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昊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现今人们主要是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为主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学习掌握太极拳,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他们两者的特点、作用、形成、内容的进行分析论述.以此让人们更好的练习太极拳,掌握太极拳之精髓。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宝库里的一项瑰宝,从起源后通过不断的改进发展,逐步演变成一个有多种流派的武术,几百年来,其健身功效逐步被人们所认可。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又整理出了24式、48式和88式太极拳,为太极拳健身功效的发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现代病逐步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开始注意参加锻炼,太极拳就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3.
徐玲灵 《健身科学》2012,(12):37-37
在全民健身运动项目中,太极拳以其质朴无华的独特风格深受广大人民群众之厚爱。国家推广的太极拳套路中尤以24式简化太极拳普及最为广泛,习练者最多。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对步法进、退和转体动作中的虚实转换把握不好,虚实感觉不清晰。本人以24式太极拳为例,就弓步上步的虚实与转换方法,浅谈一下在多年教练工作中的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演练方式吸引了无数武术爱好者,它不但注重技击,而且注重修身养性,许多人把演练太极拳作为一种个人修身的方法。24式太极拳是《全民健身计划》推行普及的项目,是进行有氧锻炼的典型运动之一,也是人们终生锻炼的理想运动方式,文章针对24式太极拳项目特征及其健身效应进行探讨,从而使人们对太极拳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练习的能量消耗和甲皱微循环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和对许多慢性病的治疗功效,已为大量的文献报导所证实。但是,太极拳不同拳式的能量消耗以及太极拳练习对微循环的影响未见报导。本课题的目的:测定陈式、杨式和简化太极拳(简称陈式、杨式和简式)高架势和低架势练习的能量消耗,以了解这些拳式的生理负荷量,为不同健康水平的人选择练习拳式和架势提供生理学依据;观察一套杨式练习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观  相似文献   

6.
张天绪 《武当》2012,(1):12-14
一、上时曲蓄落时长(一)目的习练太极拳不应囿于某家某派或某某套路,而应细细品味和感悟太极拳的真髓和要义。太极拳所要向人们传达的不只是某招某式,她首先要给人的是思想的启迪。向人们昭示的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给人们灌输的是一种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小力制大力的理念。所以,练太极拳以及学习太极拳推手时,要刻刻留心的应是太极拳的根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它们是  相似文献   

7.
<正> 长期以来,太极拳被认为仅适合于中、老年人和体弱病患者练习,不适合青年人练习。但是目前,太极拳在不少高等院校中已开始被广大学生所了解、接受,学生们对太极拳运动所产生的极大兴趣和热情是出乎人们意料的。为了使人们对太极拳运动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就以下两点,谈谈太极拳运动对大学  相似文献   

8.
龚勇 《武魂》2013,(9):4-4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在杨氏太极拳的基础上,由原国家体委编制的一套简化式太极拳套路,是《全民健身计划*推广的项目之一。若从力学角度对其技术动作进行通俗易懂的分析,则更能显示其科学合理性,同时能促进人们的科学锻炼。  相似文献   

9.
梅永顺 《武当》2011,(9):13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式名称,虽然与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相同,但是拳式动作却是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这里介绍的"搂膝拗步"只是其中的一个拳式动作。在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搂膝拗步之拳式动作简单松柔,用意不用力,运行轨迹走的是正面方向。与之相比,我所习练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修性一体。其养生价值已经饮誉国内外,太极拳的身形美、意蕴美使太极拳更具有了陶冶情操,放松心灵的价值。文章使用文献综述、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从24式太极拳中揽雀尾的艺术美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得出太极拳中揽雀尾有着方圆、自然及和谐之美,让人们从一个太极拳的组合开始,站在美学的角度欣赏太极拳,喜爱太极拳。  相似文献   

11.
郭建营 《辽宁体育科技》2012,34(4):14-15,29
陈式太极拳虽是现今流传的各派太极拳的始源,但是由于初期传播和发展的封闭导致很长一段时间落后于杨式太极拳.改革开放以来,陈式太极拳在政府的帮助指导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对外传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通过调查走访,就陈式太极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促进陈式太极拳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迎 《健身科学》2012,(12):35-35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太极拳运动,征服着越来越多的人们,为了能让这项运动更好地为人类健康造福,使太极拳更简单易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北京体育大学编创了杨式八式太极拳,在此基础上呈祥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又创编了风格突出、简单易学的陈式、吴式、孙式、武式的八式太极拳,近期将在《健身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很小,但是喜爱传统中国武术者却大有人在。十年前的新加坡习练传统太极拳的风气便很盛,每天早晨,公园里、组屋区的空地上、各地区的联络所和运动场上,习练太极拳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人们对传统武式太极拳却非常陌生,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还有这个太极拳的主要流派。因为当时市面上各书局里都看不到关于武式拳的刊物,  相似文献   

14.
胡伟容 《精武》2003,(4):8-9
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自幼喜武,十几年来修炼太极拳,年轻时学练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以及42式、48式太极拳、太极剑,近年来专修吴式太极拳、剑。  相似文献   

15.
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重要的拳式动作之一,起势之后,第一个就是揽雀尾,而且在整个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多次重复出现,足以说明这个拳式的重要性。在其他一些流派的太极拳中,揽雀尾被称为"懒扎衣"。杨式太极拳之所以把这个动作称为"揽雀尾",我认为是为了表现这个动作的轻柔沉稳、活泼灵敏,它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太极拳的稳健灵活特点。揽雀尾动作尽管复杂,但是,其基本内容就是掤捋挤按,表现了太极拳四正手法和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名家信箱     
山西长治王伟斌(000415号会员)来信;学习了太极拳名家讲堂《杨式太极拳精解》收获很大,现有两个问题向崔仲三老师请教。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可否称为杨式太极拳?为什么?为什幺24式太极拳、48式太极拳的一些动作和传统的杨式太极拳不一样?如脚尖的翘与不翘、立掌前推与斜掌前推、实腿转脚与后坐转脚,动作不一样,是否技击作用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在世界舞台上也越来越受人关注。与此同时,由太极拳衍生而来的入门功法也是层出不穷。但是,太极拳的入门功法并不能随意编创,需要一个标准对其约束,力求使功法具备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太极拳拳理、技法特征为理论立足点,为太极拳入门功法制定了较为妥善的标准,为太极拳入门功法的编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凡太极拳爱好者,应当重视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古典拳论的研究。国家推广的24式简化太极拳,42式、48式等太极拳,动作优美,赏心悦目,重在表演与竞赛,吸引了更多的人参加太极拳健身运动,促进了全民身体健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朵奇葩,二十四式太极拳又是《全民健身计划》推行普及的项目,它既是进行有氧锻炼的典型运动,又是人们终生锻炼的理想项目,本针对大学里普及和推广太极拳的可行性进行论述,旨在把太极拳这项优秀民族运动引进到校园里来,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二十四式太极拳套路运动节奏与音乐节奏进行了分析,对太极拳运动特点、太极拳教学发展趋向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从而使音乐内涵融合于太极拳中,以提高竞技太极拳运动的观赏价值。1前言太极拳既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又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选取二十四式编成的。学习简化太极拳不仅是对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