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播电视报作为一个边缘媒体,在晚报都市报的挤压下,已经走得步履蹒跚。很多人对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意义产生了质疑,认为它最终将淡出历史舞台。事实上,广播电视报不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广播电视存在一天,广播电视报就有其生存的意义。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广播电视报重新走近百姓,走人家庭。下面我们就从石家庄广播电视报《声屏之友》的改版成功来分析一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传媒竞争异常激烈。地方广播电视报更是举步维艰。在严峻的客观形势下,地方广播电视报如何生存与发展?本文提出了建设性的策略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340多家广播电视报中,发不出工资或只发部分工资的报社达100多家。这其中,起步相对较晚、办报经验相对缺乏的城市广播电视报占了大多数。城市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王成松  孙力 《传媒》2000,(2):27-29
安徽广播电视报如同所有的省级广播电视报一样,曾经有过发行量超百万份的辉煌,但在报纸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尤其是各地市广播电视报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以后,省广播电视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纲领,也是指导新闻文化事业包括广播电视报宣传与建设、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原则。通过学习,我认为我们广播电视人至少可以得出了个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播电视报作为案例,深入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报的生存模式,首先对新媒体给广播电视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广播电视报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发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媒体结构变化,新媒体涌现,带来竞争的加剧.当前,城市广播电视报的生存与发展形势严峻,除少数报社运营正常外,更多的是面临困境.作为一个广播电视报的经营者,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一张报纸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自身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笔者针对传统发展模式对广播电视报生存发展空间的影响,创新发展模式以及广播电视报创新发展模式的方向与路径进行分析和阐述,指出电视报发展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广播电视报人一直是在不安与困惑中走过的。不安的是,报纸的发行量日渐下滑,难以遏止,广告创收日益艰难;困惑的是,广播电视报将来还有没有出路,出路在哪里?实事求是地讲,广播电视报人从事的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广播电视报无疑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产物,但它却随着广播电视的繁荣走着相反的路。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报从来未成过气候,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未形成独立的报纸,  相似文献   

10.
李宁 《传媒》2006,(11):61-62
作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繁荣发展的产物,广播电视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迅猛发展,鼎盛期全国有220多家广播电视报,发行量达4200多万份,以其报道内容的独特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媒介,由此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晚报、都市报和各种生活类报刊的兴起,广播电视报受到专业的限制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发行量骤减,广告大幅度滑坡,规模小的纷纷倒闭或被吞并,生存下来的也大多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1.
李红旗 《中国广播》2012,(11):95-96
读者群体的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分众化时代,媒体竞争日益激烈,走小众化、差异化竞争之路是广播电视报唯一现实的路径。中老年人群体一向不为主流媒体所重视,作为非主流媒体,广播电视报面对中老年人群体开拓市场,可有效地规避与主流媒体的竞争压力,更容易在市场上生存发展。如果广播电视报把版面资源集中于  相似文献   

12.
1“广播电视报的好日子过去了!”———如今,广播电视报的同仁每到一起,往往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感叹自有对过去的欣慰和留恋,也有对如今窘境的不满和无奈,更多的是对广播电视报美好出路的渴望和探求。广播电视报面临今日的困境,尽管有外部的种种原因,但是根本还是输在“市场”上———输在对报业市场的认识不够、准备不足,抱着计划经济下的产品去面对市场,没有及时调整经营观念。广播电视报要走出困境,要做的工作固然很多,但是在千头万绪之中,工作的主线应该是“扩大社会影响”。现代传媒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它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建立…  相似文献   

13.
邬建 《声屏世界》2007,(2):43-44
从九十年代末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江西省各地广播电视报开始不可逆转地走下坡路,不少报社均出现了发行量大幅度下降,广告急剧减少,陷入“死胡同”的局面。分析广播电视报面临的现状,探索未来发展的途径,已是摆在各地市主管部门和广播电视报面前的迫在眉睫的大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城市广播电视报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名思义,广播电视报刊载的内容属于广播电视范畴,主要是引导受众听广播、看电视、知剧情,它是广播电视的延展和补充。可是如今,电视报预告节目的独特垄断优势早已不复存在,全国的广播电视报均处于寒冬时节,特别是地市州级报更处于上压下挤的处境。面临生存压力,城市广播电视报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5.
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三类传统媒体三足鼎立的态势。原本就在竞争格局中处于弱势的广播电视报,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加之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信息传播的方式愈来愈呈“碎片化”,导致人们阅读报纸的时间越来越少。非时政类报刊面临全面转企,所有地方广播电视报均列其中,由此,地方广播电视报转型的课题愈来愈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从全国260多家电视报的情况来看 ,目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大幅下滑的趋势 ,有一些广播电视报负债经营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业内人士及读者的关注 ,它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经做为严肃的课题摆在了电视报同仁的面前。那么 ,究竟应该如何发挥广播电视优势、办出广播电视报的特色呢 ?广播电视报在竞争中应该扬长避短 ,少走误区应该说 ,电视报的生存问题固然与严酷的市场竞争有关 ,但是 ,其自身力量的薄弱却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认为 ,广播电视报的兴衰与它的经历很有关系。大多数广播电视报诞生于我国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市场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的特色报刊,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已经今非昔比,在当今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它渐渐地衰退了。这其中自然有很多的原因,内外都有,为此要想继续发展地市级的广播电视报,就需要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对其进行有效的纠正,将其所具有的优势发挥出来,努力争取在激烈的市场中稳固自身,以求得进一步发展,对于地市级广播电视报将何去何从,这很值得我们去关注。对于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分析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报业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全国广播电视报行业。出于生存的现实。开始对广播电视报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重新定位思考。本文就广播电视报功能作尝试性分析。并试图谈一点自己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9.
身兼广电和报业传媒的一分子、本着“立足荧屏,面向生活,服务大众”宗旨的广播电视报,曾有过“皇帝女儿不愁嫁”般的辉煌。然而,随着晚报、晨报、都市报等各类报纸的迅速崛起,卫星电视的出现,有线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冲击等,许多广播电视报在广告收入、发行量上不同程度地出现滑坡,甚至面临亏损,日渐陷入困境的广播电视报,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各家广播电视报纷纷进行大规模的改版,以图探寻一条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刘剑 《视听纵横》2008,(5):116-117
广播电视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广播电视报的黄金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报业竞争的加剧,昔日的辉煌已成为过眼云烟,面对竞争的大风大浪,广播电视报自身的不足显现无遗,许多广播电视报面临生存危机。这是激烈竞争环境中,所有广播电视报都面临的“阵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