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齐宋时代的山水诗代替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是南朝诗歌发展上的第一个重要的变化。 沈玉成先生《谢灵运评传》说:“山水诗脱胎于玄言诗,又否定了玄言诗。这两者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在玄言家的心目中,山水本来有‘以形媚道’(宗炳《画山水序》)的一面。山水之中包孕着玄趣,玄言诗中出现一点山水描写也并不罕见。东晋后期。模山范水的作品渐渐增多,诗风开始转变。谢灵运的叔父谢混在这一转变中曾经作出过贡献,但真正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完成这一变革,并使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个流派的,则是谢灵运。”这里。不仅指出了山水诗代替玄言诗的过程,而且充分肯定了谢灵运的贡献和功绩。  相似文献   

2.
谢混《游西池》在晋宋诗歌变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但限于史料匮乏,历来对其探讨较少。通过对现存史料的考辨梳理,西池应在建康城内吴旧宫太初宫的西面、东晋建康宫的西南方,是六朝重要的皇家园林。此诗当作于谢混任中领军、领军期间的义熙二年(406)至义熙六年(410)五月,最有可能作于义熙四年(408)之秋。诗歌旨在借西池美景书写人生的忧思,具有东晋诗歌渐由玄言向抒情回归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鲍照是刘宋时期的杰出诗人,其山水之作多有可观之处.由于深受当时以玄思关照的山水审美风气的影响,"以玄对山水"成为其山水诗背后的灵魂.具体表现在其山水诗的意境充满了栖遁之情,其山水诗的风格流溢着遨游无限的俊逸之气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引     
《厦门大学学报》95年1期刊载土玫《试论晋宋山水诗形成的两点内在规定性》一文说“玄言与山水乃晋宋山水诗的两大构成”.他从诗歌创作本身状况出发,认为晋宋山水诗是魏晋以来各种题材的诗歌创作发展的必然结果,构成晋宋山水诗两大质素的玄理与山水,在魏晋诗歌中已普遍存在并愈益突出.魏晋以来的公宴诗、行旅诗、游览诗、招隐诗、游仙诗以  相似文献   

5.
很多学者认为,晋宋之际,殷仲文、谢混用山水改变了玄言,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他们的确对玄言诗风的转移有重要影响,但并不是从山水的角度.实际上,殷、谢的诗歌恢复了对华美、意趣的追求,直接继承了建安、太康诗风,从而引导了元嘉诗人抛弃玄言诗风,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鲍照是刘宋时期的杰出诗人,其山水之作多有可观之处。由于深受当时以玄思关照的山水审美风气的影响,“以玄对山水”成为其山水诗背后的灵魂。具体表现在其山水诗的意境充满了栖遁之情,其山水诗的风格流溢着遨游无限的俊逸之气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羁旅诗长期遵循着言志抒情的咏怀思路,自然物象无法凸显独立出来,随着魏晋时代山水审美意识的勃兴以及山水游览风气的盛行,行旅诗也逐渐增加山水描写的比重,并将山水游赏与羁旅情思结合起来,二者融合才有谢灵运羁旅山水诗的出现。其间玄言山水诗以山水阐说玄理,注重祛情去累、以理遣情,将羁旅的困境体验导向证悟哲理玄境的解脱,山水显得外在而与诗人的精神世界难以相契,至南朝尤其是谢朓的宦游山水诗篇,山水形象与世俗生活情感相交融,才有羁旅山水诗歌传统的正式定型。从羁旅咏怀到羁旅山水,情事相生转变为情景相照,正是山水诗诞生的内在理路之一。  相似文献   

8.
谢灵运的山水诗,向来难逃"玄言尾巴"之讥,这实流露出人们对玄言诗的一种偏见。本文认为,"玄言尾巴"的背后隐藏着作者的一股深情,而玄理与深情的融合,再加上诗中"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山水描写,这一切不仅使谢诗达到了情、景、事、理相浑融的艺术高度,也使其与一味"究心抽象原理"而丧失真情实感的东晋玄言诗分道扬镳,从而开启了一代新诗风。  相似文献   

9.
谢诗“源出于谢混”,应着眼于山水题材和辞藻技巧方面来分析,而与谢混相抗的谢瞻,在诗歌内在的精神气质上也影响了谢朓。谢诗“工于发端”,主要是突破了传统诗歌发端即叙事的模式,他大量运用描写,而且暗含着丰富的语言技巧。对于“末篇多踬”的评价,我们应该进行客观地分析。这一方面对发端与主体部分的成功来说确实是个缺憾,但也是对传统的“诗言志”学说的发展,而且是由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汉代文坛的仿古风气及其原因 ,比较扬雄作品和前辈作品的异同 ,分析他别出心裁之作 ,认为他对前人之作既有模仿 ,又有创新 ;既有借鉴 ,又有发展。因此 ,对他的喜欢仿古应给予公正的评价 ,不可简单地冠以“摹拟大师”之贬称  相似文献   

