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是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从人民公社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各个时期农村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变化的阶段性特征,并提出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创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是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从人民公社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的变迁进行研究,分析各个时期农村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变化阶段性特征,并提出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对体育公共产品的界定以及城乡体育公共产品的非均衡性以及原因分析,阐述了新时期增加农村体育公共用品供给对塑造新型农民、提高的农民的体育意识和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以及减轻我国医疗卫生压力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增加农村体育公共用品供给应该考虑提供什么体育公共用品以及谁为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买单等问题,并作了相应的分析,旨在为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表现为:非均衡战略下城乡二元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障碍;供给主体制度的缺位与错位;需求表达机制缺失与供给决策机制倒置;农村体育文化等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制度缺位等方面.其制度优化路径包括:遵循城乡一体化政策导向,向城乡提供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体育公共产品;决策机制中外生变量因素内化,构建决策良性协作博弈机制;重视非正式制度供给与制度创新;提高制度供给效率与防止"公地悲剧",建立部门协作与管理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制度.  相似文献   

5.
公共产品分类研究是明确其供给主体责任的前提,分类研究不足是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责权不清的重要原因。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农村物质型与服务型、制度与规则型、社会心理层面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责权,旨在提升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推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顺利实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查找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运用哲学的观点对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探析,为农村的体育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参考。提出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平衡任重而道远,必须发展农村经济;中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应建立在自下而上的需求机制下;结合地域特色,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充分发挥政府、非营利组织、市场在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逐步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特征及供给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体育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主要包括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服务、农村体育政策、法规等.基于有效供给的分析视角可将其分为:实物公共体育产品与非实物公共体育产品;显性公共体育产品与隐性公共体育产品;公池体育产品与俱乐部体育产品.农村公共体育产品除具有准公共产品的一般特征外,还具备如下特征:从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视角来看,农村公共体育产品具有滞后性和强依赖性特征;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形态和变迁来看,其具有形态的地域性和文化传承性特征;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农村公共体育产品具有需求的高层次性特征;从农村体育发展的基本现实来看,农村公共体育产品具有自上而下的政策决定性特征.其特征表明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陷入政府积极作为与农民自身需求不强的现实悖论,并导致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总体供给低效.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当前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研究内容、作者情况、研究方法及研究领域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展示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相关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理论研究的优势与存在缺陷,以期为我国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为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实践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结合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针对中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现状,设计适合现行中国社会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制度.来指导和保证中国农村的全面、健康发展.1)实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体系;2)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体制,树立开放系统观念,打破政府垄断提供格局,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3)坚持政府的核心地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4)引入有序竞争,促进良性合作,构建政府主导下的,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供给的新型伙伴关系;5)畅通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渠道,改革供给的决策机制,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双向互动的民主决策机制;6)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监督、评估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体育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特征,西方成熟公共产品理论对其具有重要启示价值.帕累托最优理论为创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提供了一种思路.要求在我国农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偏好与公共决策之间寻求一种均衡.并重视需求结构差异和空间布局,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合理确定中央及农村基层政府的体育事权职责与范围.但由于搭便车心理以及我国农民缺乏显示偏好及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次优供给似乎成为合理选择.林达尔均衡既是一种良好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与理想供给模式,也是一种较好政治决策途径.虽然其实现条件同样具备理想色彩,但其隐含的社会公正原则和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思想意义重大.而蒂布特模型的迁移偏好与"用脚投票",启示我们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体育公共产品资源与服务的均等分享问题,同时推动发展小城镇体育,促进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公共产品理论,从制度分析角度入手,通过制度绩效模型对竞技体育服务产品性质进行界定,认为以"奥运争光"为目标的竞技体育服务产品应由政府提供,在供给中更重视它的社会效应,而以获取经济收益为目标的竞技体育服务产品应由市场供给。在此基础上探讨政府竞技体育管理的职能,合理定位我国竞技体育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新农村综合体模式逐渐形成。政府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当地的基础体育设施和公共体育服务得以完善。但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矛盾依然是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薄弱环节,阻碍了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新农村综合体模式下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为其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由于传统的供给方式及需求表达机制等问题,导致新农村综合体模式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需错位和供不应求等现象。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新农村综合体模式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职业体育俱乐部服务产品属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当前经济学中准公共产品理论的内容,对我国当前职业体育俱乐部属性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认为由于对俱乐部产品理论的理解错误导致体育界对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体育服务产品属性认识错误.指出职业体育俱乐部提供的竞赛表演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可以通过有效的排他机制来实现体育准公共产品的多元主体提供.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文献述评为基础,概述了"十一五"期间农村体育研究涉及的领域与阶段性成果,并从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农村体育保障机制、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以及交叉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等热点方向对"十一五"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认为我国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法单一陈旧、不规范、难与国际接轨,研究结果应用价值不高等。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农民体育权利、农村体育文化、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农村体育发展的保障机制、农村体育组织等命题在"十二五"期间仍有待于深入研究,同时对"十二五"期间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投入主体政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属性和投入主体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投入政策的积极影响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在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投入主体方面,还应进一步提高投入主体的重心,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投入主体的范围,多渠道筹措资金.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今,农村学校体育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现状比比皆是,尤其以偏远地方的农村中小学更为艰难。在公共文化均等化背景下,促进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显得尤为必要。1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从概念内涵和内容讲,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系统的总称。2当前我国农村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7.
吕新奇  郑旗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0):125-126,129
文章利用文献资料法,对早期中外学者关于公共产品的理论研究作了简要概述,在此基础上对有关公共体育产品的概念及供给形式进行了梳理,指出当前我国对公共体育产品研究方面的不足之处及今后应继续研究的问题,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行公共体育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学文  李书泉 《体育与科学》2012,33(2):50-52,74
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和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是当前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重要制约因素,在拓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渠道之前,必须明确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法律属性。肯定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准公产属性,明确所有权或管理权,确保使用权和收益权,限定使用权。只有明确权利归属,才能保障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根据大学城体育资源的使用属性及供给特点对我国大学城共享体育资源的内容进行界定,按照产品属性定位的步骤,我国大学城共享体育资源属于准公共产品中的俱乐部产品。结合我国大学城的发展背景和现实状况,从供给和消费两个出发点对大学城共享体育资源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加快我国大学城体育资源共享的步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成都市城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对比分析,认为成都市城乡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运行状况及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分析了其差异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应以人为本,在促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区域性与城乡统筹相结合的方法,强调以理论研究为引导,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制度、供给标准和评估方法来增加社会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参与,通过制度建设确保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