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作品中的语言美、自然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美育因素,把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审美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处处有美育的内容,美育与语文教学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语文课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类心灵美、艺术美等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我们语文教师应承担起美育的任务,把美的内容溶于到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引进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张开理想之帆,驰骋在美的海洋之中,向美的世界奋进!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作品中的语言美、自然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美育因素,把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审美活动。让学生在浓郁的美育环境中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4.
屈威 《快乐阅读》2011,(27):12-13
美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素材是丰富的,比如汉字美、书法美、语言美、插图美、印刷美等等,这些美要靠教师去认识、去利用、去创造。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就是割断了语文与情感的联系,割断了语文同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美育息息相关。语文教学始终贯穿着美育,借助直观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学会用文字去再现美和创造美。语文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美育是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在帮助学生感知体验美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美育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改善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之美、结构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来实现这一目标。下面作者主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如何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佳词妙句的形象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文章结构的变化美,去捕捉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就值得我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具备美育的特殊条件。美育的主要仟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本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文章精华,熔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炉,给语文美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去欣赏美,感知美,领略美,识别美。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育因素,而语文教学的美育因素又融于全部教学过程中。因此,美育要通过语文的听、说、读、写有机地进行,以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生活和对艺术的正确审美观,以及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开掘教材的美的因素,用形象去启迪学生,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用美的乳汁去滋润他们的心田。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学生施行美育呢?我认为,可以采用剖析形象、分析意境、激发情感等方法。 一、剖析形象,塑造美的心灵。 剖析形象的目的是塑造美的心灵,让学生产生美感。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凝结着真、善、美,具有陶情冶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具备美育的特殊条件。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本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文章精华,熔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炉,给语文美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去欣赏美,感知美,领略美,识别美。一、欣赏自然美自然美就是社会生活中自然物的美。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层出不穷,千姿百态。日月星辰、山川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去探求美、欣赏美,达到语文教学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与美育息息相关。语文教学始终贯穿着美育,借助直观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品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帮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学会用文字去再现美和创造美。语文教学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一、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堂教学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这既是贯彻新时期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又是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的崇高使命,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对学生实施美育教学呢?从总体上说,对学生进行美育,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实践中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去开采语文教材这座美的矿藏,去挖掘现实生活中美的源泉,这是开启语文教学美育从必然王国走上自由王国的一把总钥匙。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是美的世界,语文教育是美的事业。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从而美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美育放在重要位置,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中的美,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从整体去把握,透过语言  相似文献   

15.
宋敏 《学周刊C版》2010,(9):182-183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学科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感受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以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的。语文教学的美育便是通过听、说、读、写等教学环节,以语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美育内容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同时,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融入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从美育入手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培养塑造学生的情感和心  相似文献   

18.
阚昌菊 《教育与职业》2006,(20):147-148
本文从课文朗读、文体写作、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谈了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具体实践,旨在探索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感知美、品味美、领悟美以及如何捕捉现实生活中千姿百态的美。  相似文献   

19.
审美心理的后天获得性以及语文教育的情感性和内容丰富性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育在审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语文教育肩负着美育的重要职能,同时又和美育的实施具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渗透要遵循美育规律,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让学生感受美,传授审美理论知识,使学生用美的理论去理解美、鉴赏美,最终达到创造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审美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素材从何而来?从课本中来。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大量的优秀课文,塑造了美的心灵、美的意境,锤炼了美的语言、美的构思,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美育内容和因素,通过诱导、点拨去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学习中探索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受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