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6,(15)
正赵信军国家级工艺美术师,1967年出生于宜兴制壶世家。1982年进紫砂厂学徒,因作品功底扎实,新品迭出,经厂部考核选拔入陶瓷研究室专心攻研紫砂技艺。其后又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理论培训,在陶瓷设计和创作上取得长足进步,表现手法渐趋成熟,尤其在花塑器方面更是信手拈来,得到业界前辈肯定。作品富有情趣而不失传统,可谓美观大方、雅俗共赏,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得好评,深受海内外藏家珍爱。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民间艺术。传世的紫砂精壶如满天星辰,照耀荷我国陶瓷历史的星河。历代制壶大师毕智穷工、技艺绝伦,以紫砂文化特有的气韵,昭示着我们民族的灵秀与辉煌。清未民初,宜兴紫砂业经过清咸同年间的战乱,逐步  相似文献   

3.
我出生于紫砂世家。父亲对我期望甚高,一心教我技艺,希望能把这门工序繁杂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但我向来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追求新奇事物。看着父亲常常弯着身子用一整天的时间精雕细琢,这让我对紫砂这冷门艺术不屑一顾。那时倔着性子想要离开家族企业的我,没有料到未来的命运会因为一个小小的乒乓球而产生巨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张静 《收藏》2012,(5):132-137
不作壶的紫砂领航人 前阵子,笔者看到有媒体称史俊棠是没有作品的大师。史俊棠笑谈自己绝对算不上大师。大师是时代的产物,是让作品来说话的。过去的年代里是没有大师这个称号的。1985年,这位被媒体称为没有作品的大师的史俊棠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紫砂协会——上海紫砂协会,借助都市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5.
陶瓷作品是"火的艺术"结晶。谁能熟悉并控制窑火,谁能得心应手灵活运用各种陶瓷材质,谁就能成为"火的艺术"宠儿,谁就能制作出陶瓷艺术的精品绝品甚至不朽之作。这对所有的陶瓷艺术家,几乎都是个不可逃避的诱惑。涂志浩自然深谙此道。他熟悉工艺和各种色釉材质,并充分利用这方面的特长,在传统技艺  相似文献   

6.
余光仁 《收藏》2009,(8):194-195
他荣登奥美艺术殿堂,成为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唯一最佳创意作品奖得主;他以卓越创新和娴熟的技艺,让“中国白”说话,成为众多藏家争相收藏的现代文物;他的“中国白”“中国红”陶瓷艺术品160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类艺术大赛金奖,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破例永久收藏,成为迄今为止现代瓷雕作品唯一被中国“三大院”收藏的陶瓷艺术家。  相似文献   

7.
陈锡生 《收藏界》2014,(9):140-141
蒋春音艺名佳依。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1982年生于陶都宜兴,祖上世袭承陶,师承紫砂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多次参加京、广、沪等地的紫砂艺术展览,作品相继被近百家国内外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争相报道,多件紫砂艺术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省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等国内外各大艺术机构收藏,在纯学术的艺术评比中屡获名次。  相似文献   

8.
潘春芳 《收藏界》2013,(7):46-52
关于明清宫廷紫砂,笔者早在1963年的上半年就有过零距离的接触。当时我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美术系求学,学制五年的本科再有一年就要毕业了。三月的一天,时任"陶器工作室"的专业教师张守智老师找到我,要我协助他进行"宜兴紫砂造型"的专题研究,因为我有入学前在宜兴紫砂厂四年  相似文献   

9.
《收藏界》2012,(11):14-15
吴亚平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陶瓷工艺美术名人生于一九四零年,一九五六年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一九五八年从师顾景舟大师,蒙其耳提面命悉心指导,深得真传,从艺五十多年来,坚持以传统筑基,执着于继承与创新并重之不懈求索,对紫砂之精髓独有妙语,艺道精进,日臻圆融;所制作品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先后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多件作品在省、市、全国及海外展评中获得大奖,被收入10多部大型辞书,并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13,(3):6-7
吴亚平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陶瓷工艺美术名人生于一九四零年,一九五六年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一九五八年从师顾景舟大师,蒙其耳提面命悉心指导,深得真传,从艺五十多年来,坚持以传统筑基,执着于继承与创新并重之不懈求索,对紫砂之精髓独有妙语,艺道精进,日臻圆融;所制作品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先后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多件作品在省、市、全国及海外展评中获得大奖,被收入1 0多部大型辞书,并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无锡市博物馆等收藏。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2,(1):154-155
唐自强大师1940年生于湖南长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30多年的陶瓷艺术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技艺全面精湛。其作品远销日、韩、新、马、泰等国家,并在全国陶瓷展评中屡获大奖。近年来,唐自强的作品成交价动辄百万元,2011年原创作品"高山流水韵依依"一经问世,发行价即高达2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收藏界》2013,(1):10-11
吴亚平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学会紫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陶瓷工艺美术名人生于一九四零年,一九五六年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一九五八年从师顾景舟大师,蒙其耳提面命悉心指导,深得真传。从艺五十多年来,坚持以传统筑基,执着于继承与创新并重之不懈求索,对紫砂之精髓独有妙语,艺道精进,日臻圆融;所制作品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先后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多件作品在省、市、全国及海外展评中获得大奖,被收入十多部大型辞书,并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天津博物  相似文献   

