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仰东 《中华武术》2000,(9):33-3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体育的瑰宝,作为强身、防病和治病的方法在民间广泛流传,形成了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五大流派。44年前,为了更好地在人民群众中普及太极拳,有关专家创编了二十四式太极拳,以后又相继创编了四十八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它们都属于太极拳简化套路的范畴。如何正确认识传统套路与简化套路的关系,对我们研究发展太极拳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太极之美     
自娱和娱人,是太极拳套路运动的美学功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功能。太极拳套路的运动美,不仅是历代套路创编者的艺术积累,而且是广大套路演练者的艺术发挥。太极拳运动不但有外显的手、眼、身、步的婉转运行和英武造  相似文献   

3.
在杨、吴、武、孙等各大流派太极拳套路中,常有"提手上势"呈现,尤其是杨式太极拳,我们的先贤先哲杨班侯在其父杨禄禅教导、培育和影响下,早在120多年前继承父业基础上,就创编了108势中平大架、85式习练拳架、传统快架112式和118式、传统小架146式以及散打对练44组。还有,在近代竞赛套路杨式40式、综合套路42式拳套等,也有"提手上势"。可见它在太极拳套路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竞技武术套路创编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适应奥林匹克运动,现代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加大、比赛竞技性增强、艺术价值的要求更高,但量化精确化的结果必然也会影响到武术作为表演类项目原有的丰富和多样性。而武术从起源、发展及其技术结构来看,创编武术套路才是武术发展的固有规律,也是指导竞技武术套路向前发展的方向。现代竞技武术对创编提出更高要求。笔者通过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创编竞技武术套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广大武术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2007,(1):I0005-I0005
孙式太极拳十六式套路由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孙永田先生创编,此套路不仅具有孙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而且具有短小精悍、简单易学的特点。孙式太极拳十六式是为了适应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而提出,在保留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编的。为了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在锻炼过程中只要增加练习的次数即可。  相似文献   

6.
武术套路创编目的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套路创编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紧密相连,文章从发展武术的视角,运用逻辑分析法,研究武术套路创编目的。武术套路创编目的产生于社会对武术(套路)功能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是武术套路的创编目的,只有适应了时代的发展,武术才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周英南 《武当》2006,(6):11-12
简化太极拳(24式)和88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运动司分别于1950 年代中期和后期,根据杨式太极拳(杨澄甫大架)组织编写的。这两套拳编写修改后即向全国普及推广。自此,太极拳运动开展日益广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活动。1993 年5月,中国武术研究院和中国武术协会在各派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了 42式太极拳,并作为国家规范化竞赛套路推广普及。上述套路,通常称为“国家套路”或“表演、竞赛套路”,以区别于传统套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舞龙运动逐渐步入竞技化的发展轨道,舞龙运动在竞技性提高的同时,艺术性也在不断加强,舞龙运动的创编因而显得非常重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对竞技舞龙自选套路创编中的套路风格、套路空间构成、动作创编、套路时间构成、套路配乐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为竞技舞龙自选套路的创编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使竞技舞龙套路的创编更加科学,为各舞龙运动队取得优异成绩服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武术套路创编的现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将特异构成原理运用于武术套路创编,从而将套路创编中出现的无意识的特异创编现象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增强套路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风摩掌(上)     
王庆玉 《武当》2015,(2):13-15
风摩掌套路是徐州市杨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会长王庆玉先生结合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及长拳传统套路于1982年创编的一套武术套路。在创编过程中,曾得到万籁声、沙国政、周永福、何福生等诸位武林前辈的精心指导,创编三十余年来,风摩掌已在徐州市乃至全国各地广泛流传,深受武友们的广泛好评。风摩掌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被上海体育学院定为武术教材。风摩掌套路的显著特点是,舒展大方、轻盈沉稳、潇洒自如。其套路演练应始终遵循阴阳相推、刚柔相济、阖辟成变、呼吸自然、往来无穷、生生不已的运动原则,同时还应准确把握快慢相间、错落有致的运动特色。  相似文献   

