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人机飞行操作智能化程度高,可按预定航线自主飞行、摄像,实时提供遥感监测数据和低空视频监控,具有机动性强、便捷、成本低等特点。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用无人机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小型无人机广泛应用于救灾、测绘、航拍等诸多行业。小型无人机的航拍技术可适应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其成本较低,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简便性。本论文侧重分析小型无人机航拍与镜头的运用效果,希望通过本论文能进一步的提升小型无人机的航拍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18)
通信系统是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信系统在性能方面的逐渐完善对无人机各项性能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本文为了实现多旋翼无人机跟地面站之间的可靠稳定无线通信,设计出一种针对多旋翼无人机系统的点对点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8)
近年来,小型无人机在测绘、农业植保、航拍、消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无人机无配置完善的失控坠落保护装置。基于这种现状,文章提出一种通过姿态检测、伞降回收以及GPS定位搜寻方式来保障小型无人机安全降落的失控保护系统。提高小型无人机的飞行安全水平,让使用者更便利、安全地使用无人机。并在实际应用中有效避免小型无人机失控坠落给地面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对几种总线标准进行了比较,最终选择了1553B总线,对无人机通信系统进行了规划,并设计了一套地面测试系统,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在Windowsxp系统平台上,利用Visual Basic(VB6)编程语言结合MapObjects(MO)地理信息控件的二次开发功能,设计与实现气象无人驾驶飞机(以下简称气象无人机)地面监控软件,并阐述了几种相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了在Windows xp系统平台上,利用Visual Basic(VB6)编程语言结合Map Objects(MO)地理信息控件的二次开发功能,设计与实现气象无人驾驶飞机(以下简称气象无人机)地面监控软件,并阐述了几种相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无人驾驶飞行器(UAV),通常称为无人机,是一种没有人类飞行员的飞机。无人机是无人机系统(UAS)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无人机、地面控制器和两者之间的通信系统。无人机巡线在配电线路中的应用可以大大简化配电网的管理流程,提高检修和维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半实物仿真以试验周期短,研制费用低等优点在工程中广泛应用,串口通信为其主要通信方式,本文阐述了无人机半实物仿真系统的通信原理,给出了串口通信模块设计的主要编程代码,实现了无人机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一种无人机载嵌入式监控终端设计方案,该终端由3G/4G模块、STM32微处理器以及北斗导航定位通信模块构成。通过硬件组成和软件流程设计,实现无人机位置监控、数据采集等功能。小型化北斗卫星通信监控终端应用范围广、数据采集传输可靠性高,具有很强的市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大量的高新技术及装备在各行业和领域中得以普及应用,显著的改善了传统的生产和制造模式。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将无人机应用于航拍和测绘等行业中能充分发挥其多角度信息采集的作用。基于无人机的航测具有成本低,应用灵活等诸多优势,可在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采集过程中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本文在借助无人机完成航测的基础上,对于航空摄影测量的关键技术及操作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并重点关注地面控制系统、航线规划与像控点设置、空三测量和POS辅助的空三加密等方面内容,系统而全面的阐释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无人机的应用方式和实际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可以用于航空探测、农药喷洒、地面拍摄等多个领域。但是由于无人机自主控制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和自身重量因素的影响在低空低速飞行中容易出现抖动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测量或者拍摄的准确性,为此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的,对无人机自主控制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无人机设备硬件、传感器、通信串口、电机驱动等进软件设计,实现无人机低空低速稳定自主飞行,并能够与地面通信站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通信。在使用Mission Planner为地面站进行试验飞行时,其接收到的关于无人机滚转角、俯仰角、偏航角的角度变化范围都控制在1°之间,上下抖动范围不超过0.2m,飞行曲线结果证明了软件设计的可行性和自主控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谢金草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310-310,319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智能传感器为基础,采用DCS分布式控制方法的矿井水文自动监测报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智能传感器、通信分站、监控计算机组成。可实现对井下水文参数的实时监测。智能传感器由低功耗单片机P89LPc932控制,在接收到通信分站的命令后激活,将测得的数据通过M-Bus总线发送到通信分站。通信分站由双串口单片机W77E58控制,可同时保持与地面计算机和井下智能传感器的通信。地面监控计算机在接收到数据后,通过后台对其进行存储和显示处理。从而实现了对井下水文情况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固定翼无人机在军用以及民用方面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应用场景如空中侦察、通信中继、物资运送、森林防火和军事巡逻等,大部分应用场景都会涉及重复航线的飞行。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通常对航迹,高度的跟踪精度有较高的要求,而实现固定翼无人机位置控制的基础是无人机的姿态与速度的精确控制。无人机作为一个耦合性强的非线性系统,实现精确控制的难度较大,并且在航迹跟踪控制中容易受到诸多不确定性的影响,使其偏离预设轨迹。中大型固定翼无人机是一个惯量大,滞后性高的受控系统,在经典的无人机飞行控制律设计中,常采用PID算法进行控制,其优势是鲁棒性强,有较好的普适性,适合绝大多数类型的固定翼无人机飞行控制,但是存在测试成本高,风险大,  相似文献   

14.
