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的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和冷战的结束。伴随着世界风云的突变。美国相应调整了它的对华政策。美国基于现实利益的战略安全考虑,在对华政策中遏制与合作交替使用,使得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曲折发展的时期,并一度降到两国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但随着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的访美和1998年6月克林顿总统的访华,两国关系又进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但我们仍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冷战后影响中美关  相似文献   

2.
学习或讲授岳麓版必修I“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课,避免不了要思考“冷战”这一核心概念。因为,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导因,而且,冷战的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在以往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只关注历史事件的叙述,忽视对冷战核心概念的讲解,无形中也影响了学生对冷战概念的史实联系与本质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世界正面临着惊人的巨变,1991年华约的解散与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战略格局的彻底终结,世界进入了向多极化和建立新的国防战略格局过渡的时期。我们认为在这一时期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广大学生的国防观念。 一、大力强化学生的国家利益观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是世界政治一章中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与终结。在教学思路上 ,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内容加以深化 :首先 ,鉴于冷战是战后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直接引入冷战作为分析的视点 ,适当超越主要围绕各种力量的组合、分化和发展说明世界格局变化的思路 ,结合冷战的形成和发展说明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与世界政治的历程 ;其次 ,加强对战后世界政治现象的经济分析 ,阐明国际政治与经济的交互作用 ;再者 ,对冷战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两极格局的演变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在内容安排上 ,力图做到史论结合。第一、三部分是对冷战发生…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一门新兴学科,冷战国际史研究目前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美苏关系.在对这一关系研究的过程中,如何从欧亚冷战的同步性来考察美苏冷战战略的出台,是目前研究需要拓展的,它将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冷战起源的认识.二是集团对抗.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自阵营中的盟国关系如何影响冷战进程,如何加强两大阵营的对比研究,是同盟研究的发展所在.三是第三世界.摆脱殖民主义的不发达国家很多都诞生于冷战格局之中,这些国家挣脱大国控制的方式决定了冷战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过渡,对冷战中第三世界的关注有助于理解冷战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但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以"一超多强"的态势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6,(1):38-43
押两伊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厮杀,同时由于处在冷战两极格局之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际上也在暗中进行较量,并通过它们的外交政策体现出来。对美国来说,保证波斯湾自由通航与遏制苏联是其首要的战略目标,而对苏联来说,获得两伊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妥协与防止美国在中东的扩张是其战略重心。两国围绕各自的战略目标,根据战争形势不断调整政策,按照政策倾向均可分为三个阶段。通过比较各阶段的政策,探究美苏在外交立场和举措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揭示其合作与竞争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8.
【考点指津】1.评价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  相似文献   

9.
二战中同盟国一方的苏美两国,战后不久就关系破裂,形成两极对立.究其冷战起源,两国经历了合作、摇摆和对抗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 ,雅尔塔格局彻底崩溃 ,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 ,邓小平和乔治·布什分别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两种不同构想对两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调整以及当今国际形势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对外政策遵循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又维护了世界和平。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党和政府鼓舞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主导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对外政策忠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维护了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利益,为保卫世界和平与民主做出了新的贡献。苏联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正确立场,使苏维埃政权经历了伟大卫国战争的严峻考验,苏共公信力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冷战期间,美苏两极对抗与缓和决定着世界格局的演变方向。但是在两大阵营对峙的大背景下,学者们认为还存在着美苏中三角关系-世界上最重要的大三角关系,因而它成成为国内外学者冷战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三角关系为研究冷战时期的美苏中大国关系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就结束了,是不科学的判断。理由是:这种判断不符合冷战概念;冷战不只是针对东欧苏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大国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并未结束。理论和事实都表明:冷战的主客体条件具备,动力尤存,冷战未熄。  相似文献   

14.
依据情报局的成立及初期活动,冷战初期苏联政府的阵营对抗战略分为四个方面:从其态势来看,苏联是采取战略防御;从其地域而论,苏联是将欧洲作为战略重点;从其战略任务来讲,苏联是将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从其战略目标来分析,苏联是维护雅尔塔体系,保证其既得利益.  相似文献   

15.
阿富汗战争是苏联对一个弱小国家发动的战争,是苏联实现其南下战略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美苏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中亚地区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苏联在这场战争中削弱了国力,没有获得好处,反而使美国从中得利。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至今这个国家仍陷在内战之中。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就开始制定侵略苏联的北进战略计划。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督促日本尽快实施北进战略计划,以求东西夹击击败苏联,尽早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但是,由于70%以上的日本侵略军陷于地域辽阔、民气坚劲的中国抗日战场无力自拔,无法集中百万兵力闪击苏联,其北进战略计划最终流产。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大量地牵制和歼灭日本侵略军,迫使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战略计划流产,客观上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41-1945年在广袤的苏联平原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场战争——苏德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可以说都是以倾国之力,动用了几乎当时世界上所有能够动用的战争手段,其战争的残酷性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不多见的。但是在这场战争之前战争双方却有过一段不寻常的关系亲密期。  相似文献   

18.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对苏联实施了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闪电战,苏联的领导阶层和部队对此几乎毫无准备。由于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对内外态势判断失误,加之军事思想陈旧失灵,并且军事战略明显失策,因此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人们所期望的永久和平却并没有出现,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猖獗。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还是看到进入后冷战时代以后战争制约因素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围绕着日本侵华,中日苏出现了复杂的小三角关系。中国政府为了抗日,一面不断与苏联保持良好关系,得到苏联的有力援助;一面独力抗击日本侵略,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经济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日本梦想速战速决灭亡中国,当中间突破成为永远的笑话之后,为了南进北翼的安全,改变初衷与苏修好。在中国抗战最艰难时刻,苏联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对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