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终于来了,世乒赛团体赛一转眼也到了。从表面上看.张怡宁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波澜不惊的张怡宁,从容,自信——一种很独特的自信。  相似文献   

2.
王楠/张怡宁从个体看.两代天后王楠和张怡宁无疑在萨格勒布世乒赛上都有点儿失意。王楠没能跻身女单4强,张怡宁在半决赛惨败给郭跃。但从整体看,她俩却创造了一个历史:连续在47、48、49三届世乒赛上问鼎女双冠军.她们将获得复制的波普杯。这也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获得的第四个世乒赛复制奖杯。前三个复制杯分别是圣·勃莱德杯(庄则栋)、兹·赫杜塞克杯(王涛/刘伟)、吉·盖斯特杯(王楠)。如果算上45、46届世乒赛和李菊搭档获得的两个女双冠军.王楠已经成为乒乓球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女子双打球员。  相似文献   

3.
年度冷门     
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张恰宁0比4郭跃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冷门之战。冷在大满贯得主张怡宁竟然没有从郭跃手中拿到一局。冷在擅长后发制人.意志坚韧的张怡宁竟然没有翻盘的机会。冷在张怡宁往日固若金汤的防守和近乎弹无虚发的防守反击竟然在郭跃快速、高质量的进攻体系面前土崩瓦解。冷在平素比赛时有波动的郭跃竟然没给张怡宁任何喘息的机会.将优势变成胜势。此前.在她参加的三大赛的比赛中,张怡宁只在2001年46届世乒赛和2003年女子世界杯的比赛没能进入最终的决赛。  相似文献   

4.
王宁 《体育博览》2008,(4):68-69
第49届世乒赛女单决赛,郭跃战胜"一姐"张怡宁封后,其后,关于郭跃成为国乒新"一姐"的说法漫天飞舞。本次广州世乒赛团体赛总决赛中,郭跃首轮0:3负于对手,而张怡宁顶住压力连  相似文献   

5.
萨格勒布世乒赛郭跃获两金一银2003年.不满16岁的郭跃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在巴黎,她获得了一枚女双银牌,进入了女单8强。2005年,郭跃当时的主管教练韩华为她定下了上海世乒赛的指标:一二三。最后,郭跃获得混双冠军、女双亚军和女单季军。如果说.巴黎世乒赛属于王楠,上海世乒赛成就了张怡宁,那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的女主角则是刚刚成年的郭跃。  相似文献   

6.
除了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女单冠军,几乎所有能拿到的金牌,张怡宁都拿过了。她对世乒赛单打金牌的渴望因此不言而喻。事实上,她也完全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在国家乒乓球队,很多教练和队员在赛前都看好张怡宁。遗憾的是,她又一次站在了冠军的旁边。就像以往和王楠的大多数比赛一样,尽管单论技术,张怡宁已经具备了与王楠抗衡的实力,但这一次她还是功亏一篑。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回张怡宁没有哭。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她大大方方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平静得让人看不出她刚刚遭受了怎样的挫败。许多人说:“张怡宁成熟了。”还得学王楠张怡宁和王楠的比赛真…  相似文献   

7.
你了解张怡宁吗?你知道她每天都在干什么吗?你知道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吗2记者带着网友们一组"史无前例"的八卦问题,对张恰宁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让充满好奇的球迷们多角度地认识一下这个五光十色的女孩。作为职业运动员,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作为一个现役的奥运会冠军、世乒赛冠军,张怡宁一天的生活从早晨七点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0,(12):42-43
这次亚运会,对中国女队是非常关键的一次大仗,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准备,但仍然感到压力非常大,甚至比2008年奥运会压力还大。因为张怡宁、王楠离队之后,尤其是莫斯科世乒赛之后,我们运动员的自信心不如以前了,突然间感觉乒乓球难了,对手比过去强了。  相似文献   

9.
周舟 《新体育》2005,(10):38-39
当球迷们还津津乐道于上海世乒赛上新科奥运冠军张怡宁实现“大满贯”时,张怡宁受伤的消息传来。“骨头断了当然会疼”,她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张妈妈说,在她面前,坚强的宁宁没喊过一声疼,没掉过一滴眼泪。  相似文献   

10.
资讯     
《乒乓世界》2005,(4):94-94
张怡宁的金牌武器;雪山飞狐;SOCKO本色;第48届世乒赛纪念品上海销售点一览表(红双喜店)。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13,(5):48-50
2003年世乒赛王楠第一,张怡宁第二。那是张怡字状态最好的时候,她就是奔着拿冠军去的。我印象中,她从第一场到半决赛全是4比0赢的,一局都没输。决赛之前,张怡宁就像生了大病,躺在床上说她太累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安慰她。其实现在回忆,她当时根本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压力太大了,累是压力大时人身体的反应。说明她在决赛前人就已经有点崩溃了。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10、11目两天,继男队大循环之后,中央电视台对女队“直通不来梅”的世乒赛团体赛队内选拔赛也进行了现场直播。女队选拔赛采用了世界杯赛制,第一次大循环的1至14名,加上持外卡的王楠、陈晴共16人参赛。在最后的决赛中,郭跃以3比2战胜张怡宁,拿到了不来梅团体赛的第一张入场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7,(8):50-53
北京首创俱乐部山东鲁能俱乐部北大方正俱乐部江苏丽华快餐俱乐部辽宁鞍钢俱乐部河北金能俱乐部八一工商银行俱乐部广东深圳长园新材俱乐部上海电信华东理工俱乐部重庆康德俱乐部北京首创俱乐部教练:周树森张怡宁世界排名:1出生日期:1981年最好成绩:45,47届世乒赛女单亚军,46届世乒赛女单季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2004、2005年世界杯女单冠军47届世乒赛女团冠军48届世乒赛女单、女双冠军48届世乒赛女团冠军49届世乒赛女双冠军  相似文献   

