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报道讲究用事实说话讲理。具体到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可以说,报纸用文字叙述事实进行报道,电台用声音讲述事实进行报道,电视用画面展现事实并以声音和文字辅之报道。对报纸报道新闻而言,文字固然是信息传播的基础,但是各种“图”已经不知不觉地在信息传播中夺得主要角色,特别是“图片新闻”。  相似文献   

2.
事实只有一个真相,因此同一事实在不同的报道中应该有内在的统一性,给受众一致的事实印象。然而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却常常出现一个事实多种面貌的情形,本文称之为“同源异质”的报道,它不仅会给受众带来信息困惑,而且会破坏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带来媒体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3.
王庭僚 《新闻知识》2001,(11):23-25
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是让读者获得信息、增长知识的。一般说,一篇报道发布出去就完了,因为信息已经传播出去,“作用”已经发挥了。可有一种报道不同一般,它可以“引出”新的报道,产生连锁反应,引出一连串的新闻事实和故事。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因为它关系着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报纸的公信力和感召力。连锁反应:由新闻引出的新闻有的新闻报道推出后,又引出一篇或多篇新闻报道。这种由新闻引出的新闻,由报道引出的报道,似乎可以称为新闻衍生物。2000年1月20日,《深圳晚报》在一版通栏发布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4.
陈力丹 《新闻界》2012,(16):9-10,24
2012年6月21日的我国大众化报纸,都报道了一辆从无锡开往厦门的大巴在福建霞浦县境内坠下高速公路高架桥的事实,但关于事情细节的描写,在看了几份报纸的不同报道后,我反而弄不清楚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境了,因为说得很不一样.为此我又查看了多个电视台关于这一事件的电视新闻报道,才基本弄清楚了事实.一个并不复杂的新闻,各报的报道能让人糊涂了,这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老问题,即事实的细节不真实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角度,就是报告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的侧面。其中又分为选题角度:即同一新闻事件和人物,从不同方面予以报道;取材角度:即同一新闻主题,选取不同的材料予以报道;写作角度:同一主题同一材料,表达手法不一样。我们说,一篇报道可以有多种角度。这是因为客观事实有许多不同的侧面。取材的侧面用以报道的角度也势必有多种。新闻角度的选择是否得当,对一篇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篇具有新闻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成就类的新闻报道来说,细节是具体事例,是切入点,是最有特点、最细小的情节。"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一篇成功的成就报道或深度报道离不开细节成就完美。”一篇成功的成就报道或深度报道离不开细节。可以这样说,细节,决定新闻报道的成败。  相似文献   

7.
谈及文风,很多人都有相同或者不同的观点。 职业身份确定了这篇:论文风“的文章将会把“文风”这个词局限在报纸的新闻报道之中。  相似文献   

8.
论文缩微     
“新闻报道失实” 的法定界限 王泽华在《新闻战线》第8期上撰文谈到,根据法律解释,新闻失实报道,是特指那些基本事实失实、有侮辱性内容的报道.而基本事实准确,没有侮辱性内容,即使存在个别细节与词句不当,也不宜轻易称之为新闻报道失实而扣上“新闻侵权”的大帽子,除此之外,在采写报道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采访中问被批评单位与个人讲清楚,正确的新闻评论与正当的新闻批评报道,同样是受法律保护的。(2)进行重大新闻采访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把一些新闻事实材料搞得更准确。更充分、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9.
《新闻导刊》2006年第1期发表庄金玉的文章《剖析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 文章说,作为“新闻报道主角”的消息,其写作手法灵活多样。但不论细节如何变化,都是围绕最基本的叙述方式——“三度反复”展开的。从标题至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相似文献   

10.
报纸上有些失实新闻都不是作者有意为之,而是由于个别细节、个别措词不当,或者随意变换角度造成的。因为这类失实不是通篇捏造,可以称之为“轻微失实”。但是,“轻微失实”的报道也会带来很坏的影响。为此,本文就“轻微失实”的原因略作分析与探讨,目的是杜绝失实报道,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性。一、使用语言不当  相似文献   

