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柯尔克孜图案骨饰变化丰富,转换自由灵活,色彩装饰带有强烈的历史感、宗教感和现代感,柯尔克孜族生活用品装饰已经达到顶峰状态,从造型到色彩变化无穷,神秘莫测,具有独特的柯尔克孜民间艺术风格.图案的构成及色彩的象征寓意丰富,图案的组成来自自然景物、宗教、民俗、传说、史诗等,柯尔克孜族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沉淀,大部分图案色彩的制作有妇女完成,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游牧民族的豪放.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在最初色彩强烈、奔放泼辣的基础上,形成以平面装饰、严谨的间架结构、有节奏感的线条、色彩绚丽为特点的风格与东方艺术有共同点.  相似文献   

3.
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印度文化、华夏文化、西域文化装饰纹样的造型、色彩构成特征以及特定象征涵义,呈现出本土化和多元化的装饰风格.北凉、北魏作为敦煌石窟艺术的初创阶段,石窟图案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纹样造型、装饰特征和装饰风格.此期纹样图案对中国纹样装饰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纹样装饰历史研究中不容错过、忽视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在最初色彩强烈、奔放泼辣的基础上,形成以平面装饰、严谨的间架结构、有节奏感的线条、色彩绚丽为特点的风格与东方艺术有共同点。  相似文献   

5.
马蒂斯作品中的东方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亨利·马蒂斯是野兽派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他最初的绘画风格色彩强烈、奔放、无拘无束.立体主义之后,他从东方各门类艺术中创造性地摄取与自己的心灵相同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以平面的装饰意味、简洁有节奏感的线条、偏重主观色彩的风格,追求艺术"表现"的感受,与东方装饰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东方艺术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藏式建筑艺术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式建筑艺术具有形式的多样性、风格的兼容性、鲜明的地域性和文化的同一性,这是藏区建筑艺术的宏观特性;从微观角度来看,其结构、色彩、装饰也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7.
清代哈密维吾尔族服饰无论款型、材质,还是装饰图案及色彩都充分展现其所处地理位置和周边民族互相影响下明显的复合型特点。通过与满族中装饰图案的题材、部位、手法、风格和色彩几方面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满族服饰中独特的图案装饰美,在清代哈密维吾尔族服饰找到了很多的踪迹,清代哈密维吾尔族服饰当中呈现出明显的满族服饰因子。  相似文献   

8.
由于备民族文化内涵不同,使东西方礼品包装在色彩、图案、结构、装饰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我们应在借鉴其他民族礼品包装风格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礼品包装文化。  相似文献   

9.
徽州传统装饰图案根植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其虚实相生与空白美、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图形符号的理想化与程式化及色彩的单纯朴素化等特征反映了徽州传统装饰图案与中国传统绘画在艺术特征上所具有的共性,并显示出徽州传统装饰图案所具有的“绘画特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明、清两代建筑装饰雕刻的重要样式———石牌坊,其样式类型丰富多彩,演变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艺术价值,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且从不同角度表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北朝天文学成就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朝是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他们有重视天文历法的传统.北朝出现过不少天文学家,对天文仪器的制造、天象的观察和记录及历法的改革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尤为突出的要推“北魏铁仪”的制作与使用和张子信对太阳与行星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唐时期,是传奇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从内容上说,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在唐传奇中成就最高。它们大都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并且经常运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和环境气氛,创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13.
商代青铜器种类繁多,组合多样,是商代礼制的重要物化体现。虽然商代礼制还不像后世礼制那样系统、有条理,但对于已经进入阶级社会,有着严格等级、阶层之分的商代来说,一些基本的社会礼仪制度,如等级制、宗法制、葬礼、祭礼、礼器使用制度等已经具备了初步形态,并在商代的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关于这些礼制的基本情况,在商代所出的青铜器中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定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从汉简资料及传世文献的记载来看,汉代河西边郡的人口来源不仅有内地移民、罪犯,还有归降的乌孙、月氏、羌、匈奴、卢水胡等少数民族,他们对河西的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汉末吕布     
纷乱复杂的汉末世局,使得边地武人出身的吕布能够参与高层政治,凭借诛杀董卓的功绩与自己的勇武,在大姓、名士为主流的时代异军突起,跻身为汉末群雄之一。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以其独特的一生,折射出了汉末社会的种种现象,例如边地州郡的特殊风俗、名士与大姓之间的不协调和武人割据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王馨英 《天中学刊》2012,27(5):90-93
土贡制度在唐代已经相对完备,土贡物品本身所蕴含的性质及唐政府对土贡数量的规定更能体现出唐代土贡所代表的象征性意义。唐前期土贡物品是由专门的朝集使负责运送至京师的,后期则多由宦官或专使负责。在唐代,土贡由专门的机构负责保管,保管的办法也十分严谨。至唐中后期,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土贡制度逐渐成为当地贡户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今中外战争中,军事情报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朝历代都对情报侦察及情报人员非常重视。明代时,情报人员有了进一步发展。夜不收作为明代情报人员之一,被大量的应用于军事领域。关于夜不收,学术界对其关注颇少,对于夜不收的定义亦存在些许问题,往往将其简单的定位为哨探人员。本文以明朝为切入点,从时间、空间及职能三方面,对“夜不收”进行释疑。  相似文献   

18.
《毛诗》于平帝元始五年立于学官,终王莽之世。《鲁诗》立于学官在武帝为博士置弟子员之后。《齐诗》立于学官不迟于昭帝元凤元年。《韩诗》可能是在昭帝始元五年立于学官。学者或以为三家《诗》立于文景之世,或以为立于武帝置五经博士时,或以为三家分派在石渠阁会议之后,以及以为《毛诗》是元始四年立于学官的,都是错误的。文景之时尚无专经博士;武帝置五经博士明确了其顾问团为儒家性质,当时经派意识尚不明晰;石渠阁会议之前三家已经分派,史书叙宣帝增置前博士不数《诗》博士,是因《诗》博士在宣帝增立时无所增立。  相似文献   

19.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海外政策同唐宋相比,更具有开放性。但元朝也曾出现过“禁商下海”的海禁,中国海禁自元朝开始,后被明清所继承和强化。海禁虽然对元朝海外贸易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但它表明封建统治者试图加强对海外贸易的控制。了解元朝海禁有助于全面理解元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并从中管窥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20.
东汉文章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个特殊环节,它是秦汉散体文章向魏晋六朝骈体文的过渡阶段,东汉文章史上,作家众多,文章丰富,但在文学史上东汉文章却处于被忽略、甚至被排斥的境地。本文着重对这一时期的文统与文气作初步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重视东汉文章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