14.
年度意外     
郭跃,李晓霞会师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决赛在王楠、张怡宁两个大满贯得主,世界杯女单冠军郭焱参赛的情况下.第一次和第三次参加世乒赛(单项)的李晓霞、郭跃能够会师女单决赛.不得不说是一种意外。这种意外恐怕和1983年37届世乒赛时,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韩国运动员梁英子连过中国队耿丽娟.童玲、黄俊群三关.闯进决赛.一样令人猝不及防。这种意外恐怕和1989年40届世乒赛时,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中国运动员乔红夺得女单、女双冠军.一样令人吃惊。意外的背后,是世界女子乒坛发生的一场悄无声息的技术革命:前三板积极、主动、凶狠.有高质量的相持能力,在打法层面上呈现出快速、凶狠、均衡三者集合雏形的李晓霞和郭跃,逐步打破了过去女子乒坛以稳为主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李晓霞逆袭     
邱晓弋 《新体育》2013,(6):52-53
鹿特丹世乒赛上,90后小将丁宁夺冠,一度让80后的李晓霞地位尴尬,她甚至被人们视为张怡宁与丁宁两代一姐间的过渡人物。但在随后的伦敦奥运会与巴黎世乒赛上拿到两枚最有分量的女单金牌,李晓霞终于逆袭上位。  相似文献   

16.
善始善终,是一种理想境界。过去的2005年,世界女乒和中国女乒的头号人物张怡宁从容淡定间做到了这一步。从世乒赛起,十运会、总决赛、世界杯、一个也没丢。“这是我比较精彩的一年,是我最成熟的一年。”张怡宁欣慰地解释道。  相似文献   

17.
阎建伟 《乒乓世界》2005,(10):36-37
大姐归来 大姐,不是指年龄,是说地位。刚刚在上海世乒赛稳固了自己的“大姐”位置后,张怡宁5月12日在训练中撞到球台,造成右手掌骨骨折,此后一直处在治疗、恢复阶段,8月16日下午在罗湖体育馆,是她世乒赛后第一次公开亮相比赛。  相似文献   

18.
张怡宁     
张怡宁6岁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省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右手横握球拍,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打法。张怡宁球风硬朗,打法凶狠,已经取代王楠成为中国女子乒乓球的领军人物。2004年雅典奥运会蝉联女子双打(与王楠)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2005年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2004年世乒赛女团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韩国站、长春站女单、女双冠军,新加坡站女单冠军、女双四强,克罗地亚站女双四强,日本站女单冠军、女双亚军,雅典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冠军,国际乒联巡回赛女双冠军;张怡宁…  相似文献   

19.
大姐归来大姐,不是指年龄,是说地位。刚刚在上海世乒赛稳固了自己的“大姐”位置后,张怡宁5月12日在训练中撞到球台,造成右手掌骨骨折,此后一直处在治疗、恢复阶段,8月16日下午在罗湖体育馆,是她世乒赛后第一次公开亮相比赛。按照赛程,16日下午4点,张怡宁率先在女双比赛中出场。两点半后,记者来到训练馆时,张怡宁/郭跃正在临阵磨枪练双打。来深圳之前,她们两个还未曾合练过一次双打。对手不是队内的小姐妹们,是主教练陆元盛跟教练乔红的混双搭配。乔红发球,张怡宁接球,陆元盛用落点变化来调动郭跃。他们一边打,陆元盛一边在提醒弟子马上要打的新加坡李佳薇/张雪玲的特点。按照陆元盛的说法,李佳薇/张雪玲是这次比赛女双中实力最强的,她们刚刚在哈尔滨站获得了亚军。一百多天没打比赛,张怡宁的手感有些生,连杀半高球也失手,无谓失误比较多,输了两个8:11。  相似文献   

20.
奥运红粉组     
《乒乓世界》2008,(8):46-53
实事求是地说。这支中国女队是历史上阵容最为强大.主力队员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在这支“梦幻劲旅”中,王楠、张怡宁和郭跃都曾是世乒赛女单冠军。前两人还是乒坛大满贯得主。同时,王楠已是奥运会的三朝元老。比赛经验极为丰富,是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运动寿命最长,状态保持最好的人。张怡宁和郭跃也参加过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在雅典加冕了双冠王.而郭跃在女双比赛中夺得了铜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