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教法一一、活动激趣 ,导入新课1 拍卖活动课前进行简短的拍卖活动 ,拍卖品有真挚的友情、好的学习方法、健康的身体、财富、F4演唱会门票等。然后请拍卖真挚的友情、健康的身体的同学谈谈想法。2 引言 :从刚才的拍卖来看 ,许多同学追求的并不是金钱 ,而是那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这节课 ,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感受一位司机身上比金钱还重要的品质。二、质疑研读 ,探究“诚实”(一)读文质疑 ,连词明意1 朗读全文 ,读准字音。2 默读全文 ,用“———?”划出难理解的词句和问题 ,联系上下文进行初步理解。3 出示词语 :驾驶故障环顾超出联系陌生歉…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与设计依据1.掌握8个生字(词)的音和义;2.读懂第三自然段,理解伽利略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感悟伽利略“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高度智慧;3.读好第三段,背诵第三段。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预习准备1.自学生字词;2.读通、读熟课文;3.课前收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生平介绍的资料及有关比萨斜塔的材料。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引题1.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反复读题,训练语感,激趣激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检查落实预习,通读课文1.检查生字读音;2.通读课文,画出生词,理解词…  相似文献   

3.
主导教法:说读法课型结构:板块式第一个教学板块:预备动作(7分钟)1.简洁导入。2.请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夏天是什么样子。3.用说读的方式进行学习。所谓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学习的过程主要由学生来完成。4.学生朗读课文。5.注意5个字的读音(迸、粘、稔、厮、蓦),注意5个词的认读(兀自、发酵、裹挟、死不瞑目、逡巡)。6.“点读”这些字词。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学生说“理解”的话(16分钟)1.自由朗读全文,要求大声地读,边读边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内容。2.自由读课文中写“热”的地方,想一想课…  相似文献   

4.
《公输》     
教学目的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解说:诵读应作为学习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2.质疑法。(解说:引导学生根据…  相似文献   

5.
教学任务1 激发自读意识 ,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1 指名读文 ,回顾全文内容。2 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 ,理清文章脉络。二、析疑定向 ,自读探索(一)学生自读质疑 ,师生归纳析疑1 学生自由读课文 ,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 学生提出的问题 ,大致梳理归纳如下 :(1)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散步》教学设计□湖北余映潮一教学目的1.朗读能力的训练。2.理解能力的训练。二大体安排1.课时:一节课。2.课型:自读课。3.教学任务:理解课文,记诵文段,学用句式(学法指导:理解一篇,记诵一节,突破一点)。4.学生课中活动:一读,二背,三写。三主...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道阅读好书能助人成长,要多读好书。行为目标:使学生养成爱读好书刊的好习惯。教学要点1.使学生知道爱读书的好处。2.使学生知道要读好书,不读坏书。3.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审题质疑,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2.审题质疑。组织学生审题,让学生提出看了课题后想通过这节课了解的内容。3.教师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鼓励与表扬。二、合作学习,探究明理(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高尔基爱读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1.教师谈话:(出示高尔基的图像…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友情的特点,理解友情的涵义及建立真挚友情的基础。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审视和反思自己,指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真挚的友情。 3.觉悟目标:引导学生对已熟悉的“友情”有一个新的认识和体验,自觉地与同学建立真挚的友情。  相似文献   

9.
一、读题质疑,明确目标1.板书课题,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2.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整合为四个学习目标:“穿山甲”是什么?穿山甲为什么要问路?向谁问路?问到路了没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尽量自己读懂课文,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圈画出不懂的词句。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目标引路,指导学习(一)“穿山甲”是什么?1.猜一猜。对照名称说说想像中的穿山甲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2.比一比。出示穿山甲的图片,说说与自己想像中哪里一…  相似文献   

