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理解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面积单位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有了"剪""拼""拉"的活动经验,但对于这种剪拼经验运用的目的性还不是很明确。基于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拉长"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感悟数学基本思想,从而获得最具数学价值的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
张树 《考试周刊》2014,(37):70-70
<正>【设计内容】《认识角》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P73—76"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有关角的知识。本设计通过"拼一拼"、"摸一摸"等一系列的体验性活动贯穿全课。【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教学内容看角的认识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所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8~119页。【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自主发现、总结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课前思考】"圆的周长"是一节经典老课。但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为背景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总是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发展的,数学活动经验既是数学学习的产物,也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基础。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活动,来谈谈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和思考。【教前思考】通过查阅《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小学各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关于"角"的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目标定位,笔者发现,虽然所列教学目标线条比较粗,但是层次已经很清晰。第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本节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快乐的儿童乐园为背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0以内的数,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王冬娟 《江苏教育》2012,(Z3):60-62
【设计理念】1.学生是最鲜活的教学资源。"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因此,学生对三角形认识的前期积累和学习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是展开"认识三角形"数学活动不同阶段的逻辑起点。2.教师是最给力的合作伙伴。"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当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直观理解走进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参与探究三种不同的跳远方式"怎样跳得远"的活动,经历一次简单统计的全过程,巩固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方法,初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体会统计的实际价值。2.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亲身实践,主动参与,乐于合作,善于交流,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9.
【课前思考】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摆一摆,想一想》是一节典型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先摆后想、边摆边想、在摆的过程中想、在想的过程中摆等操作活动,渗透数学思想,发现数的本质特性。这堂课放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摆棋子活动,在动手、动脑的主动探索过程中,发现、归纳与运用规律,感受数学的美,感悟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乐趣。【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活动有如"营养液",活动丰富有趣了,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快速发展。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者要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切身感受,从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案例一】春风吹又生——"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曾是奥数题,现在却出现在教材的新授部分,因此不再是"跳一跳"的题目了。在进行单元学习时,学生硬套格式,正确率极高,然而毕业复习时却有很多学生都忘记了。分析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初学时,感性经验不够丰富,只是机械模仿练习,继而导致原生题与衍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验、测量、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积累一些简单的统计活动经验,获得自主参与数学活动、自觉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描一描、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充分感知和认识周长的含义。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交往、合作与探究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林碧梅 《学子》2015,(1):15-15
【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数学活动中,逐步体...  相似文献   

14.
朱俊銮 《小学生》2012,(9):30-30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概念的深刻内涵,用学习、生活经验来解读展现概念内涵,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学目标】1.把数学活动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平行线,知道平行关系。2.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创造出一组平行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3.让学生去找一找图中和身边的互相平行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要始终突出"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提倡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和经验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进而获得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价值1.培养探究能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片断一】"称一称"(苏教版第五册)师:老师这里有一大碗黄  相似文献   

16.
【活动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1.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例尺”有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准备】1.参观中学大操场。2.上网查询体育运动场地的相关资料。3.学生准备计算器、尺、圆规等工具。【活动过程】一、活动目标引入。教师谈话引入:由于我们学校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原有的操场已经容纳不下我校现有的学生。现在,校长正在向全校师生征集扩大操场的设计规划图。…  相似文献   

17.
<正>【课例背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的第二课,属于“综合与实践”模块。2022年版课标将这一部分的内容改成了主题活动:数学游戏分享,要求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的经历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动,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正>【案例描述】【案例一】1.出示竹蜻蜓:在竹蜻蜓飞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2.有关圆的知识我们刚学过,你会算圆的周长吗?3.出示长方形纸片,围绕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旋转一周,想象一下,旋转后形成的轨迹是什么图形?4.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反思一】游戏活动——鲜活新颖的引入,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页。【设计理念】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解题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渗透化归、对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以及研究数学知识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情与教材分析】"植树问题"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植树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综合"的视野弓l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积累实践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基本活动经验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列为同等重要的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而"综合与实践"这一课程内容是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构筑特色鲜明的"综合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