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撒尔嗬是土家族的民间信仰仪式,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唤醒生命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清江流域土家族撒尔嗬仪式展开研究,认为撒尔嗬内聚中华传统礼乐文化基因,是一种以礼“敬”亡者而以乐“亲”生者的丧葬礼仪。撒尔嗬具有土家人生与死象征性交换的独特文化隐喻,“歌丧”是土家人生者祭死的豁达情感表征,“跳丧”是土家人死者“寄身”的神圣体验。撒尔嗬仪式中清江流域土家人的生命关照体现在:以神话之歌指涉土家人延续族群生命记忆的愿景、以爱情之歌表达土家人内隐的生命精神诉求、以先祖之歌唤醒族群生命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巴东县野三关镇是撒尔嗬的发源地,是民间流传"跳丧"舞的故乡。在时代流变中,撒尔嗬文化发生着嬗变:从一种乡野文化成长为跨地域的文化记忆,由简单元素组合到融入新潮元素而丰盛,形成了原生态和非原生态商业化两种传播模式。撒尔嗬文化在传播和传承中要注重其原生态传承,加强对撒尔嗬队伍的专业化管理,加强对民间艺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野三关镇是民间流传“跳丧舞”的故乡,可以说是撒尔嗬的“娘家”。在时代流变中撒尔嗬呈现出许多时代的印迹,本文着重从消费的角度解析了其文化的嬗变情况,针对其发展中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撒叶尔嗬”是至今仍广泛流行在鄂西清江流域土家族中的古老丧葬仪礼。“撒叶尔嗬”具有自由性、集体性、狂欢性的特性,其中展现的情爱生活揭示了土家人独特的生命现、生死观。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造就了"歌丧哭嫁"的特色习俗音乐。本文从打喜花鼓、哭嫁歌、撒尔嗬、上梁歌等音乐向我们揭示了土家族习俗音乐特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7,(6):21-24
"撒叶儿嗬"是鄂西地区土家人民用歌舞形式来吊唁亡人的一种祭祀方式。其唱词具有多样性,虽然对其唱词的研究在学界不乏成果,但是运用口头程式理论对"撒叶儿嗬"的唱词从语句的程式、表达的主题、典型场景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发掘其中深层意义的研究较少,而对其意义的发掘可对土家族地区的独特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对其传承与保护也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跳丧舞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民族艺术形式,是丧事习俗之一,学界多是从艺术的角度对跳丧舞进行研究,但是对于跳丧舞与土家族民众日常生活的联系却关注较少。本文以近代湖北清江流域土家族跳丧舞为中心,考察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借此观察跳丧舞在民众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与民众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撒忧的龙船河》为代表,“土性”作家叶梅的小说集中展示了龙船河、豌豆角、桡夫子、梯玛、女儿会、跳丧鼓等一系列土家族独特的民俗意象群。这些民俗意象生动地再现了鄂西土家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表现出作家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也成为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星 《儿童音乐》2023,(4):74-75
<正>一、歌曲创作背景《乃哟乃》是一首湖南土家族民歌,原名《咚咚喹》。“咚咚喹”是土家族的单簧竖吹乐器,虽简单却能吹出欢快清脆的旋律,深受土家族人民的喜爱。土家族民间歌曲按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与儿歌、风俗歌等五种。二、歌曲分析歌词方面,“乃哟乃”在土家语中是“来呀来呀”的意思,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愉快、高兴、爽朗”的情感表达。歌词一开始即运用富有土家民族特色的儿童呼唤声,“乃哟乃乃哟嗬,乃乃哟乃哟嗬”,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异俗     
你听说过为活人办丧事吗?在土家族就盛行着这种为活人跳丧的习俗。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问等方法,对贵州土家族民间舞蹈“跳花灯”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其生存现状,提出加强土家族体育资源的挖掘整理及科研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跳花灯”引入学校体育课程、借助旅游业促成土家族“跳花灯”的体育产业化等方面的发展策略与改进的建议,为促进贵州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秀山花灯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和谐共生互存的历史“百科全书”。它是一种集歌、舞、戏、吹打乐、琴弦乐和民间纸扎工艺以及民俗礼仪内容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跳花灯舞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跳团团”、“门斗转”(男围女),到“二人转”的漫长过程。“跳团团”是跳花灯得以形成的原始基因,也是跳花灯的原始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黔东土家族“肉莲花”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军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4):103-104,124
“肉莲花”是流传于黔东土家族的一种传统体育舞蹈,其动作粗犷,神态自然,表演独特,深受黔东土家族人的喜爱。在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挖掘“肉莲花”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对于保护和发展黔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土家织锦。“西兰”指“被面”,“卡普”则是“花”,合起来就是“带花的被面”。西兰卡普是土家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民族工艺美术种类,也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哦!因为土家族自古没有文字,图案便成为土家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图案采  相似文献   

