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朗读训练卓有成效,必须结合课文的讲读过程,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才能读得有感情;而有感情地朗读,又能加深对课文和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加大朗读训练这一教学环节的力度,提高朗读能力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2.
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享受阅读中的无限乐趣。我在一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做了下面一些尝试,愿与同行探讨。1.抓“词语、短语、句子”的分节朗读。“分节”朗读要在拼音教学时就进行。如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时,每课都附带一首儿歌,这些儿歌都得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学生在朗读儿歌时,又及时地复习了已学过的音节。在拼音教学即将结束时,我就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试着读一读,引导学生先画出词语。即“小蜗牛,背书包,迎着红日去学校。好长时间爬一米,天天早起不迟到”。然后按一个词一个词连起来朗读,也就…  相似文献   

3.
一、激发作文兴趣,养成作文习惯1-练写日记告诉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记下来。例如:今天我有没有笑过,为什么会笑,可写;今天我有没有哭过,为什么哭,可写;今天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印象那么深,也可写。能使人哭和笑的事又往往都是难忘的事。写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写作能力。2-适当奖励对每次作文中较好的文章,记上高分,以鼓励学生多写佳作,选择两三篇佳作在班上交流,朗读、讲评和表扬。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扬声中去体验成功的乐趣。把最好的作文推荐给学校广播室、黑板报及有关儿童报刊杂志。学生们从广…  相似文献   

4.
三颗心     
我的同桌陆欣是个典型的“瘸腿将军”,一上数学课如同蛟龙入海,神气得不得了;每逢语文课,用曾教过我们的老刘(刘老师)的话说就是“像霜打的茄秧———蔫了”。以前陆欣也想学好语文,可陆欣的朗读能力我不敢恭维,一篇课文读下来大家听着都很累。陆欣朗读时,常遭到老刘语言炮弹的狂轰滥炸,渐渐地对语文失去兴趣,上课时趴在桌上像冬眠的青蛙。喊他回答问题,他把头垂得低低的,任老刘怎么批评,一个字也不吐,真是没办法!新学期语文老师换成顾老师。第一节课,顾老师指名陆欣读课文。顾老师刚出口,大家哄地笑起来,以为顾老师有意…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的戏剧家莫里哀,每逢写下一个喜剧,总是先把剧本念给他那年老的女管家听。他朗读喜剧,如果到了该让观众发笑的地方而她不笑的话,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删掉重写。  相似文献   

6.
韩学龙 《现代语文》2006,(10):52-53
教学夏衍的《包身工》一时,我先指定一位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课。当读至“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她的声音有些异样,似乎是强忍着笑,后面一句还未读完,她已掩着口与其他一些同学笑出声来。学作品,尤其是悲剧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属性。我想,作描写包身工起床时混乱的场景,决不是为博得读一笑,而是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包含着对包身工的无限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无比愤慨,而我们的学生却在笑!造成这种审美失距和偏向的原因很多。诚然,学生与其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之一,朗读就是字音清楚,声音响亮地读,它是将书面语言再现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创造。朗读既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的写作意图,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卖蟹》中的小姑娘,“笑”得妙。一、姑娘笑了十次。十次“笑”,各有各的蕴含。第一次是“从容地一笑”,展示了小姑娘沉着稳重的性格。第二次是“开心地笑”,第三次是“嘻嘻地笑”,都是笑过滤嘴不听人好言和缺乏捉蟹经验。第四次是“不动声色地笑”,揭穿了过滤嘴的骗局。第五次是“从鼻子里哼出一声笑”,蔑视了贪小便宜的过滤嘴。第六次是“甜甜的笑”,表明了小姑娘既对自己的胜利充满无比喜悦,又对过滤嘴洋溢几分嘲讽。第七次是“破涕为笑”,体现了小姑娘的以诚相待和真心援助。第八次是“莞尔一笑”,潜伏着小姑娘惩治贪财者而又使贪财者…  相似文献   

9.
卢正丽 《湖北教育》2009,(12):42-42
曾经,在我教艾青的《黎明的通知》这一课时,当一个女生朗读到“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和那些贪睡的少女……”这个地方时。她的声调明显降低。继而脸也红了,一副羞涩状。其他同学也窃窃私语.个别胆子大的男生甚至笑出声来。当时,我立刻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厉声道:“笑什么笑.有什么可笑的?”于是。我遏止了学生纯朴的天性。  相似文献   