无人机在物流、巡航、航拍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价值。传统的无人机仍然是由人进行手动控制,但是考虑到人力成本和无人机数量增大等问题,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在无人机的自主飞行技术中,避障技术又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技术。无人机避障技术涉及障碍物识别和路线规划,障碍识别通常采用传感器实现,而路线规划则通过决策算法实现。本文阐述了基于激光雷达、超声波、单目色摄像头的避障系统,简要说明了各个系统信息采集的原理和避障功能的实现。在无人机飞行高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地图导航避障,这种方案可以极大地节省电池消耗。在实际应用,无人机的避障系统会采用多个传感器。  相似文献   

15.
赵德芳 《大众科技》2008,(11):147-148
简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原理、结构、功能;考虑到小型变电站内高、低压柜与控制室的距离较近.采用了集中式的结构形式;为了使系统达到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实时性、扩充性,选用了工控机为主机,利用VB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具有图形界面的应用程序的优势和特点,编写了用于后台对小型变电站实行实时采集、监控的程序,创建了用户的接口,为了实现变电站之间的信息远传,利用VB中的Winsock控件编写了通信程序,实现了基于TCP/IP协议的局域网络通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小型无人机在生产生活中的大量应用,无人机的有效监管需求日益迫切。本文提出了一种微型无人机监控方法,使得微型无人机的飞行过程能够有效记录,处于通用移动物联网管理平台的监控下,解决了目前多厂商多型号微型无人机监管的问题,有利于规范无人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套无人机地面站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讨论了VC++环境下使用CserialPortEx通信类、访问Access数据库、调用MapX电子地图控件实现无人机与地面站的通信、飞行数据的存储、显示和回放等功能的方法。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地完成所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儿童因缺乏监护,导致意外伤害事件频发的现状,本文设计了一个无线定位系统。系统结合当前的GPS、GPRS技术,构建一个以WEB地图为中心的监控系统。系统实现儿童监护终端、中心管理系统、监护人三者之间的通信。本文提出"电子围栏"概念,通过设定一个有效的监护区域,对儿童的活动范围及状态进行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民用无人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廉价和实用的航空管制体系,即利用民用3G/4G和北斗作为通信链路,将无人机的相关信息传至地面服务器,然后对数据进行分发和共享,并进行相应的空域管理,为民用无人机的后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主要从机载设备和地面设备两部分对无人机航空管制体系进行阐述,最后以跑车实验来验证其具体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火力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两种控制模式,即电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EFCS系统)和电气控制管理系统(ECMS系统),并对这两种控制模式的主要设计模式和监控对象进行了分析比较。ECMS系统不与DCS系统通信,没有减少电气设备进入DCS系统的I/O硬接线。在EFCS系统方案中,小型电动机采用"全通信"监控方式进DCS系统,大型电动机及其他电气设备采用"通信+硬接线"监控方式。E-FCS系统与DCS系统进行了网络互联,实现了信息共享,避免了信息重复采集,从而减少了设备和电缆成本及运行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