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农业进入绿色发展新时代,新农科通识教育是建设农业强国、培养“三农”人才的关键。本文以“农业、环境与人类健康”课程为例,探究新农科通识课程教学理念与建设路径。课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创新、发展”为课程理念,设计了“遵从自然、利用资源、创新技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五大主题教学内容,创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Transdisciplinary)—线上线下多场景联合(E-platforms)—朋辈教学体系支撑(Assistants)—“教师—朋辈—学生互馈激发”(Motivation)的“TEAM”教学模式,建立了二维融合—三方评价—四度提升的“2+3+4”全过程评价标准体系,同时融合科技小院一线实践等思政元素,培养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系统知识体系、自主学习与批判思维综合能力以及“三农”情怀与责任担当的“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农科人才。  相似文献   

2.
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是课堂“教”与“学”的“三观”,指导“教”与“学”的方向,决定课堂的效果.新高考视域下化学复习课堂的“新三观”有了新标准,强调让复习课堂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本文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探索了复习课堂“新三观”的融合与渗透,期望能让“育人”成为高中化学复习课堂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牛同训 《成人教育》2015,35(5):68-70
分析了当前我国着力推进的“新四化”及其内涵,并以“新四化”的新内涵为指导,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和课程文化建设需要遵循的四个理念: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和协同教学.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模式四个方面,探析了“服务社会与全面发展协调,突出实践与协同育人并重,专业课程体系与产业、技术进步衔接,以学为本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课程文化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文科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工商管理专业应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要求和新经济发展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知识学习—实践探索—研究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大力促进课程融合、专业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构建一个核心、两种驱动、三阶培养、四大融合的“123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新商科是融合现代新技术的综合性学科,高校要主动回应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融入新商科专业课程中,打造数字化管理教学体系,以培养具有数字思维、掌握新技术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通过“完善职业能力框架,突出职业道德;推动课程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将改进与成果导向为标准,建设以生为本的质量文化;以师资与产教融合为支撑,调动产教协同育人生态活力”四方面路径来助推高校新商科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从基础上提升新商科人才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典型案例,分析出农科人才培养与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协同推进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和根本原因,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构建和完善新高考背景下“新农科”人才选拔机制,主要包括学生知农和爱农情怀的培养、科研平台和教研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新农科”通识教育的重塑等方面,以期在新高考背景下为高校选拔和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提供借鉴、促进不同高校特色化发展、让“新农科”人才充分发挥其特长和潜能的同时,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7.
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于2009年初明确提出了“新广播、新跨越、新发展”的工作新思路。这个工作新思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关于广播频道重新定位的问题,关于加快发展视听新媒体的问题,关于加快媒体融合的问题,关于加快产业发展的问题,关于建设“清正和美”广播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和行业发展需求对传统水利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以新技术为支持进行专业改造升级是必然趋势。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水利类专业提升改造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强调”:强调传统水利工程专业与技术新发展、行业新需求的融合;强调培养具有水利工程全寿命周期智能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主要通过升级培养方案、改造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革新培养模式、加强特色课程教材建设、推进融合型师资建设与能力提升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9.
学科融合程度不足、文理交叉流于形式是当前日语人才培养过程的顽疾。学科融合、文理交叉、大数据等是后工业时代的新文科建设的关键词。新文科的特点是开放与融合,而产业特征显著的日语人才培养,一方面要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开放以实现文理交叉,另一方面要提升教育主客体的互动程度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质提升。因此,学生的学习选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开放求变是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必要条件,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和研究小组制度提升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多元化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之间的互动,通过面向市场、跨界融合提升专业与行业之间的互动是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教师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近年来,新教师进入校园后往往出现两种困境:重“教学”还是重“秩序”?要“教会”还是赶“进度”?这两种困境的出现与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手段的低效息息相关。学校应从适应学校核心工作——教学的角度,针对劣势、发扬优势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人文社科与工程教育融合、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互联网+”与教育平台融合、虚拟仿真与“5G+”技术融合等四个方面,探讨新工科形态下文理特色院校新工科建设的自身优势与面临的挑战,提出创新与融合、协调与共享的建设理念,以期为不同类型高校的新工科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微专业”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探索形成的新型人才培养载体,旨在立足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重构专业课程学习体系,推进专业与产业发展的“耦合”与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微专业”建设前沿进展,提出“微专业”建设的理路和要件,并通过“区块链”微专业建设案例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提供“微专业”建设路径选择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悯农诗”的产生,既有着中国传统悯农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渊源,又有着新的五四时代文化思潮的强大影响。五四时期蔡元培等人提出“劳工神圣”思想和其主政北大时倡导的歌谣运动,对“新悯农诗”产生具有直接的巨大影响。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成立把歌谣运动导向深入,不仅提高了俗字俗语在语言中的地位,而且为白话新诗提供了直接艺术资源,推动了“一种新的‘民族的诗”’的产生和发展。五四“新悯农诗”具有一种新的语言艺术风貌,不仅具有新颖的现代语言形态,而且具有一种现代人文关怀意识。刘半农是五四“新悯农诗”的重要创作者。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转型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成为新文科建设的新趋势。基于此,提出了基于D-SCP模型的行政管理专业“文工融合”模式构建策略,从专业结构、教学行为、课程绩效全方位数字化切入,实现信息技术与现代行政管理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调研国内医工融合发展现状和总结川北医学院十余年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新工科、新医科人才培养思路,凝练和形成了适合学校自身情况,服务区域医疗卫生工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人工智能+医学”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构想。  相似文献   

