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维(公元七○一年——公元七六一年),字摩诘,是唐代的大诗人之一.王维的诗,以写景见长.宋朝苏轼《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画”,正是概括了王维全部写景诗的艺术特色.而《辋川集》中的二十首五言绝句,又正是王维写景诗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辋川集》是王维与道友裴迪于天宝年间在辋川庄写下的唱和组诗,是其山水诗的巅峰之作。在辋川别业,诗人把山水景物作为描摹对象,于诗情画意中洗涤自己幽独空寂的心灵。20首绝句,即是诗人这一时期隐逸情趣的折射,更有一种佛家崇尚的顿悟机缘。  相似文献   

3.
“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此话委实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王诗浑融的意境,精工刻画的描写,清新洗炼的语言,为后人描绘了一幅幅清新秀丽的画卷。诚然,清新秀丽的诗篇与诗人的艺术技巧是分不开的,王维在描写景物时,常常形神并茂,绘声绘色。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传至塞上》)。“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细读起来,我们发现绘光作为一种技巧王维在诗中是常用到的。为方便起见,笔者将其技巧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王维的《辋川集》和屈原的《九歌》组诗作一比较,主要从色彩美、意境美、情趣美三个方面探讨二组诗的特色。色彩美,两组诗创造的画面均纷呈多彩,浓淡相宜,与诗的意蕴浑然为一;意境美,《辋川集》多静美,意境空寂;《九歌》多壮美,意境廖廓;情趣美,《辋川集》追求的是幽静空寂,不与世俗同流的志趣.《九歌》写人神交融的和谐之美,体现的是现实生活的美。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八册第29课选有王维的《鹿柴》一诗。柴,课文未有注音,不少老师都教学生读为“chái”。上海市文改会主办的《汉语拼音小报》第237号将‘鹿柴’也注为”“lú chái”。这是不正确的。“鹿柴”系《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辋川集》是王维编辑其在辋川别墅所作的诗而成的,全系咏写辋川一带景物的诗作。原集有序云:“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由是可知‘鹿柴’是辋川  相似文献   

6.
世称“诗佛”的王维,字摩诘,其名和字取自《维摩诘经》中佛门弟子维摩诘居士。他的山水田园诗,大都是他晚年皈依佛教,退隐辋川时所作。《山居秋暝》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辋川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二十里.原为初唐宋之问的别墅,其间园林清幽绝俗,山水明媚宜人.仿佛是《般若经》中所谓“净土”的境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指寂静空蒙的秋山,经过一  相似文献   

7.
《辋川集》是王维归于辋川所作。不论在内容上或者是在表达形式上《辋川集》这组诗都别具一格。诗歌在意象选取方面,倾向于选取自然山水景物;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了诗人的禅佛思想及山水情怀,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追寻;在表现形式上,采用五绝和同咏的形式来突显辋川作为自己精神追求的园地。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唐朝很有才气的诗人。由于他对黑暗现实不满,后半生隐居乡里,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山水诗,《鹿柴》是其代表作《辋川集》二十首中的一首。鹿柴是辋川的一个地名。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王维不仅是诗人,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很广泛,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这首诗体现了诗、画、乐的完美结合。教学这首纯写景的五言绝句,一是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景物的;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首句“空山不见人”的“空山”不是指空旷无草木的荒山,而是指空寂清冷的山…  相似文献   

9.
盛唐著名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尤为后人称道,他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辋川集》20首,更称得上是山水田园诗中一丛清新可人的小花。本文拟从五绝诗体、诗中有画、禅意禅趣等方面分析《辋川集》的语言特色,恳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0.
《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王维身在朝廷却心存山野,亦官亦隐,纵情辋川山水寓情于诗文。这二十首诗语短情长,清幽空寂的诗境中包含着诗人特殊的情感心态,既有入世的惆怅迷惘,也有避世的幽寂孤独,还有忘世的潇洒愉悦。《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仕隐复杂情感心态交织的集中写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电影配景的角度来分析王维的山水诗。我这里提到的“电影配景”是指能够引起视觉和立体作用的描绘。作为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对画面特别敏感,他的诗歌里的用词和配色都是很清晰的,最重要的是,他的诗有着时空的立体感。《辋川二十首》就是王维美学思想的结晶。在《辋川图》中,  相似文献   

