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郑洁,一个举国体制下成长着,并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网球道路步步踩点前进的球员。她一路上靠着自己坚韧的意志和艰苦的训练循序渐进地证明了个人的价值。 2004年澳网,中国网球队仅有郑洁靠排名只身进入正选赛,当时少有人关注中国球员的存在;而2004年法网郑洁打入16强,为中国网球史书写了辉煌的一笔,世界的目光开始关注中国。2005年,郑洁的排名稳步上升,不仅可以直接打大满贯的正选赛,而且还夺得个人 WTA单打冠军,最终,在2006年与晏紫措档夺得了澳网女双的大满贯冠军。  相似文献   

2.
樊人 《网球天地》2011,(12):68-69
在所有的四大满贯赛事中,要论中国球员集体性爆发的一项,非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莫属。郑洁、晏紫这对川妹子组合在2006年斩获了女双冠军,那也是中国的第一座大满贯奖杯:之后孙甜甜又在2008年与塞尔维亚搭档夺得了混双冠军;2010年,李娜和郑洁携手会师女单半决赛;2011年,李娜再进一步,杀入了女单决赛,书写了中国网球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3.
《体育博览》2010,(3):14-15
随着中国金花李娜、郑洁进入澳网四强,人们才猛然发现中国网球已进入新纪元。一切并非毫无预兆:2004年李婷和孙甜甜的奥运网球双打冠军、2006年郑洁和晏紫的温网双打冠军、  相似文献   

4.
2010年是中国网坛丰收的一年:澳网,李娜和郑洁携手创造了中国女网的辉煌瞬间——同时有两名中国选手晋级大满贯赛事女单4强;温网,李娜又打进女单8强。中国的网球运动伴随着国家经济腾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月度之选     
《网球》2006,(3)
最振奋人心奖:郑洁/晏紫这队姊妹花在澳网上的完美表现,缔造了中国人赢得大满贯冠军的历史。这也使得网球运动在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之后再次升温。在郑洁/晏紫顺利赢下赛点的一瞬间,所有在关注这场比赛的中国人都在为两位辣妹子振臂欢呼。  相似文献   

6.
邱友益 《网球》2012,(1):29-31,28
1澳网一直是中国选手开疆拓土的奠基石。从第一代走出国门的球手李芳、易景茜,到李娜、郑洁、晏紫、彭帅、孙甜甜,再到孙胜男、袁梦等选手,她们都在澳网完成了自己绚丽的绽放。1992年,李芳在职业赛场初试啼声就闯入澳网第三轮;8年之后,中国另一位选手易景茜在墨尔本复制这一战绩,大满贯32强,也是这两位名将职业生涯在大满贯赛场获得的最佳战绩。2006年,李娜、郑洁、晏紫、彭帅、孙甜甜、李婷、  相似文献   

7.
邱友益 《网球》2013,(4):60-61
2008年,WTA亚太区总部落户北京,这是美国总部(佛罗里达)和欧洲区总部(伦敦)之后,WTA在全球设立的第三个全球性机构。5年后回过头去看,WTA的官员们一定为当年这个正确的决定感到无比骄傲。WTA亚太区副总裁陈述说:“当时,WTA已经看到了中国网球市场的广阔前景,但绝对没有想到中国网球会在后面几年发展如此迅猛。”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网球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网球热潮,2010年李娜、郑洁同时闯入大满贯四强上演双响炮,2011年李娜在墨尔本成为亚洲闯入大满贯决赛第一人,之后在罗兰‘加洛斯历史性举起大满贯奖杯,2013年澳网李娜再夺大满贯亚军。  相似文献   

8.
《网球》2014,(4):10-10
(数据截止2014-3-19)男子球员大满贯处女冠获得者的年龄统计瓦林卡是公开赛年代以来,年龄第五大的大满贯单打处女冠获得者。躲过赛点的女子大满贯冠军网球比赛中,躲过赛点之后逆转获得本场比赛胜利,难。而在躲过赛点之后,不仅逆转获得本场比赛胜利,还能最终夺得大满贯冠军,这就更难。在今年的澳网公开赛上,中国金花李娜在第三轮与萨法洛娃的对抗中就是在躲过赛点之后,不仅将萨法洛  相似文献   

9.
行云 《网球天地》2014,(4):22-23
李娜、郑洁、彭帅为首的新一代金花早已将中国网球的历史一再刷新,特别是在大满贯的舞台上,我们已是女单、女双、混双冠军的拥有者。可环顾历史,我们还是会经常提及当年大满贯的拓荒者,中国网球的老前辈。  相似文献   

10.
澳网中国流     
邱友益 《网球》2013,(3):60-63
此次征战墨尔本,中国军团空前浩大。除李娜、郑洁和彭帅的铁三角外,吴迪第一次代表中国男网的力量,郑赛赛出人意料闯入女双四强,首秀大满贯的张宇璇赢得无数掌声,此外还有多位小花小草出战资格赛。2013年澳网,中国网球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幸福时刻     
刘彤 《网球》2014,(3):22-27
在李娜捧得澳网女单冠军之后,澳网官网在第一时间就把中国金花放上了头条的位置——"Finally Li"。这个让人会心一笑的大标题虽然简练,但是却很好的概括了李娜的澳网之路。过去四年三次闯入决赛,从初登大满贯决赛舞台被遗憾逆转,到一年前两次摔倒最终与冠军擦肩,李娜经历了太多。在年初的深圳公开赛捧杯之后,李娜出人意料的向媒体袒露心扉:目标再赢  相似文献   