10.
启功轶事     
《中学教育》2005,(3):61-62
一天,几位好事的友人撺掇启功来到潘家园,看到门口的店铺,都挂有启功写的字。启功的第一反应是惊愕,继之又笑起来。这里竟是署有启功名号的书法作品的海洋,虽然没有一件是他亲手所写,但全部是仿他的书法写的。有人打趣地问他感觉如何?启功先生笑答,写的都比我好。有人又问,既是假的你为何不写状子告他们?启功又笑了:  相似文献   

11.
朗读训练重在提高质量来安县新河中心小学石又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训练也已引起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但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读得多就有收益,结果朗读的成份虽增加了,但因没有进行切实的训练,朗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感知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朗读能领会词语含义,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要保证朗读时间。语文课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使之从初读、细读到精读,从初步感知、整体感知到深入体会。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教师让学生首先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大声地朗读重点段,在“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又对重点语句进行反复朗读,仔细揣摩。要讲究朗读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设计齐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孩子们可以大声地读,也可以轻声地读,还可以圈圈点点地读;让他们把认…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但是,课堂教学中又出现了一个极端:朗读近乎泛滥。学生虽然读了课文,但有效性不够。如何提高朗读的有效性?本文提出三种策略:一、带着目的读:二、扶着学生读;三、激励性地读。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 王庆华:朗读,毫无疑问,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家会看到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引领、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什么要朗读?答案有:“朗读可以使小学生学习普通话”“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朗读的过程是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在朗读时,眼看,心想,嘴念,耳听,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帮助”……我认为,对学生而言,朗读的作用在于:通过朗读使学生学习普通话,用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通过朗读使学生识记生字,理解新词、句子,加大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一、通过朗读法教学,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课文。书面上写的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受书面语的局限,不易表达出来。因此对课文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增加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它。如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初始觉得全诗是一些长短不一的句子,又不怎么押韵,每节也无固定的行数,像分行的散文。经过反复朗读,首先是对诗行自然谐韵之处渐渐有了体会:第3节中的“你”“地”“椅”“你”——i韵,烘托了凄悲的情景,第8节的“糖”…  相似文献   

16.
朗读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要求不停歇地读一段或一篇文章.做到不掉字、不添字、不倒读、不误读.这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维持其注意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训练了其注意的广度和分配能力。朗读的停顿、轻重、升降、快慢等,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义关系及时做出符合原文含义的表达反应.这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度性等。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阅读技能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朗读就是出声地读,但又不是单纯大声地读,而是要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朗读具有读的因素,又有口语的因素,因此是联结阅读和口语的重要枢纽。可以说朗读的训练大有助于口语技能的提高,又有益于对单词音、形、意的掌握,从而提高读的效率。 朗读的方式可分为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两种。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朗读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呢?最近笔者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以上数据表明,朗读教学的质量不高,朗读教学中究竟存在哪些弊端?又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孔之见。弊端之一:重讲轻读重问轻读多年来,由于受50年代分析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太注重讲和问,唯恐学生不懂。拿到一篇课文,老师就用提问的方式进行逐字逐句地理解和分析,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疏通课文情节的需要。课文分析完了,课也就上完了。由于问题提得不精,过于琐碎,就导致了毫无意义的满堂问、满堂灌。这样,学生课堂上就没有时间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朗读指导而忽视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弊端。由于学生的朗读兴趣不浓或对朗读存有畏难情绪而根本不感兴趣,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指导学生怎样朗读,但朗读教学效果仍然不佳,使得朗读教学事倍功半。新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因此,在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善于通过多种途径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充分利用教师的优秀范读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崇拜心理因素很强,而且…  相似文献   

20.
谢远品 《云南教育》2004,(34):12-13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有感情地朗读”几乎成了每篇课文最基本的要求。走进语文课堂,书声琅琅、绘声绘色也成了评价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改革与否的首要因素。这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实践新理念的结果,也是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所在。但理性地、仔细地分析,仍存在一些误区。首先是理解上的偏差,单纯地追求朗读的“情感”化,认为读的时候或悲或喜、或爱或厌、或高或低、或急或缓,要做到情感四溢,很少考虑“有感情地朗读”的内外因素。其次是指导上的走捷径,课堂上过早或者过多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技能的指导,不注重或淡化学生与文本与老师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的对话,使“有感情地朗读”更多地成了一种表演。在充分认识“有感情地朗读”的误区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