12.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唐]裴迪:《华子冈》这首诗是裴迪在蓝田辋川与王维唱和之作。王维在奸臣李林甫执政时,一方面朱带紫绶在朝廷任职,一方面在辋川别业过隐士生活。辋川有二十处风景点,如竹虽馆、栾家濑、辛夷坞、鹿柴、华子  相似文献   

13.
《辛夷坞》为王维《辋川集》中的第十八首,用五言绝句描述了辋川一带的风景事物。王维淡泊的艺术气质和对宗教的审美体验糅杂渗透于山水诗中,开创出新的诗歌境界。从禅宗美学的角度来看,诗人宜心静、智静、慧静。王维诗中的辛夷花唤醒本心,超越了有限与无限、瞬间和永恒的二元对立观念,从当下、刹时去体验永恒。  相似文献   

14.
《辋川集》是研究王维诗歌“以禅入诗”艺术特色的重要作品,但对这一特点的认识是从宋末刘辰翁首次评点《辋川集》后才日益受到重视并使王维籍此获得“诗佛”的独特地位。王维习禅众人皆知,《辋川集》诞生后长时间内无人认识到它的独特风格,一个原因可能是《辋川集》没有得到及时的流传,更直接的原因在于《辋川集》自身的特点与唐代对五绝的特殊要求相矛盾。这证明一些文学作品的价值要历经漫长的解读过程才会逐渐显露。  相似文献   

15.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王维《辋川集》20首之一,是王维中年亦官亦稳时期与裴迪游于辋川别业时的唱和之作;也是王维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在分析鉴赏这首诗的时候,大多数人都看到了作者善于剪裁画面;善于取景布局的特色和善于动用以“响”的动烘托“空”的静的艺术辩证手法。如葛晓音在《虚实得当·臻于神境──说王维(辋川集)绝句》一文中就说了这方面意思:“王堆着意刻画一束针晖透过密林的空分还照在井中青苔上的一后画面。夕阳的暖色淡淡地军在用家的青苔上;更计出空山的幽冷。山谷中传来…  相似文献   

16.
潘仁炎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4):43-45,132
王维名作<辋川集>,描山绘水,空灵隽永,以其"短小轻便""诗中有画"的特色逐渐成为一种辋川格式,导致后来运用五绝组诗歌咏山水景物的作品大量产生.在众多的模仿者中,宋人苏轼"以文为诗",另辟蹊径,创作组诗<岐下诗>,体现了对<辋川集>的新交.王、苏二人不同的艺术趣味和人生经历是形成这种新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苏轼在《书辋川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两句评语很精辟地道出了诗画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不少文学创作手法就是从绘画技巧中借鉴过来的。  相似文献   

18.
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赏析:这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何以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不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吗?惟其明月,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见其“浅”,而水底之石…  相似文献   

19.
彩笔绘诗画     
刘沛 《初中生必读》2010,(10):16-17
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中有画”,是说王维的诗,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有形的图画。  相似文献   

20.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山西省祁县人。王维少年即显露出文学才能。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意山东兄弟》,就是他十七岁时写的诗。作为一个诗人,王维以擅长描写自然景物驰名于诗坛。他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诗,独树一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代的山水风景诗有深远影响。宋代文学家苏轼评他的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两句话确切地概括了王维诗歌、绘画创作的主要特色。王维又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他善于从客观自然景象中选择出最具有特征和最富于表现力的事物,描绘成十分和谐的画面。正因为王维对绘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