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山西闻喜方言的指示代词有很特殊的地方。首先,它与普通话不一样,普通话的指示代词是二分的(近指与远指),闻喜方言的指示代词是三分的。其次,它与许多指示代词三分的方言也不一样,一般三分的指示代词是分为近指、中指和远指,或者是近指、远指和更远指,而闻喜方言的指示代词不是这样三分的。  相似文献   

2.
光山方言属中原官话,其指示代词有三系:"这[te31]"系、"恁[n3′1]"系和"那[la31]"系,中指"恁"系较有特色。文章结合语例对光山方言的三分指示代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区分和描述,也考察了光山方言中指代词"恁"与人称代词"你"的音义关系,为有关语言学者进一步研究汉语指示代词的三分现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九江方言的指示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江方言中的指示代词有近指、中指和远指。三分的依据是空间距离。三个系列在分布、功能等方面是基本平行状态。但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空间距离会投射到时间、心理、话题等方面,中指与远指可以换用或混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九江方言中的指示代词是一个弱化的三分系统。本文将在详细的分布描写基础上,对换用与混用的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阳泉话的指示代词是三分的,有近指、中指和远指的区别,并且通过不同的语音变读形式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本文试对阳泉话的指示代词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5.
中指代词是汉语方言迥然有别于普通话的特殊语法现象,讲座这一现象对于我们加深对现代汉语(包括汉语方言)甚至古代汉语的认识,都不无价值。曲型黄冈方言区的指示代词是三分的,西南沿江地带是二分的。黄冈方言中指代词有“姐”系和“绝”系两种形式,前者可用于对举指别、强调程度,多在句中充当某一句法成分,也可以单用;后者只用于指别处所,必须单用。  相似文献   

6.
福安方言指示代词内部存在齐整的语音对应关系,主要有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间的声母对应、方位指代词和人或物指代词间的声调对应以及方位指代词和程度指示代词间的韵母对应三种形式。这种语音对应是属于音变构词现象。  相似文献   

7.
指示代词是现代汉语方言代词中最为复杂的词类.它既有指示区别某种对象事物的功能,又有替代某些词类的功能.广丰方言指示代词的指示范畴不同于"三分"现象,只有近指、远指二分.而按指示对象的不同,又可分为指示人、事物、处所、时间、方式、性状和程度等几类.本文在细致的描写基础上,探寻广丰方言部分指示代词词形的来源,并归纳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天水方言的指示代词是以“载”和“兀”为基本形式形成的指示代词系统,一般有两套以上指示代词,指代人、物、时间、性状、程度、方式时不构成三分关系,指代处所时呈现一种弱化的三分构成关系,并向二元对立方向发展。“载”和“兀”是近代汉语指示代词“这”和“兀”演变、发展,最终在方言中积淀的结果,具有其历史传承性。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饶阳话的指示代词像全国大多数方言一样有近指和远指之分,而且它们都有不同的语音变读形式,通过不同的例子可以了解饶阳话指示代词的构成、用法和意义,并追溯它们的源流。  相似文献   

10.
第二人称代词“你”和“恁”在山东菏泽牡丹区方言中有非常灵活的用法,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表示第一和第三人称,在表示第二人称时也有非常丰富的含义。本文从语言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并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你”和“恁”在日常会话当中多元、复杂的语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鲜卑语"处可寒/汗"一词中"处",与汉语"尔""唯"同义,表示应诺,但其语源不甚了了.通过梳理中古以前汉语应诺词系统,探讨"唯"类应诺词的流变,发现自南朝开始,"唯"逐渐被"尔"取代,但北方汉语由于长期与阿尔泰语系语言接触,得以保持着早期用法,故而形成北方用"唯"、南方用"尔"的格局.通过文献对比可以发现,鲜卑语"处"与汉语的"唯"类应诺词存在语音对应关系,阿尔泰语系各语言的应诺词是中古鲜卑语"处"的直接后裔或者是借自汉语"唯".  相似文献   

12.
指示语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对指示信息的理解对交际双方是否能相互理解和沟通至关重要。自我中心特性是指示语的基本特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指示映射现象。前者的认知基础是经验现实主义,后者则可以利用心理空间理论从认知角度进行解释,G.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ICM也可以很好地解释指示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湘南土话中t、th特殊音读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南土话中“精、清、知、彻、庄、初、章、昌、泥”等声母中广泛存在t、th的读音,这些声母读t、th在湘南土话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它们的来源不同,有的属存古性质,有的却是后起音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指示语是连接语言形式及其发生语境的桥梁,对指示信息的理解对交际双方是否能相互理解和沟通至关重要。自我中心特性是指示语的基本特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指示映射现象。前者的认知基础是经验现实主义,后者则可以利用心理空间理论从认知角度进行解释,G.Lakoff的理想认知模型ICM也可以很好地解释指示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5.
洪丽 《海外英语》2012,(2):230+271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ncerns some aspects of person deixi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deictic usages of "we" and discusses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we" in daily life and in writing research papers in the hope of making a better use of it in the future life.  相似文献   

16.
从词性、成分、句类几个角度分析莆仙方言中"有"和"无"的用法,将一些特殊用法取之与普通话和其他闽方言进行比较,可加深对莆仙方言中这类句式的认识,帮助方言区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7.
“ABAB着”格式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V着"结构中的"V"既可以是单音节的,也可以是双音节的.当前,"ABAB着"格式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文章对其发展轨迹、句法功能、语义特征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描写.  相似文献   

18.
指示词的科学分类对认识其本质属性和特征有重要意义,可以加深对指示词和它与话语及语境关系的分析理解。在分析指示词的特点和范围的基础之上,指示词可以分为四大类:人称指示(persondeixis)、时间指示(timedeixis)、地点指示(placedeixis)、事物指示(thingdeixis);人称指示下又包括社交指示的小类,事物指示下又包括语篇指示的小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句法语义入手,对“是“字句中“是“的语义性质和“是“字句的句义类型进行了探索.认为“是“语义性质,是由“是“系连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确定的,“是“在句中具有可延续性、匀质性、无界性等语义特征.根据“是“系连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是 名“句分类作指别、等同、存现等句义类型,“是 非名“句可分为等同、陈述、说明等句义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为”字被动句是古汉语常用的被动句之一,格式众多,“为……所…”式是其代表句式。本文以《史记》作为我们考察的对象,探求“为……所…”式在该时期的结构特点,以及“为”、“所”的词性,并对该式的演变与发展情况做了粗略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