校合作关系的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已纳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核心目标。馆校结合是拓展科学实践活动的一种良好举措,通过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具有科普功能的机构与学校科学课程深度融合实践,形成社会大课堂资源的有机结合,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20.
《红领巾》2023,(10):48-49
<正>“博物馆是最好的第二课堂”,这是成都市蜀汉外国语实验小学全体教育人在“五育并举”视野下的共识。基于这一共识,学校开启了“馆校合作”之路:以“文博”品牌教育为引领,以“走进博物馆”活动为依托,引导少先队员们通过博物馆这个立体的百科全书、实物的图书馆,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时代的科技创新,见证自然的包罗万象,感受文明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