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得龙 《教书育人》2013,(27):36-37
一人本体育思想的内涵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物在美国倡导了"人本主义教育观",其基本观点强调"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注重学生的自我需求,尊重学生的情感和自由,挖掘人的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继承了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以尊重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开发学生的潜能。这一点与马克思所提倡"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继现代西方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之后而形成的当代西方三大学习理论的流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马斯洛(Maslow.A.H)、当前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为首人物罗杰斯(Rogers.C.R)和康姆士(Combs.A.w)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后,受到日益增多的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家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对美国教育有较大影响。在教育思想方面,有我们可以吸取和借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本主义心理学试图在教学中建立积极感受下的学习模式,教师安排学习环境,允许学生自行发展,这与行为主义学习,认知学习缺乏情感的非人性化的学习截然不同。它强调教师应该意识到人的学习,即人本主义教育观产生的基础。这里,我们先简要地概括人本主义三位杰出代表人物的基本思想。 1.马斯洛──让孩子成长。 马斯洛在大学学习期间,支持行为主义学派。毕业后,广泛地接触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并打算做心理分析家,渐渐地对人类学产生兴趣。受多种心理思想影响,使他得出结论:美国心理学家着迷于外显行为和客观性的行为研究,强调环境…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的成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思想流派。同时,它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世人的极大关注。尤其是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教育观,都对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同样,在成人教育领域中,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是一颗光辉夺目的璀璨明珠。因此,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成人教育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当代教育实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本主义以其与科学主义相对的形态出现,其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影响了社会的诸方面。人本主义教育就是以人本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标准的教育思潮。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主要流派有精神科学教育学、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批判理论的教育理论及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所主张的教育理论等,它们对当代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目的、从教育过程到教育目标、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自成体系,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相抗衡,影响着教育的各个领域。教育实验作为一种与教育思潮相伴相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我国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具有尊重个人需要的教育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挥个人潜能,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正视大学生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防止德育过分知识化,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马斯洛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了人本主义理论。该理论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重视非理性的发展,避免现实中过分强调大脑的理性功能和认知功能。现代的代表人物有C.R.罗杰斯。  相似文献   

8.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重要学派,并在六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性的发展,关注了人的主动性、价值、潜能、尊严与创造;鼓励人们的自我实现,积极向上,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运用于教育,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弘扬科学的发展观和倡导"教育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鲜的心理学血液,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颇多的启发之处,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不仅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更反映职业教育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马斯洛人本主义创造观是现象学创造力研究的延续。文章对马斯洛人本主义创造观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梳理,并揭示其蕴含的现象学方法论,进而指出了马斯洛人本主义创造观在现象学创造力研究中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要提高工作的效果,必须了解和针对学生的动机和需要。在研究中,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理论模型。了解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学生日常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要提高工作的效果,必须了解和针对学生的动机和需要。在研究中,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理论模型。了解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学生日常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的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是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自我实现的人们: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1950)、《动机和人格》(1954)、《科学的心理学》(1966)和他去世后发表的《人类本性的进一步研究》(1971)等书。他的主要理论就是著名的“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的思想是其理论核心。马斯洛倡导的西方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已为人所共知,但是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至今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的关注,应扬弃科学主义的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的科学精神,建构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的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已为人所共知,但是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至今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的关注,应扬弃科学主义的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的科学精神,建构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的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罗杰斯、马斯洛和罗洛·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关注个体潜能发展,相信个体能够自我成长,对教育教学理念、师生关系以及人格教育的改革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内容概述:《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的代表作,奠定了马斯洛"人本心理学之父"的重要地位。该书以人本主义和整体论的科学观为方法论,构建了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无动机理论、心理治疗理论和高峰体验理论等理论大厦。一、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1.需要层次理论。  相似文献   

17.
观点     
《中国德育》2013,(7):5
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意义及应用早在1970年,人本主义研究方法便经由埃里克森、罗杰斯、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学者的思想延伸至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领域。研究者认为(2007),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在个人的  相似文献   

18.
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与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斯洛晚年的思想是一个薄弱的研究领域。人们熟悉的是作为人本主义者的马斯洛,但对他晚年为超越人本主义或后人本主义所做的研究所知甚少。马斯洛晚年致力于一种新心理学的创建,他称其为“超个人心理学”或“第四势力心理学”。他修订了著名的需要层次模型,在深入研究自我实现者的基础上研究了超越性人格的特征,并探讨了将这种新的人格理论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可能性,这些研究为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后来一些重要理论模型的先导。  相似文献   

19.
范铭 《时代教育》2007,(10Z):114-115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对当时在西方心理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第一思潮和第二思潮,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华生的行为主义提出了挑战,创立了第三思潮,即人本主义心理学体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本文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历史意义着手,通过对理论的解读,重点分析了其对教育学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言人,把自我实现作为他个性理论的最高理想和追求的最高目标.从自我实现理论形成条件、形成原因、自我实现者人格特征及自我实现的超越性上对马斯洛思想由人本心理学向超人本心理学方向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