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国平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3):98-99,10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本文落实新课改中提出的问题,对数学语言及其教学深入研究。通过对数学语言概念、基本形式和特征的分析,认为在数学语言教学中注意到下列几方面:(1)深刻揭示数学概念的涵义和本质;(2)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科学地安排数学语言教学;(3)注意数学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的教学;(4)加强数学语言间切换的教学,能提高学生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利 《考试周刊》2011,(20):96-9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建议是这样阐述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主渠道应放在课堂上,优化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今后数学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学期高三(2)班数学复习课教学中,实施了“分组教学法”实验,高三(4)班为对比班,在此谈一些体会,望同行批评指正.1 实验目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求解问题,达到“2+2>4”的效果,使他们的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较大提高.2 实验程序(1)分组:把全班…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来金 《成才之路》2009,(21):54-55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从生活实例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熟悉的图形来创设情境、借用寓言(故事)来创设数学情境、以学生动手实践(实验活动)创设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中学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个人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她)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自己的教学追求.下面笔者就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两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杰  徐霞  苟雅茹 《理科爱好者》2023,(4):92-94+100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而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来提升数学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数学定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石,也是数学应用的灵魂。文章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1)”的教学为例,阐释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贺海峰 《广西教育》2008,(10):39-3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表明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组织、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数学知识、增长数学能力的过程。下面以教学案例来阐述这种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内的教学专家对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1)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过程;(2)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3)个性化的、具有多种学习需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数学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实验”,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模式,它是为了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而进行的某种操作或思维活动。现代数学倡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基于数学实验的学习过程,它能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中的数学实验包括动手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学生通过猜测、测量、计算、验证、交流等活动,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的产生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和数学探究的历程。通过日常的数学探究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提高其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通过一则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案例:“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一样大吗?”阐释在数学探究过程中,传统数学实验与多媒体实验的无缝结合。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意识到: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与我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相似文献   

12.
杨丽燕 《考试周刊》2013,(81):92-9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从本质上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讲究方法,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刘永庆 《考试周刊》2011,(16):74-75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研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在数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主(要引)导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有人认为实验仅是自然科学的教学手段,这是一种误解,实验同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指导下,数学新课标对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作了科学定位。摆正学生和教师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对于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实现数学新课程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基本上是教材、教法实验。起初称作“三本(课本、练习本、测验本)教学”实验,也曾称“启、读、练、知”四步教学实验;最后被正式定名为“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实验。是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史上实验时间较长的典型实验之一。该项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这正是时代发展之必需。  相似文献   

16.
李随琴 《考试周刊》2010,(17):72-7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几何直观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把“几何直观”明确地提出来,这是一个进步。数学教学中,尤其是几何教学中,部分教师很重视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却忽视对学生直观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能把核心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行为予以落实,而数学实验恰...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突出强调:“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应作为新课改中所必须把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1紧扣“目标”施教孟福兰(科左后旗实验小学)数学教学应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法则的归纳和应用题的分析过程。在进行小学数学“目标教学”实验中,紧扣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进程,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谈谈应注...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经历学习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