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儿童习作的应然状态是儿童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其中自由生长,诗意栖居,而实然状态是习作中"茫然无我、呆头呆我、虚情假我、似我非我"等问题普遍存在,儿童"自我"的缺失导致了习作与儿童生活和生命的隔离。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便是要唤醒儿童习作的"自我场",即:唤醒儿童"本能的缪斯"、情感的体验、自由的表达,归还儿童生活在场、阅读在场、习作在场的权利,让儿童的习作彰显教育原生态的活泼泼的"自我"。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教学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习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顺应新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习作教学中遵循生活教育的发展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审美教育,教师应该在进行习作分类指导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指导,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习受到高尚情操与美的熏陶,从而发展个性、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致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习作是学生观自然、悟生活的重要载体,而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习作是学生表达个性化想法的媒介,与学生感受密不可分。习作应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系列观察活动引领学生亲身实践,以达到真正体验生活、更好地认识自我和表达真情实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作为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阐述观点、描摹状物、表情达意的特殊化技能,需要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为此,习作教学就应该从一个"微"字入手,以微视角、微笔触来尝试表达,紧密结合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真切的实践练笔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要巧妙融通,依托口语交际训练微习作;类比移植,紧扣课内阅读训练微习作;链接生活,在率性表达中训练微习作;直入心灵,在叩问自我中训练微习作,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习作的目标要求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然而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很多小学生都"谈作文色变",更多的学生对待作文的态度是敷衍了事。如何树立学生的习作主体意识,使学生明白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在作文  相似文献   

6.
《教师教育研究》2021,(6):58-63
本文从数智化背景下教师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出发,以"教学在场"与"教师在场"之辨重新审视教师的教学,认为教学在场是回归教学本质的应有之义。教学在场始于教师主观意识的觉醒,通过教师与作为他者的学生主体性相遇的过程,实现师生共同能动参与教育变革。教师的专业联结是实现教学在场的关键。实现教学在场的路径在于:教师在外在角色与内在自我的联结中实现自我完整;教师在与学生的联结中实现主体性相遇;教师在与所教学科的联结中构建个性化学科知识体系;教师在与教育情境的联结中拥抱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课标下学生的习作要求。在教学中运用写作共同体方式创建习作环境,进行习作活动,以协作、分享和评价为中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诱发学生习作动机,让学生乐于表达真情实感,提升学生自我写作的信心,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以下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要求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通过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我将习作教学归纳为"五步曲",从而使习作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习作教学之表达的策略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形式,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说”的表达——兴趣做催化剂:“想”的表达——素材为原料库:“写”的表达——习作成加工厂;“评”的表达——修正的试衣镜。在习作指导中,一定要明确小学生习作的新要义,掌握好指导的关键内容,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儿童习作规律的策略。让学生乐于表达,勤于动笔,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笔触反映出来,展现一个最真的自我,让写作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要让习作教学的"教"真正发生,教师就要在习作教学中种下一棵"知识树":通过文体与年段坐标系的校准,让习作知识拥有生长的土壤;通过课程的开发与重构、资源的发掘和创生,让习作知识汲取到丰足的养料,获得不断生成的能量;通过充满智慧的表达与呈现,让知识以生动有趣的面貌走进学生的习作实践,生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标对习作做出如下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的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就是这种最自然的"自我表达及与人交流"的方式,在习作指导课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教师的指导要么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么无法可施,忽略而过。学生习作之源堵塞不通,导致习作内容空洞乏味,文章平淡无奇,习作课形同虚设。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走出习作困境呢?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进行尝试,下面将笔者教学中的一点心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以来,以倡导自由表达为核心的还习作以"自由"的作文教学理念(即"自由习作")逐渐成为作文教改的一种主流。然而,由于对"自由习作"内涵的解读各有不同,以致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及教学效果也各不一样。试以"自由习作"有关课题实验的实践体会,从"心灵层面"观照、探析自由习作的本质内涵及教学意义。以谋求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能够真切、辩证地改进指导策略,消除人为束缚,还学生表达以自由。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7,(4)
设计理念习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既关注表达能力的培养,又关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中年级习作教学强调"能够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下来",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习作空间,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自由表达,真正展现他们的生命本色。为此,本次习作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凭借,力求让他们有感知,有积累,有体验,通过认真观察,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验,体会生活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4.
蔡晋琴 《阅读与鉴赏》2011,(2):43-43,42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有时为自己而写,即自我表达,有时是要写给他人看,即为了与人交流;必须让学生知道,习作不是为了要给老师批改,习作不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必须让学生懂得,习作是为了要表达自己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谈得上个性作文,创意作文,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必先关注学生的习作兴趣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的情感也就调动了起来,习作中的表达、对中心的体现等,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本文从找准学生的兴趣共同点、营造"我手写我心"的习作氛围、提高学生在兴趣中表达自我真情实感的能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王群 《教学随笔》2014,(10):20077+77
在作文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达到新课程对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既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改革作文教学结构,又要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自主习作、喜爱习作的习惯。通过不断地点拨、诱导、启发学生,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提高自主习作的兴趣;学会将生活经验再现于作文中,提高自我作文的能力;学会将自我作文能力变成得心应手的写作技巧,掌握自我习作和表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是学生主体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渠道,是源自内心认知下的"以我手写我心"。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习作表达的本质,无视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得习作成为一种硬性的任务。笔者以为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创设鲜活而真实的认知情境,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让写作真正发生。一、从关注写人到关注立人,在教学目标厘定中践行真实写作习作教学常年占据语文教学头等杂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它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完成的历程。提倡学生自我积累、自我表达。但在实施作文教学时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费心费力地讲解却收效甚微;学生听得迷迷糊糊,仍是一筹莫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习作教学之中应怎样使学生切实感受其中的快乐,打开习作的大门呢?  相似文献   

19.
彭民勇 《教师》2014,(7):77-78
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习作课却是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因为学生在习作课上"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几百字的习作练习,便成了学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呢?湖南的张蕾老师,在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这次"送培上门"活动中,上的习作指导课《快乐传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且又便于操作的范本。一场快乐传递,张老师春风化雨般地将习作练习与指导的方法,悄无声息地传给了学生和在场的听课老师。学生和我们听课老师都在快乐的游戏中,深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提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如何达到这样的要求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习作教学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习作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能力表达;习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有内容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