11.
樊葵 《当代传播》2005,(4):27-29
事实只有一个真相,因此同一事实在不同的报道中应该有内在的统一性,给受众一致的事实印象.然而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却常常出现一个事实多种面貌的情形,本文称之为"同源异质"的报道,它不仅会给受众带来信息困惑,而且会破坏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带来媒体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2.
卢冰 《军事记者》2002,(12):21-23
部队报道员采写的新闻稿件能否被刊用,既与其采访、写作水平有关,更与他们的选题有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选题是处于决定性地位的。有人说,“题好文一半”,这里的“题好”,主要指的是选题,而不是狭义的新闻标题。新闻选题的概念比新闻标题大,它通常包括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含量、同一新闻事实的报道角度和报道深度。那么,作为基层报道员,如何才能准确而快速地形成新闻选题呢?笔者以为,基本的是先要掌握军事新闻报道的选题标准或者选题原则。有人认为新闻理论有若干性,包括党性、阶级性、人民性、群众性、指导性、新鲜性、重…  相似文献   

13.
规范用词是对每一篇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但我们在翻阅报纸时,常常发现用词不规范的现象,从而导致词义表达含糊,有时还会造成报道内容意思相反。这不仅会使读者对新闻事实产生疑惑,影响报道质量。甚至还会误导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14.
徐迅 《新闻三昧》2004,(11):54-55
笔曾在一线从事法制新闻报道18年,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即准确是案件报道的灵魂。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和法律准确两大组成部分。如果说“事实准确”是所有新闻报道所共同的基本要求,那么“法律准确”则属于案件报道或法制新闻所独有。在法律准确中,可以细分为法律术语、法律条、法律逻辑和法治精神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细节是新闻的血肉。电视现场报道理所当然应该在细节捕捉上下功夫。与报刊、广播不同.电视的解说、画面、同期六三者合一.多种语言符号汇合在一起。所不同的是,电视的画面语言更突出。因此,我以为,电视现场报道的细节捕捉完全应在画面上做足文章。细节画面至少有三个“有利于”:细节画面,有利于深化主题。一个成功的细节画面,胜过千言万语的解说。在这里.报道完全是“让事实说话”,使观众自觉不自觉地“耳儒目染”,受到感染和教益。例如,东台电视台在江苏电视…  相似文献   

16.
美学家王朝闻说:“没有细节,没有具体描写,就没有艺术形象。”如果说,有了现场画面,电视新闻就变得血肉饱满的话,那么有了细节,便使电视画面有了眼睛、有了灵气、有了灵魂。细节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特殊的表现力,它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细节,原本是指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则是指电视屏幕上所反映的新闻事件或人物、空间环境氛围的最小组成单位。电视新闻传播的魅力,主要在于对细节的运用,细节运用得好,能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好的…  相似文献   

17.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经常强调的一个原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必须坚持“用事实说话”。然而,从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的角度来看,仅仅做到“用事实说话”还不够,还应该注意用细节来“刻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用事实说话”才能写出真新闻;用细节“刻画”才可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18.
类别:新闻采写学编号──新闻的配套开发所谓的“配套式”是把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配套。这是中国新闻工作者的一种创造。在国外的报纸上,新闻报道是有的,新闻评论也是有的。但是,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像我们的报纸上这样配套发表,则是很少的。这种配套的言论,有时是编期看到记者的稿件有一个重要的思想需要单独抽出来加以论述,故而配了一篇评论,与新闻报道同时发表;有时,这种评论则是由记者自己撰写的。运厅这种方式,一般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一)记者在报道中虽然说了一些话,但是觉得言犹未尽,有单独写一篇评论的必要;(二…  相似文献   

19.
细节,对于新闻报道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重要的意义。 无论是重大报道还是一般报道,都必须交待清楚新闻事实的基本轮廓,使读者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体现出基本思想,这就是常说的“骨架”。没有骨架,一篇新闻作品就支撑不起  相似文献   

20.
企业产品要讲求信誉,作为精神产品的新闻报道,更应讲求信誉。新闻报道的信誉体现在什么地方?除了新、真、活、准和客观公正等要素外,笔者认为新闻报道的“有头有尾”,即报道的完整性、也是关系报纸信誉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忽视。平常,我们常见到一些新闻报道“有头无尾”,这不是说某篇文章写得不完整,而是就报道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而言的,即是指在新闻发生时,新闻媒介作了报道,但没有随后对该新闻事实的发展、后果(结局)作跟踪报道(这里是指一次性报道不能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