16.
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新诉求,赋予了新内涵;教师发展中的“工学矛盾”也将随着教育高质量发展而显现新特征,提出新挑战。以“教师课堂学习”的新视角、新命题,主张教师“基于课堂、为了课堂、在课堂上”有效发展的专业化行动,是破解“工学矛盾”实践难点和谋求教师发展新型方略的现实良策。教师课堂学习“谋变”的基本思路是从情境理性、成长专线、即席创作、自适应机制、实践张力等视域重构教师发展生态。教师课堂学习“新为”的解决方案包括:自主课堂学习的“点线面”行动策略;团队课堂学习的“镜像法”校本研修;项目式课堂学习的“融合型”网络研修。  相似文献   

17.
在国务院和教育部系列政策的指导下,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面向新工科对以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为代表的矿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树立了“学生中心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搭建政用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了“能力导向多维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建立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交叉融合多元协同”实践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构建了“基于新工科的多元协同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多元协同培养的实效。形成了矿业类人才“一中心两融合三层面四维度五能力”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可为我国相关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新工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自动化向智能化时代发展的背景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建设面向未来科技前沿的多学科交叉及融合平台、产教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平台成为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遵循智能核心、产教融合、学科交叉融合“一核两融”理念,凝练智能、融合、国际化“3I”特色,以“重塑学生科创体系、构建交叉实践平台、创新共享云平台、提升育人国际竞争力”为实施路径,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自动化领域新工科人才多维创新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9.
文章简述了专创教育融合理念的重要性;采取文献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分析了新农科背景下的专创教育融合理念现存的突出问题;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引导融合目标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发挥团的基层组织作用,引导融合氛围与凝聚青年密切结合”“发挥教学基层组织作用,引导融合内涵与教育改革统筹整合”以及“发挥优势科研团队作用,引导新农科内涵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20.
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草创期,以胡适、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周作人等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标举“自然”与“自由”,逐渐丰富了“自然音节”论的新诗诗学观,奠定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节奏理论.围绕何谓“自然音节”,如何“音节自然”的命题,白话派诗人从概念内涵、节奏划分、组织原则、节奏艺术等方面作了有同有异的阐释,既有对抗旧诗格律的共同立场,亦有“自然音节”内部的分化趋势.在自然音节的实践路径上,大致形成两种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内部突破,或利用或改造或摆脱旧体诗词中的某些因素,将“旧”诗转变为“新”诗,倚重从传统到现代的路向;一类是从诗体外部开掘,借用散文文体加以诗化,借助欧化的力量,倚重从欧化到现代的路向.检视白话新诗派的“自然音节”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梳理传统格律向现代节奏转变,以及现代诗歌节奏理论自身发展的路向,同时也为现代诗歌节奏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