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吉林省长春市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离开班级孩子们整整三个月,但这三个月中和孩子们的交往,却成了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因而成为我们师生一段难忘的经历。记得当我得知将去长春参加培训时,曾表现出隐隐的担忧:孩子们能否适应代课老师?家长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教学会受影响吗?但——  相似文献   

2.
信任与责任     
有一次,我跟我们李莉校长谈起有关“责任心”的话题,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实在称得上是“艺术”。有一次李校长布置学生回去参加公益劳动,可这帮小家伙的作业竟拖了两个星期,而且还有十几个学生没有做。课上,李校长把这几位学生叫了起来,问大家:他们没有完成作业,你们说怎么办?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可李校长都不满意。最后她说:我们都为不完成作业的同学难过、担心,可是我们不能总是批评和惩罚呀。他们是我们班级的一员,难道你们就没有责任去帮助他们,督促他们去完成任务吗?难道……片刻的沉默之后,李校长开始宣布:今天我们要…  相似文献   

3.
当我在热烈的掌声中接过那张“班风、学风最佳班级”的奖状时,一阵热流开始在心底激荡。是的,这个“最佳”凝聚着多少师生的汗水?蕴藏着多少个“小步目标”的功效啊!初入新校门,便接手了一个和我同步踏上这块沃土的新集体———310班,接手新班让我不敢松懈半分。学生情绪稳定后的第三天,我便利用班会课严肃地向学生宣布了自定的班级纪律、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们要严格遵守。看着孩子们颇有“军令如山”的紧迫感,心想:从今天起,只要他们个个按我的这些要求去做,何愁管不好这个班?果真,下午学生们去户外活动时,排的队伍就比…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新建的综合楼过道的墙壁上,贴了一张世界地图。巧得很,我的办公室就在这墙壁后,每次进出办公室就能看见这张世界地图。对着这张地图,我常遗憾地想:我这辈子也许去不了印度尼西亚,去不了阿根廷、加拿大,去不了任何一个外国了。 这天,我正驻足在这张地图前,一群孩子围了上来:“管老师,你看什么呀?” 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他们不正是我童年的影子吗?时代不同了,他们应该有比我当年更广阔的天空啊!我对学生们说:“找找看,澳大利亚在哪里?美国在哪里?英国在哪里?” 不一会儿,孩子们叫起来…  相似文献   

5.
【我的体验】一节公开课改善了师生关系,你信么?我就有这样的体验。 2010年12月18日,我在本校九年级六班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发现学生见我比以前更亲热了,我与学生的关系明显改善了。特别是寒假开学后,我不再给他们任课了,学生们见了就问:“老师,你怎么不教我们了?你再教我们吧!”有时到他们班里去,  相似文献   

6.
李广仓 《教育文汇》2013,(12):29-29
一次语文自习课,几个学生问我有没有QQ号,我说“有呀”,他们让我说出来。我问:“你们有没有QQ号?”同学们齐声回答:“我们都有!”这太令我兴奋了。这两年我不当班主任,感觉和孩子们疏远了很多,如果能通过QQ和学生们进行网上交流,不是很好的沟通途径吗?当我说出这个想法时,同学们都要求我加入他们的QQ群。  相似文献   

7.
陈旭 《教育文汇》2013,(12):25-25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一个短期的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从三尺讲台走下,当一名学员,我重新体验了学生的感觉。Authorware制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员们在具有专业技能的辅导老师面前都是小学生。每当实际操练不是这里卡住就是那里出错时,辅导老师总会说:这不简单吗?不是才讲过吗?你该知道怎么做的。辅导老师的话听起来十分刺耳,但转而一想,我平时不也说过这样的话吗?我说这话在乎过学生的感受了吗?  相似文献   

8.
为期两个月的骨干教师培训结束了,我回到学校,又将走进魂牵梦萦的三(甲)班。不知道为什么,走在通向教室的走廊上,竟有一种“近乡情更怯”之感:“我的学生们在这50个日子里有什么变化呢?想我吗?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是否能不负这‘骨干教师’之誉呢?”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的脚步欲快还慢——再给我一点时间吧,好让我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9.
余锦彬 《教学随笔》2007,(12):37-38
案例一: 短短的时间内,学生一口气提出了十多个问题。显然,他们的思维已进入燃烧的阶段。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我没有也不想以“权威”自居而给学生们指点迷津。我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讨论研究解决,在这过程中我适时以平等的一员参加他们的讨论,并发表我个人的看法。问题解决了,我又让学生提新问题——一个男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用‘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来形容祥子呢?”  相似文献   

10.
六颗鹅卵石     
“好日子结束了!虽然还有一年才参加中考,但我再也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学习生活。每天都是宿舍、食堂、教室这三点一线,实在是太枯燥乏味了。我觉得我快要崩溃了,难道我的青春,就要埋葬在这苍白的年华中吗?”我的眼前摆放着一本学生的周记,那狂放的字体一改往日的整洁和秀气。其实,从进入初三以来,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内容的周记了。沉重不堪的作业,几乎每星期都有的各种测试,已经让学生疲惫不堪。但我知道,此时此刻,他们更需要的是激励而不是苍白的安慰。当夜色降临时,我仰望天上的繁星,那一片晶莹和闪亮,正如学生们期待…  相似文献   

