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全新的思想命题,"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为构建多元文明、和谐共生、合作共赢的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态贡献了智慧与方案,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要切实发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然价值,首先要理清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并从整体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满足安全与归属、强化共同价值和弘扬"和"文化等方面入手,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莫春菊 《江苏高教》2020,(8):119-124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全球性的视域和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其中所蕴涵的价值理念对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培养世界"公共人"为己任,通过转变、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转换、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构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打造"开放""融入"世界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戴良燕 《教书育人》2023,(36):78-8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全球广泛共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进行国际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理应将这一理念纳入课堂教育。本文试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出发,分析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使命,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形势与政策”课重要落脚点的理由,提出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成果进教材、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紧跟形势适当补充最新教学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等路径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形势与政策教学课堂,以期为大学生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构建具备若干重要基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思想基础;地球生态系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自然基础;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经济基础;民意心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政治基础;现代科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技术基础;相关思考与探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在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和把握人类前途命运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为导向,运用系统哲学思维,立足于世界历史视野,实现了价值、理论与方法的多维度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百年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这就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成为了一种历史必然。面对近年来的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用赤字、治理赤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青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面对当前的世界境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6.
王楠 《文教资料》2021,(1):98-99
本文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思政教学中的价值意义,探究其融入思政教学中的对策,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进程,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真正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同志及其他共产党人在把握世界大势发展规律和汲取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领域展现了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理论传承性和当代实践性,彰显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范式是学科开展学术研究与人才培育的"专业基体"。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维度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情势及其时空转向。继而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美好生活的当代语境,研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时代使命,并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何以具有世界胸怀、家国情怀、人性关怀。发现新研究范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空观研究范式正在形成,总括其基本要义、本质所指、内容结构,并提出分级分类科学共同体、完善学科话语体系、加强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路径,真正确立这一研究范式,助力学科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对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向意义和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实际,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遵从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教育共同体内各要素的功效,促进要素之间平衡运作,使各个要素各得其所,形成有机体;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机制,发挥教育合力和综合优势,形成一股责任分担而又融合的强大合力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动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0.
爱国报国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存在内在统一关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生态理念、责任意识、和平取向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共同体思想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结晶。学校要紧扣爱国报国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统一关系阐明育人目标,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相辅相成作用,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效培育青少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郭祯  王贺  耿钱亿 《知识文库》2024,(6):179-182
<正>1研究背景及意义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第二课堂建设需要被重视及加强,高校应重视实践育人,开展多种形式、积极健康、志趣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英语课程要使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能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能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  相似文献   

12.
孙俊 《科教导刊》2021,(2):108-110
我们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探讨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依据,提出来华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多路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十分重要,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民族进步的根本力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有助于充分实现大学生专业价值,促进文化繁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由此,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外延出发,以其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为...  相似文献   

14.
赵洋 《教学与研究》2022,(10):85-9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当代国际关系的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诉求。从国际关系学视角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是它的共同体思想、安全思想和全球治理思想。其中,共同体思想是基础,它反映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目标,体现出在不存在中央权威的条件下对于一种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的追求。安全思想和全球治理思想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两个核心支柱,它们分别强调通过采取各国一致行动来规避共同损失和获得共同收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对于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创新,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世界政治的思路,并且可以成为一种由世界各国所共享的发展理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以物质生产、社会关系为出发点,阐述了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演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所带来的贫富分化、工人阶级贫困、劳动异化等问题,提出了建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论主张。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出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关系主张,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思想不仅表达了对人类的深切关怀,也符合人类社会整体利益,促进了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涓莅 《福建教育》2022,(17):61-63
<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统编《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也是第二单元中的核心内容。教材第二单元围绕世界政治多极化展开讨论,重心落在最后一框中国如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课标对学生学习这一框题的要求是“阐述合作共赢的理解,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和合文化博大精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和丰厚滋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华和合文化关于生态、文化、外交和道德等方面的理念,并运用和合思维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现了对中华和合文化的传播,彰显了和合思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思政课教材为蓝本,在专题式教学的思路指引下,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教学改革的路径,既是促进学生全面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落地生根的有效手段,又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的有益尝试。为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式教学的实效性,一要充分重视在传统教学中积极融入专题式教学理念的重要意义,二要不断提升教学专题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要注重相关教学案例积累和教学方法改进,四要克服专题式教学本身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具有多样性、共生性、共处性、共振性和整体性五个特性。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为指导,饱含天下情怀和对学生关爱关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构建路径,应以智慧平台和智能技术为纽带,构建“三圈四维五段”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揭示了共建共享的新国际政治伦理准则,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文章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思想渊源、理论价值、实现路径、对比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