11.
太极柔力球作为一项新兴的民间体育活动,在其发明至今的短短十几年里,它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鲜明的民族特色,逐渐成为我国颇具群众基础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其中太极类套路以其刚柔并济的风格深受广大球友的喜爱。为了推动太极类套路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促进柔力球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柔力球太极类套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太极类套路具有更加鲜明的观赏价值、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其深受广大球友的喜爱但在竞赛中鲜有人问津;在太极类套路的发展中存在有难度水平较高,缺乏年轻专业的教练员以及规范的管理机构的支持等弱势。建议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加大师资力量的储备,争取组织管理机构更多的支持,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并进一步开发自身的价值,促进太极类套路的推广的普及,推动柔力球项目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态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检验太极拳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态度的影响,文章考察了家庭熏陶和学校太极拳教学两条途径的效果和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家庭熏陶,有家人练习太极拳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和喜欢,也更加愿意学习太极拳;2)太极拳教学能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喜爱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3)太极拳能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态度产生积极作用,但太极拳教学和家庭熏陶两个影响途径存在交互作用,太极拳基础教学对有家人练习太极拳的学生没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马旭君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1):82-84,97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太极拳是一种强调自我锻炼的运动,太极拳的智慧源自锻炼者自我认识的深入,源自自身的“体悟”累积。太极拳智慧主要表现为:认识智慧、内劲智慧和修养智慧。运用元认知理论对太极拳智慧提升进行阐释。在太极拳练习中,如何用“意”体现着锻炼个体如何积极运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功能的实现水平和能力。太极拳功夫造诣越深,锻炼者的元认知越发达,其自身的悟性越强,智慧也就越多。太极拳是一门名副其实的智拳。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太极大舞的概念谈起,分析了太极大舞的运动特点,阐释了太极大舞受大众欢迎的原因。把太极大舞与高校武术教学相对比,分析了大学生不太喜欢传统武术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可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首先,改编一些动作,加入舞蹈、戏曲动作等,使武术更适合现代大学生;其次,加入演练队形的变化,增加同学间的配合协调,使其更具有亲和力;第三,加强专业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直观感受武术魅力,能更深层次理解各动作健身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简化太极拳的特点,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采用讲解与示范教学法、完整法与分解法、分组实习法等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观察、理解太极拳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动作名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在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意象与太极拳动作技击方法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所选取的典型动作名称分为“喻型、喻鸟、喻兽、喻自然、借人物、喻法”六大类,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象征喻意、定型姿势、技击方法”三方面对太极拳动作名称文化内涵进行阐释,以便加深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更加有利于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文化底蕴深厚,拳理、技术博大精深,在经过演变和代代人的传承后,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如火如荼。太极拳不仅深受国内习武者的喜爱,同时也受到海外人士的欢迎。在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流和碰撞下,武术为了成功进入奥运会,其竞赛规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评分标准也趋于细致和规范。其中,难度动作分的加入,使评分更加的量化,对运动员的套路评分更加的客观化。而太极拳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改动也对太极拳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竞技太极拳内容设置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功能、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的有效举措,可以有效推进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目前,太极拳已经列入国家正式的体育竞赛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对太极拳也作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编写了一系列规范、统一的教材,有配套的太极拳书籍、挂图、音像制品等,使太极拳在发扬传统、百花齐放的基础上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现代体育道路。文章着重分析了如何进行太极拳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兴趣,为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养生功法的重要构成部分,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在CNKI、维普等数据库以“太极拳”“抗衰老”“中老年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近30年来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研究,进一步探讨太极拳延缓衰老的机理机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及内分泌系统激素水平的有效调节,这对阐明太极拳运动作为延缓衰老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术自选套路比赛中难度动作的展现,进一步诠释了“高、难、美、新”的规格指导,自选太极剑属于自选太极类项目之一,其风格特点源自于太极风格,套路里的难度动作在发展有相似而求异的特点。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其难度动作的技术特点。结论认为:从最初的“指定”难度动作到“自选”难度动作,从难度动作编排位置集中化逐步趋于全盘化;从“静态平衡”难度逐步到“动态平衡”难度,使得自选太极剑难度技术更加丰富,同时也应注意平衡难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