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结合近年来在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类课程方面的教学实践,对该类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立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群的课改思路,并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建立了一种在课程群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主动学习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与此相关的大量新概念与新技术。因此,在高校硕士研究生教学中需要对《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相应改革。文章探讨了新形势下面向计算机专业硕士生的《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评模式的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社会需求与计算机应用人才就业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学校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体系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的改革意见。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提升科研能力的孵化器,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二者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课程,以创新教育,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率为目标,进行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科研教学并重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模拟电路课程特点,制定与课程相关的科研训练内容,将课程教学与科研、应用环境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深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综合创新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Matlab大型的数学计算软件编制程序和计算复杂的工程力学问题、并将结果可视化,改善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力学和计算机语言的兴趣,为学生的后续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至毕业后科研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教师的教学宗旨:"把创新交给我们,把麻烦留给计算机."  相似文献   

7.
候铁红 《考试周刊》2013,(91):117-117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现阶段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开始面临更为严重的教学困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本文主要围绕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展开论述,并就计算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阐述,希望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位丽 《考试周刊》2012,(83):124-125
计算机课程是我校的主要课程之一,课程开设内容较多,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等都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职中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9.
浅谈计算机教学在教育创新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课程 ,计算机类课程在各个学校的设置成为必需 ,由于计算机课程教学贴近现实 ,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成为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 ;作为载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也逐渐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被广泛应用 ,尤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计算机”的三角教学模式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交互性和趣味性 ,在创新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与教育创新  创新教育最主要的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上开拓新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通过调研国内外10所高校,对“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课程教学内涵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在计算机组成和体系结构基础内容指引下,重点讨论了不同学校的课程定位,以及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和实验设置,总结出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案。课程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处理器的组成结构和基于微处理器的电子系统设计能力为目标,坚持科研反哺教学,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前沿技术内容和思政元素,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和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从课程导入,课程评价,个别辅导,课堂互动等方面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为改进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是电气信息类工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对其课程教学实践进行探索是十分必要。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及其他实训环节的内容进行了探讨,采用灵活多样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化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职院校及我校计算机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在新时期下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使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又能使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紧贴市场、对学生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通过教学体会,根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教学内容探索和从目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实物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市场调研教学和考核模式等方面对职业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教学提出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走进大学基础课的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研究性学习从专设的课程形态演变为一般的教学形态,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课题。在大学基础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依据基础课某些教学内容,开发出能够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状态的“问题”。在“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中,使学生学会学习,主体性得到发展。探索如何在大学基础课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基础课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根据凯里学院学生的具体特点,从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7.
对外汉语写作课教学的验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学习者动态跟踪,对写作课教学活动进行了反馈性检验研究:(1)对写作课教学进行主观评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学方法、写作进步程度及作文批改的关注点的主观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在写作课的学习中比较重视词汇语法知识以及汉语表达习惯;对写作进步明显的感知体现在写作速度的提高上;教师和学生对写作课教学的主观认识存在差异。(2)对作文的跟踪分析,主要考察文本长度;词语语法偏误比率和连接偏误的比率三个方面。结果显示:作文的词语语法的偏误总体上出现下降趋势;在连接上的提高比较复杂,学习者之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多教法交叉融合的课堂教学、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引导的实践教学、多元课程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等多个角度对该课程的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的实践教学方法,强调网络设备实物、图像和动画课件、相关科研工作及工程应用实例在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methods courses typically require students to conceptualize, describe, and present their research ideas in writing.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escribes her exploration in using arts‐based techniques for teaching research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elf‐study research projects. The pedagogical approach emerged from the author’s sociocultural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in using symbols and dialogue as mediating tools. Three arts‐based research projects were utilized to assist doctoral students in articulating research interests, framing research proposals, and reflecting on their development as researchers. Data included students’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of projects; the instructor’s teaching logs; and students’ course evaluations. The projects served to illuminate the subtleties of research interests, self‐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other’s research, and learning about self‐study by practicing it. Research methods instructors are prompted to consider what happens when students are asked to demonstrat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research using the arts and when they study the ‘so what’ of using th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