11.
老师不好当     
我爸爸是一名特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想长大后也像他那样。可这老师还真不好当,你瞧这第一次当“老师”的情景,我想忘都忘不掉。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趁着爸爸妈妈出门购物,我约了同院子的军军、晓晓、红红到我家玩。玩什么呢?我年龄最大,他们是弟弟妹妹,我提议说:“不如咱们玩‘老师上课’的游戏,我当老师,你们当学生。”“老师上课?”小伙伴们觉得很新鲜,马上全体通过了。游戏开始了,我面向小伙伴,伸出左手的食指,笑眯眯地问“这是几?”“一!”“一!”……小伙伴们很投入,争先恐后地嚷“安静!”我故意一板脸,大声怒…  相似文献   

12.
三年前,当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出台了教师办公管理的办法之一——班主任进班办公后,教师们一阵惊愕:进班办公?与学生同坐一室?是不是降低教师的身份?尤其是班主任的身份。这个“管理”怎么管?议论纷纷,各有说辞。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12年.这“进班办公”的事也是头一回碰到。在教师们和学生们的一片哗然之下,我怀着忐忑不安、面有难色的复杂心情,将办公地点挪进了教室,也是为了显示党员的模范作用。这一“进”.就是三年。  相似文献   

13.
野炊     
一个秋日薄阴的下午,准备出发去野炊前,我班学生各自拿着从家里带来的豌豆、糯米、鸡蛋、油料等,到校园里集中,看着眼前一张张红扑扑、喜滋滋的脸蛋儿,我笑着问:“你们的父母同意给你们这些东西吗?不会是偷出来的吗?”学生们就争着答:“我爹妈同意的。”“家里不同意,我就从鸡窝里偷摸出两只鸡蛋来。”“哈,我这一袋子糯米,是从妈妈手里抢得的。”答案是多种,但现在时间有限,我已顾不上如何批评指正他们几句,立即带他们出发。山虽不高,但杂草丛生,山路蜿蜒曲折。我领着孩子们翻过第三座山,然后下到山坳里,在这里野炊不仅…  相似文献   

14.
老师们在备作文课时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合适的写作素材而犯愁。我在学校时,什么时候最吃香?备作文课时最吃香。这时,老师们不请自来——请教我写什么,怎么写。有一次写“踏青”,可是杨老师的班里有两个学生没参加,他们写什么呢?我眉头一皱说:“我给他们二人出个题:《那天,家里只有我自己》。”结果这两个人写得还真好!  相似文献   

15.
“异想天开”这个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形容想法非常奇怪”。长时间以来,它在人们头脑中是“幻想”和“脱离实际”的代名词。但听了下面这个小故事,我们又该作何感想呢?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讲解着有关蔷薇的知识,之后教师问学生们:“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是可怕的刺!”另一个学生回答:“是美丽的花!”第三个学生答非所问:“我想,我们应该想办法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这则故事中的第三个学生想必每个教育者都遇到过,但我们往往视他们的想法为“异想天开”而轻易地加以否定或干脆置之不理。事实…  相似文献   

16.
李雪峰 《红领巾》2009,(7):38-38
在一个山村小学里,校长向学生们宣布了一个消息,学生们将去县城参加全县小学生作文比赛。孩子们一个个都非常兴奋,但他们也很担心.觉得城里的学生条件好,见多识广,而自己每天都待在山洼里。“我们能比得过城里的学生吗?”他们说。  相似文献   

17.
程仲 《教育文汇》2005,(11):3-4
今年夏天,我们顶着如火骄阳、冒着高温酷暑去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汗流了不少,收获却不如意。高校教授们的授课水平并不差,但他们传授的内容却不是改变当前的教育所迫切需要的。我们常说教育好学生最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师培训,何尝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18.
有三个美国学生来到伦敦上学,他们合租了旅馆的一间房子当宿舍,每人交1000英镑作英镑,一共是2900英镑。还有100英镑哪里去了呢?C为一年的房租。当服务员将钱交给经理时,经理却说:“他们都是没有收入的学生,就少收他们500英镑吧!”于是他从中抽出五张100英镑的钞票,叫服务员送回去。服务员拿着钱,边走边想,三个人分500英镑也不好分呀,就偷偷将200英磅装进了自己腰包,然后退给每个学生100英镑。 学生实际每人拿出900英磅,加上服务员装进腰包的200《一百英镑哪去了?》答案:学生实际上共拿出2700英镑,服务员装入腰包的2…  相似文献   

19.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正在学校整理材料。过了一会儿,外面传来几个孩子热闹的叫声,我一听,马上意识到,这是今天去参加全县“车模”比赛的同学,我想知道他们今天比赛的情况,所以马上跑出去招呼他们,叫他们过来了解情况。只见他们都兴冲冲地跑了上来,嘴中不停地念叨着:“某桌同学是全县一等奖。”“哦,是吗?你们怎么知道的?”我听到这个消息也十分高兴,所以想得到证实。原来带队老师在比赛结束后,去询问了负责裁判的负责人,裁判粗略看了以后,说:“第一名是你们的,毫无疑问的了。”学生们知道结果了,怪不得会这样肯定。  相似文献   

20.
新学年伊始,学生们喜气洋洋,他们为学友重逢而高兴,为升入高一年级而高兴,为搬进了新教室而高兴……高兴之余,大家没忘记一件事———给奖状搬家。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正兴高采烈地把旧奖状贴在崭新的墙壁上。“这些旧奖状,值得你们当宝贝吗?”我有意问他们。“这可是咱们班奋斗一年的结晶,来之不易呀!再说,外人看见这么多荣誉,准会对咱们刮目相看。”学生们振振有辞。我沉思了片刻,故意皱起眉头说:“算了,干脆把它们揭下来,当废纸卖掉吧。”话音一落,学生们都瞠目结舌,不知所措。过了好一会儿,他们才悄声议论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