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明确了我国工科专业"工程化"的教育方向。在该计划的引领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分析了目前实践环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求,以此对原有的工程实践体系进行了改革和有益的实践,逐步探索出一套以提升学生工程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按此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成绩斐然。实践证明,该体系适应目前本专业的发展要求,切实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多数院校现行的工程训练主要还是传统的训练内容和单一固定的训练模式,没有将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融入整个工程训练体系,凸显不出各训练环节与整个新工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呼应关系。打破工程训练仍然沿用传统模式的定势,重新构建适应不同专业类型专业人才培养,注重跨学科多元化人才培养,以新技术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的工程训练体系。以提升工程训练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支撑性,发挥工程训练在新工科技术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庆科技学院作为国家第二批"卓越计划"实施的试点院校之一,于2011年开始在本科石油工程等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从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思想、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介绍了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4.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宁波工程学院光电子专业着手,剖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学生专业意识淡薄,实践动手能力差,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师培养三个方面探索工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实现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无缝链接。通过学习德国工科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及自身的教学实际,重点在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五点建议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船舶行业发展对轮机工程领域人才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轮机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以及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的培养模式,界定了不同类型人才对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培养标准,提出了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两类人才的分类培养机制。实施后该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就业供不应求。文中所提出的轮机工程专业多元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可为具有行业特色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方院校探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环境推进实践内容的更新优化设计,通过院校资源整合和共享环境改革调整学习及考核方法、研究校企联合培养环境协同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转型改革发展环境改变教学理念。融合新工科背景下的多环境构建理工科专业"四层次四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模式,该模式有助于高校各种资源有效整合优化和强化联合交叉学科培养,以及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实践创新能力和促进理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7.
崔刚  陆勇 《江苏高教》2012,(5):97-98
按照"卓越计划"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工程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结合国内外工程改革的实践和地方工科院校的特点,可以构建"五平台、四模块、三层面、二要素、一主线"的架构模型。按照这一架构,地方工科院校要重点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和实践教学基础建设,以完善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我国经济增长动能发生深刻转换,涌现出一大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为发展载体的新经济。新经济的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亟需大量具有复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新工科"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作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要切实面向未来加强"新工科"建设,深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支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型工科技术人才。在建设路径上,高职院校要以回归工程实践为主线,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以"新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完善的"新工科"专业结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建立健全"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卓越人才标准为依归,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的"新工科"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医疗器械专业"医工结合"的特点,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医疗器械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对医疗器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施实验教学改革,目标清晰,方向明确,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宗旨,调整实验课程体系,建立"产、学、医"联合实验平台,"三师型"实验教学团队与"创新实验项目驱动型"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了一套医疗器械行业人才培养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对创新型医疗器械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背景研究,构建了理论联系实践、因地制宜、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原则,提出了由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构成的探究、合作、CDIO"三位一体"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文章建议地方高校应培养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具有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1.
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工程教育方面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分别从跨本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探索、学术与应用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航天领域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博士)的探索,培养工程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校内外实验基地建设,以及跨院校、跨学科门类、跨本硕培养阶段的理工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几个方面,介绍该校在此方面的部分想法、思路以及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20,(3):125-128
"新工科"是我国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内涵是以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具有战略型、创新性、系统化、开放式的特征,突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的对策,并以大连大学建筑学专业为案例,总结了在 "新工科"背景下围绕解决"四个度"的问题,构建做、学、研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具体实施做法,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是相对于"现有工科"或"传统工科"而提出的,在"新工科"的建设过程中,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兼具工程技术和管理的综合特征,针对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学习渠道,切实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现状与发展问题。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363名专任工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学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存在差距,不同学历、职称、教龄的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水平、工程实践投入程度及工程素质发展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影响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为工科教师确立专业发展导向,创新教育教学培训制度,建立持续性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完善工程类教师管理制度,是"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促进工科教师工程素质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通过对目前自动化工程实践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经费和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少、教师实践能力与现阶段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确定了自动化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方案,采取"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多样化、递进式的三段培养模式,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综合考虑,形成"4+2+3"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通过与卓越联盟企业联合提出通过将学校培养向企业后延、企业人力资源向学校前伸、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学位论文)一体化的校企"无缝对接"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理念。同济大学自动化专业积极并成功申请了四个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如何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创新、工程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和内涵的系统研究,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平台+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研合作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讨了在新工科建设中,通过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BIM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教学团队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夯实校内实训中心及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姗姗  李颖  于佳 《大学教育》2023,(18):26-29
实践教学是工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培养具有解决复杂光电工程问题能力的工科人才对工程教育改革具有实际意义。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需求分析出发,提出了可以满足多方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及构建思路,并依托多方资源协同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多主体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以保障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工科院校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培养工科学生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并参与国际竞争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重大举措,对改革我国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卓越计划"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分析了工程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改革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学习与企业实践、改革学习考核方式和毕业设计模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教师工程素质等方面进行的教育改革思路和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2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当前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经费不足、工程实践平台建设薄弱、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现阶段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