12.
李硕 《网球》2011,(3):60-61
在李娜之前,从没有一个中国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中走得这么远。李娜在悉尼和墨尔本的成功让众多网球专家有理由对她期待更多。长期以来,李娜就是一名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女子运动员,她强壮的双腿、扎实的底线技术可以让她能在赛场上击出又平又低的回球,当她可以自如面对比赛的巨大压力时,她的前进空间确实引人遐想。中国的女子选手已经获得了奥运会和大满贯的双打冠军,李娜在澳网上的突破会让中国的其他网球选手在巡回赛中找到更多的自信。——《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2010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我国女子网球选手李娜、郑洁和冠军小威以及世界一流选手海宁各六场比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李娜、郑洁在一发成功率、破发成功率指标上优于小威和海宁两位国外选手,在ACES球、双误、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主动得分等指标上和国外两位选手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找出她们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出制约中国女子网球技战术发展的桎梏,透视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发展,为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以后的大满贯赛事中冲击金牌的可能性提供参考依据,对当前女子网球运动员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姚昆 《网球天地》2011,(9):64-66
2011年,李娜超越日本传奇球员伊达公子闯进大满贯四强的成绩,成为首位夺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掀起了一股网球旋风。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已经正式落下了帷幕。在连续14个比赛日中,收获惊喜最多的未免就是中国球迷。李娜历史性的杀入了大满贯单打决赛,书写了属于自己和中国网坛的历史;彭帅实现了个人突破闯入单打第三轮,2011年的表现值得期待;然而在金花大放异彩的同时,小花们却迟迟难以飞跃,着实让人感到着急;至于双打方面,中国选手已经没有了曾经的气焰。本届澳网是中国网坛值得铭记的一项比赛。李娜历史性杀入大满贯决赛,打破了大满贯134年历史没有亚洲人闯入决赛的尴尬,缔造了个人的辉煌时刻,书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成为了亚洲体坛的骄傲!在本届澳网比赛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成熟的李娜,看到了中国金花更凶狠而又准确的进攻,看到了她放松的心态,也看到了李娜可能会更辉煌的未来。澳网过后李娜的世界排名到了第7位,  相似文献   

16.
澳网巡礼     
《网球天地》2012,(1):F0002-F0002,1
2012年1月16日。新一届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将在墨尔本公园盛大举行。随着李娜在上一赛季澳网中表现出色,这项全年首个大满贯赛事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球迷的关注。刚刚过去的澳网奖杯中国行之旅,更将百年大满贯的声誉传播深远。敬请期待《网球天地》3月刊——2012澳网专辑。  相似文献   

17.
张艺 《网球天地》2010,(3):28-29
2006年澳洲公斤赛,郑洁/晏紫成为首对获得大满贯双打冠军的中国球员;2008年温市尔顿,郑洁成为首位进入大满贯女单半决赛的中国选手;2008年凭借出色的表现,于术后重回巡回赛的郑洁获得当年WTA最佳复出奖;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11年李娜参加的网球四大满贯中澳网和法网女单后四场、温网前两轮和美网第一轮的共计11场比赛的录像,对其每场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李娜在温网和美网失利的原因。结果显示:李娜的一发成功率和破发成功率还需要加强;主动进攻能力虽然变强,但非受迫性失误的增多,仍然是李娜急需解决的问题;拥有网球全面技术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心理调节也是李娜未来比赛必须改善的。只有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李娜才有机会获得下一个大满贯冠军。  相似文献   

19.
拉菲尔·纳达尔出现之前,网球史上曾经有两名球员,在夺得两项"背靠背"大满贯冠军之后,却仍然无法立刻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1988年的澳网和法网冠军没能帮助韦兰德超越伦德尔,1994年的美网和1995年的澳网冠军也没能让阿加西推翻桑普拉斯。2008年8月,纳达尔完美地复制了两位前辈的成就,但与两位前辈不同的是,凭借一波巡回赛32连胜,他结束了自己长达156周的追逐,也结束了费德勒绵延237周的王朝。最终,在北京夺得第29届奥运会网球男单金牌。  相似文献   

20.
事件     
《新体育》2010,(3):8-9
北京时间1月28日,郑洁与李娜携手挺进201O年澳网女单四强,刷新了中国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中的最佳战绩。美联社、法新社等媒体多次使用了诸如“创造历史”之类的字眼来形容两位中国姑娘的成绩。CNN记者也撰文指出:“历史上首次有两名中国选手占据网球四大满贯四强中的两席,尽管两人都无缘决赛,但他们的进步还是得到了来自中国甚至全球观众的喝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