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初,羊城晚报颁发了一次特别奖——“创新奖”。获奖者是提议创办《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的编辑容洁如同志。《读者今日来电》专栏的开辟,确实是个创造。它及时发表读者用电话报来的新闻,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扩大了报纸的报道面,密切了报纸和群众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工作的现代化,开创了该报新闻改革的新局面。羊城晚报的领导及时对这一创举特别颁予“创新奖”,这件事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新闻工作是一项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不断创新。没有创新,新闻工作是做不好的。一张报纸,如果几年、几十年“一贯制”地老是那么几个栏目,那么几种形式,那么一种文体、文风,老是那么一副老气横秋的面孔,读者怎么能越来越爱读呢?老作家孙犁说:“艺术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是个“品牌时代”,消费者青睐名牌产品,企“品牌”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角角落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闻事业的改革深报纸、报业与经济领域的关联度日益提高。报业作为报纸作为一种产品,同样面临着一个品牌形象创办名牌报纸,是吸引读者、服务读者、增强报首先,报纸形象是中心。报纸作为一家报社向读者提是其打造品牌形象的中心环节和落脚点。办一张高质量的报纸是社会主义新闻是读者的要求,也是打造报业品牌形象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僵化的新闻思维模式和只强调报纸的宣传使报纸的大部分版面都被一乏味的官样文章…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新闻学者菲利普·迈耶教授在其著作《正在消失的报纸》一书中预测:“2043年春季的某一天,美国一位读者把最后一张报纸扔进垃圾桶,从此,报纸就消失了。”此言一出,“报纸消亡论”的观点一直在国内外报界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大视野的背景下,国际新闻成为一张报纸吸引读者眼球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源”。如何将硬性的国际新闻传递给读者使之成为可读性强的有效信息,是晚报国际新闻编辑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周末版走向浅析陈中冀这几年,报业一派旺相,各种报纸纷纷推出周末版进入市场。一方面,这是新闻改革中报纸与市场接轨的成功尝试;另一方面的收获,则是在周未版推动下,文化的大众化终于成为报摊上眼见的事实。现在,一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读者,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在...  相似文献   

6.
在报业激烈竞争的今天,一张报纸能否办出特色至关重要,报纸编辑只有敢于创新,善于独树一帜,才能在竞争中出奇制胜,使报纸立于不败之地。1991年,“短平快”专栏开始创办,短,是它的独到之处,也是读者的喜爱之处。7年来,“短平快”以它的旗帜鲜明、节奏明快、短小精悍、众人参与而引人入胜.特别是它的短而精,深受广大读者欢迎,1995年,“短平快”被评为济南市“十佳”优秀新闻栏目,“短平快”以它的短而成为《泉城  相似文献   

7.
五年前,在经济改革大潮中,一张由苏鲁豫皖接壤地区联合创办的新型报纸——《经济新闻报》诞生了。她的命运如何? 新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经济新闻报〉五年志》一书,以14万余字的篇幅,翔实地记录了这张报纸扎根准海大地,不断发展壮大的足迹。此书由张立人主编。中宣部新闻局局长王福如在序言中称道《经济新闻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也是探索新闻改革的有益尝试。此书不失为一本有历史价值的书。书中收入文章、评论和获奖优秀新闻作品等共40多篇,介绍了这张报纸为促进苏鲁豫皖  相似文献   

8.
办好一张报纸首先要办好一版。作为要闻版,要中之要还在于头条。头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张报纸的特点和质量,涉及办报方针和方向重点。对头版头条的选择,无疑是办好一张报纸须着力经营的重点。目前,不少报纸的头条普遍存在着五类“瘤疾”:一、分量不足的比较多;二、会议新闻多;三、时间性不强的新闻多;四、长篇新闻多;五、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报纸将注意力转移到一版上,致力于头条新闻的改革,已出现可喜的新变化。笔者就此对《中国青年报》的头条走向与特点试作一些分析。经统计,1995年在《中国青…  相似文献   

9.
看了两个月的南通日报,觉得这张报纸蛮有特色。“专栏新闻”——从这里看报纸的设计南通日报的许多新闻报道,采用了“专栏新闻”的形式。比如,在十三大召开以前,他们开设了宣传各方面新成就的“在改革中前进”专栏;十三大开幕以后,报纸就政治报告的有关部份,连续发表数篇记者采访读者谈初步感受的报道;十三大闭幕以后,为宣传深化改革,新设述评式的“南通改革纵  相似文献   

10.
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省级晚报———钱江晚报,从上到下重视图片,致力做亮图片这一报纸的“眼睛”。从2000年10月以来,针对加强摄影采访和图片使用,编委会进行了一系列为新闻摄影同行关注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头版图片用大用足;摄影专版增加到每周5个版,并安排在前8版新闻版的重要版面上;制定并实施了《图片运用标准纲要》,对32个版中各版做出了必须重视图片运用的具体规定;同时,编委会还专门配备了新闻摄影采访车;开设了新闻摄影“110”热线电话等。采取这些措施,使钱江晚报的新闻图片更具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家报纸纷纷使出,各种招数吸引读者。然而,一张报纸要想真正发挥好党的喉舌作用,真正体现“三贴近”思想,为读者奉献出精美的大餐,就必须有好的新闻策划。可以说,只有做好新闻策划,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才能使报纸在竞争中站稳脚足艮。  相似文献   