10.
一、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都在动物园或电视中看到过狮子,(板书:狮子)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今天我们学习的21课,是讲两只小狮子的故事。(在“狮子”前面加上“两只小”三个字) 3.齐读课题。 过渡:在一座大森林里,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你们想知道这是两只是什么样的小狮子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用铅笔勾画生字。 3.同桌齐读,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 4.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甲读1-2自然段,乙读3-6自然段,丙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碰一碰》,理解歌词内容,学习听音乐合拍走。2.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相互触摸动作。3.认识、区别身体部位,培养良好合作精神。活动准备1.母鸡头饰1个,小鸡头饰若干。2.课前准备:教师头戴母鸡头饰,全体幼儿头戴小鸡头饰。用一个幼儿较熟...  相似文献   

12.
自读导言1.通过学习《窦娥冤》,进一步了解元杂剧中“生”“旦”“丑”“末”等戏剧角色和“云”“科”等戏剧道白吟唱手法的作用。2.通读全文,理解情节,体会主人公在送别时难舍难分的微妙心理。3.理解课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曲词中多用修辞、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而富于文采的特点。自读程序1.导入。(1)吟诵几句课文中精彩唱段或话白(教者自选),或放相关录音、录像(能采用自制多媒体课件更好)。(2)抽问学生:①这些词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调?②语出什么作品,作者是谁?(解说:吟诵课文精彩语句,意在激发…  相似文献   

13.
在“读”中理解课文──“九义”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1课《回声》教例评析广西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史思之(教例)教学要求:1.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内容。知道什么是回声及回声是怎样产生的。2.理解词句。掌握5个生字和有关词语,会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读句子。3.正...  相似文献   

14.
实验名称:“友情”粉末与“金钱”“名利”“爱心”三种溶液的化学反应 实验器材:试管三支,“金钱”溶液、“名利”溶液、“爱心”溶液各50mL.“友情”粉末少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第二课时)内蒙陈杰教学过程: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句话?2.指六名同学每人读一句,连句成篇。二、分句讲读,重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1.第一句:①指名读,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16.
教法一一、以诗导入 ,质疑激趣1.教师背诵杜甫的《春夜喜雨》导入新课。2.质疑激趣 :看到题目 ,你想了解哪些问题?二、交待学习任务1.读懂课文 ,解决疑问 ,重点理解雨中的美景和叙述的顺序。2.朗读课文 ,积累(背诵)课文中的好词句。3.学习本文写作方法 ,仿写《雪》。三、复习阅读课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自读课文 ,标自然段 ;2.读课后提示 ,明确要求 ;3.边读边想 ,理解内容 ;4.小组讨论 ,解决疑问 ;5.朗读课文 ,体会感情。四、初读课文 ,疏通文意 ,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 ,解决质疑中的简单问题 ,疏通文…  相似文献   

17.
主动质疑。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性。自读课的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读书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探索。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执教的《天上的街市》给笔者以很大的启发。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1把第一节“天上的明星现了”的“现”改为“亮”,好不好2把第一节的四句诗交换位置可不可以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洪先生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或要求学生联系诗句,或提醒学生从全文来思考问题。这样做,既未约束学生…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58~59页,例1、例2,练习十三1~4题。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掌握判断的方法。2.知道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理解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关系。教学准备:1.每个学生一张学号卡。2.计算机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质疑,引出课题1.师:你们的学号卡上的学号都是什么数?生:自然数。师: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没有…  相似文献   

19.
马燕 《四川教育》2001,(6):21-21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看图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每幅图的意思写出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一段。 1.抽读一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理解词句。 (1)“忽然”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明明一听蛐蛐的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3)“草丛”指哪儿? 3.如果你是明明,你又那么喜欢蛐蛐,你会想什么?看图说说明明的表情,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抽读) 4.齐读思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吗? (二)学习二段。 1.明明这 么喜欢蛐蛐,当 他发现一只好 蛐蛐的时候,他 会怎…  相似文献   

20.
《电脑「管家」》教学设计□江西杨芳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独立阅读课文,初步了解电脑的功能和用途。2.使学生掌握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电脑如何“管家”,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边读边想,理解电脑的用途。2.学习运用比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