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立意是课的灵魂和核心。通过确立不同的教学立意,引导学生学会多个视角看待历史问题。以求真求实立意,培养学生多维视角,走进真实的历史;以直面现实立意,培养学生多维思考,解决现实问题;以开阔视野立意,培养学生用多元视角打量历史、观照现实。  相似文献   

2.
正"课魂"即一节课的灵魂,应是一单元或一节课的核心概念,具有深刻性的特点。"课魂"也是贯穿一单元或一节课的核心线索,统摄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历史教学也应该像散文创作一样,"形散而神不散",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要始终围绕"神"即"课魂"服务。通过确立"课魂",让历史课有线索、有中心、有高度、有灵魂,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历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不同的视角、思路就会有不同的线索和主题,即教学立意。教学立意是历史课的灵魂,好的教学立意,是能兼顾学情和课程核心内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以人民版"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课为例,浅谈如何以教学立意为引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4.
费珍珍 《学苑教育》2021,(12):31-32
将"人文关怀"作为历史课程教学立意,有利于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获得人文体验、感悟,内化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文章以《对外开放》一课教学为例,探讨了"人文关怀"立意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路径,提出"重塑教学理念,指向以生为本""重构教学内容,链接学生生活""优化教学方式,关照学生体验"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学立意决定一堂课的教学境界.以"完全平方公式"为课题的3节同课异构公开课体现出3种层次的教学立意: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生本立意.3者之间呈递进关系和包含关系.教学立意提升的前提是有明确的高远立意追求,提升的关键是"理解数学",提升的策略是加强"先行组织者"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教学立意是一节课的灵魂。本文以《解放战争》为例,研析课标,紧扣历史发展趋势,宏观建构;大胆取舍,围绕立意甄选史料,见微知著;授之以渔,提供角度拓展思维,以史明智,从如上三个角度阐释如何建构高中历史课教学立意。  相似文献   

7.
教学立意是一节课的灵魂。本文以《解放战争》为例,研析课标,紧扣历史发展趋势,宏观建构;大胆取舍,围绕立意甄选史料,见微知著;授之以渔,提供角度拓展思维,以史明智,从如上三个角度阐释如何建构高中历史课教学立意。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课的立意 如何给刚刚步人中学大门的学生上好导言课,可谓见仁见智。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立意是关键。我执教这节课时,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北京四中以培养“杰出的中国人”为育人目标,故我们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历史学科意识出发,力求以历史学科核心价值引领学生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教学立意是一节课的中心和灵魂,教学实际中,花哨的形式、散架的内容,使得课堂空有外在的热闹,而缺乏内在的逻辑和深度的思考。为此,强调"一课一个中心",深入探讨教学立意的挖掘,让课堂成为思维碰撞和情感升华的场所,启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很有必要。一、何为教学立意何成刚在《史料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指出教学立意是指"通过历史学习,学生汲取的超过历史知识层面的历史智慧、历史经验、历史教训。掌握的历史学科核心能力,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最重要依托。一堂课的设计之中,如何确立和处理教学重点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关键环节。今年4月,笔者参与并指导了我院本科生参加了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竞赛。本文结合参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为例,就如何选择和处理教学重点这一主题,略谈自己的体会。一堂课的教学重点究竟如何确立?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人认为,一节课的标题一、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取决于其立意与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教学设计巧妙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教学设计怎样才能做到巧妙?结合本节课,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先进的教学理念。本节课可以建立历史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科教兴国的意  相似文献   

12.
教学立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围绕教学立意选取的核心史料,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任务的需要,同时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搜集、分析、整理史料,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学会用历史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教学立意的提出正在改变着中学历史课堂的质态,但当下对立意的设计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和主观性。教学立意应避免盲目性,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立意应避免片面性,力求抓住历史发展的核心逻辑;教学立意应避免主观性,力求切合教科书自身的结构与逻辑。追求教学立意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艺,但千万不能异化为教师自我陶醉和炫耀标榜。  相似文献   

14.
教学立意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境界.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为课题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三种层次的教学立意,即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生本立意.三者呈现出一种递进的关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学会提升教学立意.  相似文献   

15.
价值取向作为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引着人类的思想与行动。教学立意决定一堂课的教学品质,以价值取向立意是历史课堂教学立意的重要角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在于价值引领,就是要通过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学会选择,为选择负责。本文就历史课堂教学中以价值取向立意的具体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方颖 《学周刊C版》2014,(11):68-69
价值取向作为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引着人类的思想与行动.教学立意决定一堂课的教学品质,以价值取向立意是历史课堂教学立意的重要角度.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在于价值引领,就是要通过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学会选择,为选择负责.本文就历史课堂教学中以价值取向立意的具体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教学立意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在分析教科书文本的基础上,所确定的一节课的主题思想"[1]。在《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教学中,教学要确立"人民的抉择、制度的自信"为教学主题,通过创设情境、探究史料、拓展思维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内容,提升民主意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8.
课魂,顾名思义即历史课的灵魂,关于课魂的界定学界并没有统一的解释。笔者认为,课魂是历史课的灵与肉,是蕴含在每一节课内容中的核心价值,能统摄全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节课的思想主线。一节好的历史课应当有灵魂的烛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出发点,而课魂是一节历史课的灵与肉,引领着学生的学习航向。笔者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以人教版"甲午战争"为课例,就如何确立课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因学科素养、知识储备、历史观念和教学理念不同,教学者对同一课标的解读和细化会有差异。"俞静娟名师工作室"三位教师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在特色中归纳出优课具备的共同之处:促成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进行史料研习,科学追溯历史;追求新颖立意,有效配置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近几年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那么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需以教学立意来统摄。意在教先,以意统教,在教学立意顺畅的前提下落实核心素养,这样"分则各为龙凤,合则浑然天成",感觉一气呵成。笔者以"二战的扩大"一课为例,围绕教学立意之下核心素养的落地谈一些做法,求教于方家,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一、寻意——"千寻万觅方得意"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为文章胆"。教学立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目标的内在体现,只有在其引领下的核心素养才能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