12.
周逸敏 《新闻通讯》2013,(10):43-44
英国报界有一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意思是说,如果报纸版面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而要培养读者对于报纸的持久兴趣,则需要借助副刊对读者的吸引力。这一说法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报纸副刊也因它的品位和开卷有益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不少知名报纸就是因为自己的品牌副刊而赢得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比如上海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几十年来凝聚了很多上海乃至外埠的读者。中国报纸副刊已走过百年风雨,并且已经摆脱了最初形态的“副职”、“附属”的地位。随着报业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副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革,已经成为最具特色与活力的版面。相对于新闻稿件而言,副刊作品的题材选择面更大,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贵刊82年3期登了一则资料《美国报纸的诞生地》,文中说,有一个叫本杰明·赫恩的英国出版商,“创办了一份报纸《公共事务》。这张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只出了4天就被禁止了。”但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甘惜分同志著的《新闻理论基础》一书说,“本杰明·哈里斯出版的《国外与国内公众事件报》,报纸只出了  相似文献   

14.
《老年日报》作为一张对象性报纸,自创办以来经多次的改版和完善之后,不仅为老人们提供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生活常识、医疗知识、保健常识,而且把报纸的服务性、把读者的需要放在首位,即西方新闻学中的“受众考虑因素”考虑进来,为老年人提供心灵的慰籍。  相似文献   

15.
有卖点的物质产品能够畅销,有卖点的精神产品可以招徕读者和观众。报纸是特殊商品。有卖点的报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读者市场,扩大报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报纸的卖点是什么呢? 2000年12月21H,陕西省一家早报在“社会新闻”专栏转载南方某报一篇题为《干妈引诱身被破 处男索要赔偿费》的新闻。文中这样写的:“12月14日凌晨起,记者几次接到江西21岁男子李国明(化名)的电话,说自己被45岁的干妈引诱破了身。现在,急于想要拿一笔赔偿费。” 文章接着叙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1998年1月,房东叫陈…  相似文献   

16.
方军  谢智 《新闻前哨》2001,(6):33-34
报纸的时事报道作为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的窗口,正在或者说已经被飞速发展的网络传媒投下的身影挡住光芒,并且被贴上“反应迟缓”、“窗口窄小”等封签。报纸并非没有采取对策,但出版提速只能让今天的读者尽早阅读到昨日的新闻,无法同网站每日数次、数十次新闻刷新乃至即时新闻滚动相抗衡;对时事版的扩版增张,也不过是增加了在网上一次或几次鼠标点击的信息量。 从报纸的新闻构成看,网络传媒挑战传统媒体,报纸的时事新闻首当其冲,时事报道难度增加也就不足为怪。有人认为,网络的发展给传统媒体敲响了“丧钟”,那么时事报道也难逃…  相似文献   

17.
自《家报》创办至今7年来,编辑记者就一直在试图了解读者,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新闻和服务。因为我们深知,现代报纸从事产业化经营后,对读者的了解更是一个关系到报纸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一张报纸如果没有读者,也就意味着没有广告,没有广告也就意味着无法生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张日报,抓新闻是“看家本领”。近几年,《北京青年报》在新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个意识: 一、判断新闻价值要有“读者意识” 应该说,所有办报人都讲读者意识,没有读者,报纸便无法生存。但是,要把这种“读者意识”贯彻到底,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9.
京郊日报(原名北京日报郊区版)始创于1980年,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在首都郊区发行量最大的一张综合性报纸。 作为一张四开四版的“小报”,京郊日报原以报道本市郊区新闻为主。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增长,从1999年初开始,报纸增设了“中外时讯”(以下简称时讯)专版,每周二、四、六刊出,主要刊登国际、国内新闻。这一专版的加盟,大大丰富了京郊日报的内涵,使其跳出了纯粹地方小报的束缚,进一步成为以本地新闻为基础、涵盖国内外新闻的综合性报纸,增加了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20.
张艳蕾 《新闻知识》2001,(10):29-30
2001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新疆召开。本报送评的5个被指定日期的头版,在近百家参评报纸中脱颖而出,再次获得全国报纸头版运用照片好版面评选“一等奖”。综观获奖的5个版面,我们不仅看到了《深圳商报》编辑、记者驾御报纸版面的智慧和水平,同时也看到了当代报纸版面的飞速进步和发展趋势。我们重新审视这些获奖版面,能够从中看到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坚持“图文并重”,有统一的办报思想“照片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报道新闻、充分美化报纸版面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是报纸取之不尽的源泉。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