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保定市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曾磊  鲁奇  宗勇 《资源科学》2004,26(4):96-103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该文以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的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以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城市统计资料、城市土地利用图为研究基础,以GIS空间分析、相关分析等数学方法为研究手段对保定历史时期及近50年来的城市土地扩展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将保定市城市土地扩展的时间演变过程划分为2个主要历史时期和3个次要阶段,即1948年前的传统城市发展时期和1949年~2000年的现代城市化发展时期.其中现代城市化发展时期又可进一步化分为3个次要阶段:1949年~1963年的跳跃式发展阶段,1963年~1981年的波动式发展阶段以及1981年~2000年的稳定快速发展阶段.并基于图层叠加对保定城市用地空间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城市用地扩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该文简要讨论了其中最主要的3个驱动力:政策变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2.
刘涛  曹广忠 《资源科学》2011,33(8):1570-1577
本文放弃了Mills-Muth模型"就城市论城市"的视角,从区域的视角考察城市用地的规模决定。通过比较静态分析,考察市场化条件下的用地需求变化、各级政府对土地供给的博弈过程和区位约束对城市用地规模的影响,从城市土地供求关系的角度建立了区域视角下的转型期中国城市用地规模决定的一般化概念模型。基于中国626个城市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概念模型的有效性,发现城市人口和产业规模的增长显著地提高了对城市土地的需求,第二、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因城市发展阶段而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模式对城市用地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中央政府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制度改变了城市的等级结构,却很难对城市用地扩张产生实质性约束;地方政府缺乏土地储备的激励,大量的开发区用地被迅速投入市场,造成了城市土地的粗放利用。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提高了土地供给成本,交通区位劣势降低了土地需求,限制了城市用地的无序扩张。与理论分析结果不同,宏观经济区位的劣势并未有效地限制城市用地规模,反而促进了城市政府低价甚至负地价出让土地,造成了大量土地的闲置和粗放利用  相似文献   

3.
苏锡常地区1995年至2005年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较详尽的统计资料,利用SPSS软件,对苏锡常地区1995年~2005年城市用地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11年来,该地区的城市用地总面积年均增长45.55km2,增长率为12.83%,呈现出高度线性递增;受人口增长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县级城市(吴江市、张家港市、江阴市、溧阳市和昆山市)的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率远高于地级城市市区的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增长率;②二元变量相关分析表明,城市用地扩展与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皆成高度正相关关系;但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才是影响该地区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因素,二者不但自身对城市用地的扩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它们通过刺激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房地产投资完成额的增加对城市用地的扩展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供应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充足而稳定的土地供应是城市发展的必要保障,而其定位的合理也是提升城市健康的重要前提.本文针对当前土地供应科学性不足、缺乏时序性及与相关部门工作无法衔接等问题,选择典型的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龙岗区为例,整合卫星影像、数字地形、地籍、交通以及各类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模型,并利用人口预测为基础的城市用地类型增长预测,构建土地供应决策支持系统.结果可得龙岗区近期(2003~2005)和中期(2006~2008)可供应土地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提供龙岗区未来土地供应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为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本文研究了内罗毕市1988年-2010年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展情况.利用1988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以及2010年Landsat TM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与混合分类的方法,提取了1988年-2000年、2000年-2010年、1988年-2010年内罗毕土地覆盖空间变化数据,并分析了城市用地面积扩展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内罗毕从1988年到2010年总共扩展了141.24km2,扩展面积为198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27倍,其中1988年到2000年扩展了60.03km2,2000年到2010年扩展了81.21km2.城市建成区所侵占的地类主要是荒草地和林地,城市建成区的扩展方向是以东西方向为主,并沿着主要交通路线的方向扩展.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便利的交通、地质地形、政府政策是内罗毕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设用地综合分析和分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用地及其毗连地域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土地地段组成的。这些地段具有不同的自然特点,并且由于分布位置的差别,而与城市具有不同的关系。评价这些不同地段与城市建设的关系,通常要求对城市用地及其毗连地域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进行分等,编制用地分析图或用地评价图。此项工作将为合理选择城市用地,搞好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区,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用地一般分为3或4个等级,有时也称为工程地质类型:  相似文献   

7.
张新焕  祁毅  杨德刚  杜宏茹 《资源科学》2008,30(11):1706-1714
新疆乌鲁木齐都市圈是在干旱背景下形成的城市群体地域空间,文章以此为研究区域,基于多源空间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宏观、中观与微观尺度上对都市圈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都市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山地、绿洲和荒漠区差异很大,山地与荒漠区的土地覆被变化较弱,绿洲区的用地变化非常显著,其中受人为影响的土地覆被变化尤为明显;②绿洲区的裸地和农业用地在规模上变化最大,城镇、农村居民点和道路的变化幅度最为明显,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主要向北部冲积平原扩展,初步形成了以农田为基底的都市圈城市格局;③各城市用地规模悬殊较大,核心城市占主导地位;城市用地扩展在空间上表现出各向异性的特点;核心城市的主要用地变化具有较为明显的圈层分异特征,中小城市的用地初具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的推动。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仅对大城市用地扩张有促进作用,对于小、特大城市反而有抑制作用。土地财政的增加也会显著推动城市用地扩张;②相比于地级市,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其用地扩张有着更强影响。由于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政府干预能力较强,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的问题,二产业仍然是高级别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用地扩张的强影响力因素,这则有悖于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在证明了城市间存在异质性之后,本文建议,相应的城市用地调控政策应该意识到城市间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9.
