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综合性学习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基础,将结构性的数学知识有机地加以整合,组成一个个数学学习主题,以主题活动为主线,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开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开放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小学数学"综合性学习"教学活动中,呈现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背景下的数学主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经历数学化活动后得到的沉淀和升华,它对学生在数学上的健全、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数学学科核心概念的度量,它有着独特、鲜明的学科育人价值。空间维度的扩展是学生在图形度量领域里发生的质的飞跃,这种知识结构的顺应和同化,为组织单元主题教学提供了契机,能使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实质及其所蕴含的学科思想,发展空间观念,逐渐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主题活动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主题活动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并围绕该情境设计教学任务,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六年级主题活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费用分摊)”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详细阐述主题活动的整体设计与具体实施过程,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深入研究,获得深度思考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正确认识数学教育的育人价值,明晰数学的“四基”“四能”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认真领会新教材结构体系,通过构建多类型数学活动主题等开展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主题创新活动"是数学主题拓展教学探寻儿童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自我见解而进行的数学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值得研究的内容为主题进行探究实践,从而获得新体验、新见解的数学活动。对教师而言,数学主题创新活动是一个自我研发、形成思  相似文献   

6.
“一题一课”,是通过一个数学学习主题或一道习题的深入研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数学探究活动。深度学习旨在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深度探索学科中的关键问题。深度学习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知识回归与整合、技能训练与提高。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1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涵和教育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是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数学的产生、发现和发展,理解数学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的过程,需要民主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学习素材、广阔的探索空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所必需的素养。一个人的数学素养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断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推动着本学科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的进步,数学为社会创造着越来越大的价值,发挥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作用。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数学,直到高中毕业,一直都要学习数学知识。有的学生对数学情有独钟,成为学习数学的优秀者;有的学生则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收获甚微,最终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学生形成了惧怕数学的心理,害怕见数学教师,害怕数学教师提问自己。数学成为了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教师对于学生畏惧数学的现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科不同与其他的自然学科,它具有逐级抽象的特点,所以数学学科的教学一方面要关注学科的特点,设计适当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技能和能力螺旋上升的过程,做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认知结构,承认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均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活动为载体,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第一条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在网络主题活动中,通过对信息的获取、整理和加工的过程,实现了学科的课程目标,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信息素养,成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一、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扎实  相似文献   

11.
操作策略:跨越学科备课合力指向学生学期正式开学前,全体教师集中的校本培训活动上,又到了"集体备课"这一"老"环节——瞿老师:本学期语文教材上有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自然,走近昆虫",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我们是否能以此来开展一个学科性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科的核心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学力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发掘数学学科价值和发展学生学力融合的纽带。选择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设计参考性的教学问题和组织主体性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的思维拔节,可以让学生感悟数学学科价值,发展综合学力,实现生命成长。  相似文献   

13.
"质疑—解疑"是数学的核心.数学学科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使学生牢固认知数学基础知识和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质疑—解疑"能力,能极大地驱动学生独立性的认识活动,也可以激发他们数学创新能力的拓展.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文以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学科素材去发展初中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为中心议题,谈谈在数学课堂上提升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延伸到服务于学生提升终身发展学科素养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4.
<正>课程标准修订后,数学教学目标由"‘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对学科体系、学科本质和学科价值的研究。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开始了小学数学单元主题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就是从单元内容整体入手,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背景下考虑,分析思考哪些利于学生自学,哪些需要学生探究,哪些需要老师讲授,从中梳理出单元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正>近读人教社中数室主任章建跃博士的文章《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收获颇丰,甚有同感,特别是他提出的"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是课改的三大基石",受益匪浅."理解数学"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理解学生"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理解教学"则是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三者兼顾,则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有的题中之意,这也与第十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主题"发现学科价值,发展学生学力"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6.
育人价值是数学教学的逻辑起点。从学生的成长角度出发,审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认识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对数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过程反思与发掘,彰显数学学科共通的、独特的以及基本的育人价值将数学"学科样态"转化为"育人样态",助推学生数学素养与生命成长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7.
傅八一 《考试周刊》2012,(67):74-75
以生活为本的小学数学"主题学习活动"是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机地加以整合,以数学主题活动为主线,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开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开放性的数学主题学习活动,动态生成数学知识,凸显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主题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数学学习活动"主题化",核心是数学知识问题化和解决问题知识化,目的是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强化“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学习,提出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两类课程内容。数学主题活动是将结构化的数学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与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数学主题,并以这个主题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场景为背景、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各学段要求“”主题活动各学段内容“”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主题活动的设计”等基本要求,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感悟数学的价值,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段话凸显了数学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学科教育特质,是对数学教育核心价值的一个全新定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敞开的地方,也是学生个性彰显、思  相似文献   

20.
学习困难是当今学校教育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 题。数学学科的学习渗透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其他学 科的学习提供思维方式和工具,学生数学能力的好坏影响着相 关学科如物理、化学、地理的学习。《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 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最大限度 地让不同学业发展水平的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学力 发展,中学数学教学更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