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幼儿园主题课程指向幼儿个体的整全成长和社会性发展。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幼儿园主题课程实践要在强化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重视教师的支持作用,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来预设和生成课程主题,通过游戏、一日生活等方式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实践。幼儿园要为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提供有效支持,促使主题课程真正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和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
亲生命课程是以“爱”为核心,以“亲”为方式,追求关注幼儿内在需求和终身成长的课程。在实践中通过环境创设、游戏精神的渗透、主题课程的深入,关注幼儿在过程中的参与,强调幼儿的发现与理解,聚焦幼儿的生命本真需要与兴趣,帮助幼儿主动运用亲身经历的经验来联系实践、提高认知,从而获得丰富完整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真正让幼儿成为课程的享用者、体验者、创造者。  相似文献   

3.
随着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持续推进,幼儿园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大家都在努力倾听儿童声音、了解儿童世界、满足儿童需求,聚焦园本课程的建设。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观意识越来越多,课程逐渐远离幼儿的生活。江苏省泰兴市育红幼儿园紧扣幼儿的生活来建设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准确定位,参与不干预,引导不主导;在课程实施接近尾声时,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进行回顾,梳理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孩子的生活世界里,有其生命本原的东西,挖掘出来就是孩子的生命课程,这是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之根本。开展乡土生活教育就是要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世界中享受成长的快乐。本文从设计生成主题,建立孩子经验的课程;活动演绎精彩,实践孩子身边的课程;舞台展现魅力,触动孩子成长的课程等三方面阐述乡土生活课程的一系列实践探索活动,旨在使幼儿园课程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从而促进幼儿人格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柳玉琴 《成才之路》2014,(18):64-64
正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要以现实生活为幼儿生活的具体方式,把幼儿当作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现实存在的人,关注满足幼儿的身心需求,养成"扩充经验"的方法和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下面我以我园大(1)班的一次主题活动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1)开展过程。国庆节前,幼儿楼前的台阶上摆满了很多品种的菊花,这立刻引起了幼儿们极大的兴趣,我以此为资源进行了一项以了解菊花为主题的活动。①活动准备。在活动开展的前几天,我对幼儿们做了一些暗  相似文献   

6.
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因此,幼儿园课程只有生活化,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我园在实施课程生活化的实践探索中,总结出了几点课程与生活有效整合的经验,即创设生活化的环境;重视幼儿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让幼儿在生活中自主探究发现;锻炼幼儿掌握生活技能;在社区中拓展生活视野;培养幼儿亲自然、亲社会的人文情感。  相似文献   

7.
“生成课程”足美国现行的一种课程模式。它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确定某一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加以扩散,编制成主题网络,将概念分化、放大,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内涵。“生成课程”不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也不是专家设计的现成的拿来可以直接用的“罐头式”课程;它既不是教师预先计划好的课程,教师也不可能完全按计划行动,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以突发事件为起点而生成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幼儿园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将民间游戏开发为幼儿园课程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拓展幼儿的经验范畴,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开发当注重民间游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全面渗透,以主题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民间游戏内容,并推动民间游戏实践过程中幼儿深度探究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鲁敏 《教师》2013,(12):103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一日生活、游戏之中"。教师在实施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追随幼儿的已有经验,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生活化的教育内容,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充分体现了教育观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教育资源、教育方法手段、幼儿发展系统的有机、有序、有效的整合。它通过围绕幼儿生活的核心经验选择主题、设计活动,使各领域得以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1.
孩子们感兴趣的教育,才是适合孩子们的教育,微型课程的设置符合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一切生活皆教育"。开展微课程主题活动的意义在于不断发掘生活及学习中的点滴趣味,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引发教育契机,把教育融进幼儿生活中,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孩子们"做中学",从游戏中学习、从劳动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经验”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施中被提及的高频词,但在实践中要处理好经验获得与幼儿发展的关系,从而真正构建高质量的园本课程绝非易事。幼儿的经验来源于生活,是动态生长且有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建设园本课程,应认真研究幼儿的生活,为幼儿经验生长创造条件,适当推动幼儿经验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题活动是幼儿各项经验获取的有效途径,也是幼儿课程重要之一。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指导精神下,教师要依据大班幼儿发展规律,采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有效选择多元化的主题活动。文章基于教学实际经验,从幼儿生活经验、创造性游戏、新旧多主题、区域活动这四个不同角度上探索主题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课程的设置最重要的是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适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应该围绕幼儿周围的世界展开,这样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运用,知识得到升华。充分发掘和利用吴江经济特色来开发幼儿乡土园本课程,使幼儿从中得到喜悦、收获和成长。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课程正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是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而核心的理念,也是当今“幼儿向生活世界回归”这一思潮在课程中的折射。一、幼儿园课程应该是生活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生活的,这是幼儿…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来,班本课程在幼儿园中开始萌芽,它以班级幼儿的需要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依据班级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深入研究,并从中不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经验。本文笔者以小班班本课程《蚂蚁呀嘿》为例,阐述教师在尊重、信任幼儿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及时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小细节,把握幼儿的动态发展情况,并以此作为班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幼儿自主发展点,从幼儿经验出发,教师、幼儿、家长三位一体,研讨适合幼儿发展的主题课程,从策划目的、过程实施、反思评价等方面展示课程策划研讨过程,进一步促进园本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幼儿课程是什么?在没有统编教材的情况下,一线的幼教工作者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幼儿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教育理念必须打破"教师决定一切"、"教科书决定一切"的框框,但万变不离其宗.真正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寻找课程.随时随地、随机关注幼儿,这才是生成课程的源泉.在幼儿兴趣中生成课程,是课程生成、发展起点和依据:由生活经验生成课程,促使幼儿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探索新的领域;关注幼儿环境,由环境生成课程,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关注幼儿活动,由活动中产生的新发现生成课程,感受探索的乐趣.同时关注重大时事,成为幼儿探索、学习、成长的载体.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有效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幼教之父,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他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教育就是要引导幼儿在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生活中学习,在文化学习中会生活。目前幼儿园的课程大多数是以主题活动呈现的,这也是一种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性课程。为了促进幼儿园主题课程贯彻生活化原则,把富有教育价值的传统文化内容纳入课程中,让幼儿在生活的实践、参与、体验中学习和发展,我们站在区域学前教研的视角上.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生活课程是以幼儿生活为基点,联系幼儿生活的事件、生活的体验、生活的空间、生活的领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在生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和孩子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