13.
西班牙斗牛士的勇敢和精湛的斗牛技艺是举世闻名的。36岁的弗朗西哥·里伏哈·帕基里就是一名当代西班牙名噪一时的斗牛士。帕基里生长在公牛遍地的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幼年丧母,父亲是屠宰场的看门人。帕基里和许多斗牛士一样,从小就跟一些被淘汰下来的公牛进行过较量。尽管他经常受伤,但这并没有阻止他攀登高峰。他终于以高超的斗牛技艺登上了西  相似文献   

14.
素有"江南壶痴"雅号的许四海,每年都要根据十二地支做一件紫砂生肖雕塑,到今年,正好满一轮。己丑新春,中华老字号恒源祥一举收藏了许四海十二件紫砂生肖雕塑,在上海收藏界传为美谈。几天后,我照例到江桥的百佛园给老许拜年,他兴奋地告诉我,再过一两年,百佛园的基建差不多就搞好了,接下来他要静下心来多做些作品。  相似文献   

15.
华氏紫砂     
《收藏》2013,(3):4
造型丰富是紫砂艺术的一大特征。由于紫砂材质可塑性强,制作工序特殊,使紫砂艺术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艺术贵在创新,紫砂在保持良好日用功能的前提下,造型应务求有创意、多变。华氏紫砂作品由华建民先生亲自设计,追求紫砂形体的古朴、自然、别致、趣味,加之以窑变火候烧制,往往使作品独具匠心,完美呈现。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08,(1):213-213
张丽雅 中国紫砂陶艺家、高级工艺美术师。1967年生于陶都宜兴。结业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造型设计班。上世纪80年代末涉足陶艺界。成为国际艺术大师吴顺华的得意门生。通过多年学习和经验积累,制壶和陶刻装饰技艺出色,尤其对人物表情的刻划达到了炉水纯青的境界。有多件作品系与林散之纪念馆首任馆长、  相似文献   

17.
陈诵睢 《收藏》2006,(11):96-99
清朝后期,洋务派在国内兴办实业。继起初的棉纺业、造纸业之后,印刷业、制陶业也在上海、杭州、天津等近海城市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经营紫砂的商号,他们雇用技艺出色的宜兴艺人,专门制作水准较高的紫砂器皿。在这种局势下,紫砂业慢慢地从衰微中恢复。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陶瓷艺术家中,王锡良先生是公认的大师。尽管在美术界长期存在着中国画和陶瓷画谁为高下的争论,但争论双方一旦站在王锡良先生的作品前,立刻就会消除分歧,纷纷拜倒在精湛的艺术面前。王先生是从旧中国手工艺人锤炼出来的艺术家,他对艺术的执著、对名利的淡然、对人生的达观,使他较早就登上了中国陶瓷美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5,(3):169
联系人徐老师18961556723 QQ:8921096361970年生,江苏宜兴入,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江苏经贸学院毕业,1990年人宜兴紫砂工艺厂学习壶艺,得到夏俊伟老师和诸多紫砂前辈的指导。其作品以传统为依托,融入自己的设计思想理念,充分展示了紫砂的材质美及造型美,进一步表达了紫砂独特的艺术效果。特别在运用紫砂原矿泥装饰这方面,经过多年的琢磨使作品更别具一格,深受藏家青睐。作品在全国专业性比赛中屡次获奖,并被多家书刊及媒体报道。部分获奖作品2007年作品"报春"在京城百坊评比中获得一等奖。"瓜梨"获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金奖,申请专利:  相似文献   

20.
徐剑 《收藏》2023,(8):171-173
<正>2016年12月,距离梁世鲍获得全国首届草书展三等奖十年之后,他的第一个书法个展——“长物志·梁元甫书法艺术作品展”在浙江苍南展出。展览展出他一百余件书法作品,除了传统的绢、纸面作品外,还有竹刻、紫砂书刻作品。真草隶篆书体全能的表现震撼了当地书坛,据了解,当时浙江杭州的一家美术馆向他伸出橄榄枝,希望展览能移师杭州再办一次。提议被梁世鲍婉言谢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