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俐冰 《小学语文》2014,(7):104-108
【内容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主要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两篇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将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略读课文《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山中的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则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索溪峪独特的美景。“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假生活感受。“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感受;“日积月累”积累自然景物的诗句;“趣味语文”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故事等。  相似文献   

2.
关于《山中访友》一文的主旨思想,一般都认为是表达了作者时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分析了《山中访友》“山里的众朋友”——老桥、树林、山泉、瀑布等意象,并引用《与朱元思书》《天上的街市》《桃花源记》等课文的主旨思想来旁证,认为《山中访友》一文并不仅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期待.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都和美丽的大自然有关,文质兼美。编者这样编排的意图,不仅想让学生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更是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提供了鲜活的文字材料。《山中访友》是一篇想象丰富、构思新奇、语言清新的优美散文。“我”满怀着好心情,去山中访问那些大自然中的朋友。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以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为重点学习项目编排的。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山中访友》的作者把自然界的景物当成自己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陈建兰 《考试周刊》2013,(54):51-52
<正>一、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  相似文献   

6.
李汉荣的散文《山中访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册第13课)是一篇将深厚浓郁的人文情怀寄托于审美观照对象(山中各种自然景物)之中的优秀散文。在指导学生阅读本文时,如果围绕人文情怀这个层面进行拓展,将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审美和艺术享受,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大有裨益。本文就以《山中访友》一文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阅读链接是教材内容的合理延伸,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和见识,更重要的是能把精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技巧进行印证,不失为巩固学习的好方法。【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感受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其中精读课文2篇,《山中访友》把大自然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草虫的村落》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妙的草虫的世界,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略读课文2篇,《山雨》把雨景描绘成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索溪峪的"野"》让我们随着景物一起变"野",如身临其境。本单元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  相似文献   

8.
翻开人教社新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语文》七年级上册 ,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似清风扑面而来 , 该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奇特的想像、轻松的笔调 , 激荡着人文情怀 ,惹人无限遐思。读之 , 如饮醇醪 , 清爽醉人。 一、亲近大自然的礼赞 《山中访友》率然成章 , 把环抱我们的大自然人格化 , 毫不隐蔽地融进自己的个性 , 灌入自己的热情 , 贮 满诗情画意 , 借“访友”形 式 , 使司空见惯 的景物 , 成了呼之欲出的带着特定蕴 涵的活生生的个体。 你看 , 德高望重的古桥 , 写得敦 …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本文想象极为丰富,语言极为优美,带领我们访问"山里的朋友",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  相似文献   

10.
<正>文章内容简析:《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进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1.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是当代散文作家李汉荣先生的一篇力作。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令读者徜徉其中,流连忘返。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充满了童心和好奇心,山中的一草、一木、一叶、一鸟都成了作者的好朋友。他一一拜访,与好"朋友们"倾吐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般的山林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这些都是读过《山中访友》一文的基本感受,  相似文献   

12.
李汉荣先生的散文《山中访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以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见长,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富有浪漫色彩的优美散文。 在这篇散文中,“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走到涧边,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大自然中的古桥、树木为友,与他们互诉心声,展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的散文,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14.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在叙述方式上也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为“感受大自然”。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一组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中《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是精读课文,并且这两篇课文有别于一般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作者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极其充分地“人化”。在自然的人化同时,也是人化的自然,从而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心境、自然的感动、自然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山中访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都和美丽的大自然有关,文质兼美。编者这样编排的意图,不仅想让学生在“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更是为他们形成良好的语感提供了鲜活的文字材料。《山中访友》是一篇想象丰富、构思新奇、语言清新的优美散文。“我”满怀着好心情,去山中访问那  相似文献   

17.
【单元目标概说】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 ,而且蕴含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 ;《济南的冬天》 ,山美 ,水美 ,树美 ,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山中访友》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而现代诗歌《秋天》 ,用三幅画面 ,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 ,热爱与赞美之情却是淡淡的。《古代诗歌五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 ,让…  相似文献   

18.
教材解读:《山中访友》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写大自然的课文,但本课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采用联想和想象,赋予山中万物以人的情感。文章字字玑珠,句句含情,读来朗朗上口,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19.
一、对教材的理解《山中访友》和《索溪峪的野》都来有第一单元的课文。《山中访友》是一篇精读课文,《索溪峪的野》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这两篇课文在情感上有共通之处,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之友》曾载《既有亲人何谓无人》一文(以下称为《既》文),当初甚为作者独到的理解与难得的质疑叫好,现在却为《山中访友》的作者李汉荣先生的创作叫屈。以构思新奇、想象力丰富见长的《山中访友》的确是一篇充满童心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