王凉  徐浙峰  苏尔斌 《科教文汇》2009,(13):260-261
以杭州萧山区为例。利用1991、2005两年的TH遥感数据,通过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和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结合萧山人口、GDP、人均收入等统计数据动态监测城市化的进程.着重分析萧山区从1991年到2005年15年问城市扩展的面积、速度和方向、城市扩展侵占周围用地的情况以及城市扩展的驱动力。分析表明.萧山市的城市空间扩展速度较快.1991年城市用地规模比2005年扩大了近8倍.城市用地扩展主要是侵占周围的耕地,萧山市经济发展、郊区小城镇发展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伴随有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它们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认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用地中居住用地是随之增加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则是随之减少,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公共设施用地也在不断增加,它同居住生活用地同时随城市规模与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从国际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就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我国到2000年城市化率就已达到36.2%,由此可以得出我国目前城市化处在中期发展水平,在以后进入高级城市化发展水平过程中,必须向着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方向发展,从扩大城市规模向提高城市综合质量转变.同时根据对未来城市化的预测,再根据前述回归模型预测出我国在未来20年内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由此提出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加快土地市场化步伐、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土地配置,改善城市综合环境、挖掘城市用地潜力,适当提高城市土地容积率,积极利用多维空间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总结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将城市规划用地评价方法与地理信息技术融合成一整体,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使得城市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文章以泉州市为例.利用AHP方法,对泉州目前的城市用地情况进行了适宜性的定量分析,将现有城市用地划分为适宜开发土地、经改善后适宜开发的土地、不适宜开发的土地三类.有机地结合了GIS技术手段,使得所得到的分析结果更加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的今天,城市扩展成为我国的大部分的城市都是面临的极为重要的课题。城市的边缘区是城市用地的扩展空间以及城市地区对他的腹地所产生的集中、扩散的过渡地带,也是城乡规划管理产生矛盾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城市边缘区规划管理上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规划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口增多,基础实施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由此对于城市的用地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面对城市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土地资源呈现紧张局面,现有的城市规划已经无法满足正常运行的需求,所以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为了缓解城市运行压力,今年我国住建部发布了新的政策,逐步打开封闭小区,疏通城市道路,实现街区化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土地节约利用的目的。文章对于打开封闭小区,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城市土地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站在城市经营的角度对城市土地经营管理战略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城市土地资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严重,与此同时,城市存量土地却存在粗放利用现象,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用地潜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首次针对全省范围内不同规模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城),采用“同质异量”的指标合理值,从宏观上评价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划分出集约利用、适度利用、低度利用和粗放利用4种类型,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理论和方法上对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性的研究,划分的潜力级别对河北省宏观调控城市建设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目前,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所以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城市高层建筑开始出现。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工期较长,涉及的工程较多,目前高层建筑土建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要想确保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我们就必须加强对其土建工程施工的管理,本文就对高层建筑土建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为现代建筑行业的实际施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城镇用地扩展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秦鹏  董玉祥  李裕梨 《资源科学》2012,34(10):1881-1890
了解城镇用地扩展相关规律,可以有效减缓建设用地对基本农田和重要生态环境用地的侵占,为未来土地科学合理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多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提取城镇用地信息,选取相关指标,运用指数分析法,对城镇用地扩展量化分析,从而探求其城镇用地扩展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广州市城镇用地扩展强度是有起伏的,城镇用地的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正南方向的城镇用地扩展稳定且较强,西南和正西方向较弱,其它方向则起伏较大。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扩展难易程度起宏观作用;经济对其有带动作用;交通设施则引导城镇用地扩展的方向;政策的作用是具有决定性的。通过总结广州市城镇用地扩展规律,选取相关因子进行广州市城镇用地未来变化预测模拟,并阐述了相关变化规律,并对未来城市用地扩展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我国遥感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针对遥感技术应用于城市用地变化检测,辅助城市用地违法监管,并探索分析城市扩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的优化利用程度是一个城市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在对城市土地进行优化利用之前都要对土地进行评估,这对改善人民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土地的评估与优化利用对整个国家对土地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运用发挥着主导作用。本文主要从土地评估的方法,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评估对土地优化利用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0.
肖琳  田光进 《资源科学》2014,36(7):1327-1335
首先引入定量识别城市扩展模式的城市扩展面积指数,结合象限方位法和缓冲带法分析空间扩展特征;其次在栅格尺度构建空间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不同时间序列城市增长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1990-1995年天津城市扩展以主城区填充式、环城四区外延式为主,填充式和外延式主要分布在Ⅲ、Ⅶ、Ⅷ象限与16、56、104km缓冲带,距公路较近易发生扩展,道路沿线的城市扩展空间辐射范围广;②1995-2000年天津环城四区、塘沽、大港少量填充式扩展,集中在Ⅶ、Ⅷ象限与96~112km缓冲带,城市扩展与到城市用地距离显著负相关,主城区高密度建设用地抑制环城四区城市扩展;③2000-2005年天津城市扩展活跃,以主城区填充式、环城四区外延式、塘沽和大港"卫星城"式为主,主要分布在Ⅲ、Ⅶ、Ⅷ象限,填充式和外延式集中在8~24km缓冲带而"卫星城"式集中在16~56km缓冲带,城市扩展与到公路距离有最显著负相关性,道路建设是推动天津主城区、环城四区、武清及静海城市扩展主要驱动力,其次距城市用地较近易发生城市扩展,塘沽与大港分散的城市用地带动周边城市扩展。以上结果反映出1990-2005年天津城市扩展时空分异显著,西北-东南是城市空间扩展主要走向;城市扩展影响因素多元化,公路建设是主导驱动因子,交通区位优越地区最易发生城市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