15.
在鄂西山区长阳县土家人的丧葬仪式上,总会跳起集歌、乐、舞三位一体的民间舞蹈——撒叶儿嗬。它是土家丧葬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下,撒叶儿嗬面临着传承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阿格农《伊铎和伊南古语》的象征意蕴朱红素撒母尔·约瑟尔·阿格农是一位以高度创新而领袖群伦,被以色列公认的最杰出的现代希伯来文小说家。1966年,他以“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以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题”〔1〕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以色列文学界登上这一“...  相似文献   

17.
马勺子村在新疆,小,东头扔个帽子西头接着。全村赶鸡儿赶狗儿,才20来个学生。那年秋天,老队长舍不得我们风里雪里走远路去上乡校,跑乡跑县,给马勺子村设了个初小。新学期开学了,没编制,没有老师。老队长急得没法,到六连知青点去,找了个上海女知青来当老师。那上海女知青穿着红裙子走到我们前面,脸也红红的,说:“同学们,我姓欧阳。大家就叫我欧阳老师好了。”说着,一笔一笔,在小黑板上写下“欧阳”两字。我们没听说过中国有这姓。杜富吐尔小声笑着说:“牛羊老师,她是牛羊的老师?嗬嗬嗬嗬……”老队长听到了,马上双目圆瞪:“你给我站起来!”杜…  相似文献   

18.
“打镏子”又名“打家伙”,是流传于湘西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土家族打击乐。当代诸多民俗、民族学家和音乐学家对土家族“打镏子”的研究成果蔚然,他们积极整理和挖掘“打镏子”的演奏技法、乐队组合、曲牌、结构等艺术特征,使土家族“打镏子”为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增添了光彩。“打镏子”不同于别的门类的打击乐,它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并且有一定的和声效果。如果自己参与实践,就会觉得妙趣横生,其乐无穷。一、“打镏子”在湘西有多种称谓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打镏子”又称“打家伙”、“打土挤钹”、“打钹锣”等。据民俗、民族学家考证…  相似文献   

19.
电影《漂洋过海来爱你》,原名《神农溪之恋》,取材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神龙溪畔一个真实的事件。该片讲述了一位堪称天才的日本东京少女画家纯子到长江三峡神农溪游玩时,对当地的纤夫谭大志一见倾心,并漂洋过海追随爱情的故事。在这部凄美的爱情影片中蕴含着诸多土家族文化,比如神龙溪上的纤夫文化,土家民歌民乐峡江纤夫号子和哭嫁歌,土家饮食咂酒、合渣和五香豆干,丧葬仪式歌舞撒叶儿嗬等,下面笔者将逐一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特定人文环境、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形成了土家族独特的群体人格特征,重庆土家族在生产劳动、男女交往、婚丧习俗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民歌都透射出独特的群体人格。根据重庆土家族民歌的个案,运用人格心理学的“大五人格”理论,土家族群体人格特征具体表现为较高的外倾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及神经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