11.
山水草木一直是诗歌的一种点缀。到了刘宋时代,它才真正成为审美实体,成为诗人们的知己。使人欣喜的是,它的介入使中国诗歌的抒情达意找到了理想的媒介,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山水诗是南朝诗歌的一大收获。从宋至齐梁它经历了一个由山水与玄言杂揉到摆脱玄言而自立的过程。本文拟探寻它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扬雄可谓是魏晋玄言风气之先导,对于清言玄旨议题之一的言意关系,扬雄也有其独到的论述.后人对于扬雄的言意关系的见解同得自《法言·问神》一篇的相关章句,而得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论断.本文通过对《法言·问神》篇中相关章句文字转承关系的探讨,同时参之历世注家的注解,试图考见扬雄关于言意关系的确切观点.  相似文献   

13.
玄言诗是玄言入诗之风走向极端的产物,对其艺术价值,文学史和历来评论多予简单否定。玄言诗与运用玄言的诗是有区别的,东晋玄言入诗之风中出现了种种艺术潜质,在玄言与形象、平淡风格的追求、情理结合、景理结合及理致、理趣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蔡松年是金代著名词人,其词开一代之风气。在他仕金期间平步青云,一路升至宰府,但蔡松年自幼性情疏懒,不耐世俗,加之后来家国之变和人生际遇,让他在精神上始终追求自由独立。他把自己的追求附在词作之中,不管是追忆往昔盛游,还是吟咏山水美景,或是追慕陶公魏晋名士等的描写都是为了表达求田问舍、隐逸山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苏轼在山水艺术创作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艺术美学思想.在他看来,水是天下至信之物,具有至真、至形、至善的特点,是"不变性"与"可变性"的统一.以此为基础,各种山水景物既体现出"漠然无形"的特征,也体现为有机的整体形象,并蕴含无限的内在意味.山水艺术作品就是要通过"平淡至味"的艺术意象来体现水之至信的本性和山水漠然无...  相似文献   

16.
杨万里在山水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山水景物诗,比之谢灵运、王维,风格独特,而其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其诗塑造了一个人化的自然世界.本文试就他的山水诗构建的人化自然世界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十首《采桑子》词作,为其居于颍州期间所作。这十首词创作时间不一,在他晚年才重新进行归纳整理。词作疏隽淡然,不仅仅是山水景物创作的典范之作,还熔铸了作者生命感悟的哲理之作,从词作中的生命意识这一角度,从两个方面探讨欧阳修的人生观感:一是认为在飞扬与沉静的景物观照中,体现了作者沉稳淡然的人生姿态;二是认为作者在山水之乐中寄意了自己醉意人生的洒脱,体现了其成熟的人生观感。  相似文献   

18.
就表达内容而言,兰亭诗无疑属于玄言诗,也体现了玄言诗理感赏心、情调逍遥、意趣恬淡的审美特质。但是,由于兰亭诗创作特殊的山水背景、"以玄对山水"的审美态度、趋同的审美心理以及因景体玄的创作倾向,使兰亭诗与一般玄言诗又有细微区别。二者之间,既表现出兰亭之景与山水清音的趋同性,又表现出直接说理与参玄悟理之差异性。而兰亭诗追求的理趣与诗思的融合,又拓展了玄言诗境,对后代诗歌尤其是山水诗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9.
禅偈在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样态,如玄言禅诗、白话禅诗、山水意境禅诗、宫体艳情禅诗等.宫体艳情禅诗创作于禅门大德之手,写画闺中情怨和男女私情的宫体诗与禁戒酒色的佛禅思想在诗中奇妙结合,对此类禅诗的解读不能单纯从文字表面去理解,否则其中暗喻的佛禅义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漏失.  相似文献   

20.
面对山水蒂物,游历中的行者由于境遇的不同,对山水的体验也不同,闲逸的游览、行役中的山水喟叹、独坐林中的体悟都呈现出多种山水情态。南朝刘宋的鲍照的山水之作多是感发于仕宦行旅之中.他笔下的山水之景也映射出了其作为行役者面对山水的独特姿态与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