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判例教学法"对我国法律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例教学法”是美国法律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具有教育面向司法现实、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特点。我国目前的法律教育存在明显的缺陷,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法律教育应借鉴“判例教学法”的做法,引进和移植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和以倡导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行为.我校的数学教学从1998年开始.先后进行了“引探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实验.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旧观念已不再存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育观念所形成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的定式还存在一些痕迹.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依然为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政治教师郭务强在高中《科学人生观》教学中,试行“审美诱导式”教学法,变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现成结论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思想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要在传授必要的中学语文教学思论的同时 ,着重人灌输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时获取教改信息、教师示范教学以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教学实践指导的力度等方面 ,培养学生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 ,努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5.
试论体验式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武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体验中认识世界,提高能力,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这种教学方法更加适合高校“两课”新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真正把教学重点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灌输思想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与人本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令人担忧的语文教育现状1.从语文教学方法上看 ,当前的语文教育重主导 ,轻主体。长期以来 ,语文教育领域流传着一个很有名的“三主论” ,即“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命题 ,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却变成了“二主论” ,即“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教师由主导地位演绎成了“主人”和“领导” ,教师的主导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于是出现了“板块教学法”、“答案教学法”、“演讲教学法”、“考试教学法”等等诸多教学模式 ,但它们都重单向灌输 ,轻多向交流 ;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 :重定性结论 ,…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要在传授必要的中学语文教学思论的同时,着重人灌输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时获取教改信息、教师示范教学以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教学实践指导的力度等方面,培养学生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8.
"体验"教学法的创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育的基本常识。那么,学生是否真的是学习的主体呢?说实话还有很大距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的方法,还没有突破性的改变,学生还没有真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教学依然是处在“传授—接受—再传授—再接受”的简单模式之中。为此笔者和同事们一起探索研究,共同创造了新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经三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一、“体验式”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所谓“体验”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或自己身体行为直接感知客观“现象”,并开动思维机器认识“现象”…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波 《湖南教育》2002,(24):18-19
一、由重知识传授向重智能培养和着眼通才教育转变 传统教学法重视和强调它在知识传授中的职能和作用,主张教师向学生灌输已有的理论知识。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就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在学校中接受完他一生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学校教育的职能也应由重知识灌输转向重智能培养。重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能力,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历来以基本训练为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不能把学生仅仅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适时地调动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完成知识的转化,同时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得到人格的升华。 唐代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讲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说明教育不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必须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调整教学工作,通过成功的教学实践,使课堂成为学生的“用武之地”。 我在讲授《石壕吏》一课时,一改以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