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从五方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一、从定律的发现过程去理解。最早,亚里士多德认为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错误的。17世纪,伽利略得出了“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大小不变”的正确结论。后来,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一切...  相似文献   

2.
在《力学》以及《普通物理学》的“力学”部分教学中,常常遇到有人提出的这样一些问题:“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有了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就是可有可无的了”等等。有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认为“第一定律是作为一个特殊情况而包括在第二定律中的”,有的“物理学教程”上认为“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否已经全部包含在第二定律中”,是一种“哲学讨论”,不作论述。笔者认为,在学习牛顿力学的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搞清牛顿第一  相似文献   

3.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从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但是,仅依据这一点却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特例。由于这两个定律的叙述工具是不一样的。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工具是一个物体,而牛顿第一定律叙述的是整个存在的性质。惯性——这个任何物体均具有的性质着实不是我们的个体研究工具所具有的性质,由于这个“任何物体”,包罗了天地间的万物,  相似文献   

4.
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答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有两种:(1)先整体后隔离:先整体分析物体所受外力和运动的情况,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隔离某个物体求出所受的力.(2)先隔离后整体:先隔离某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再整体分析,求出物体所受外力或运动情况.下面举例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一、传统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局限性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写成表达式为F=ma.通常情况下只针对一个物体或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而在解决两个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统受力问题时,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常采用隔离法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在具体解题过程中显得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出错.二、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的拓展通过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分析,总结.结合牛顿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6.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定律包含两个重要概念 :第一 ,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去维持 ,只有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 ,才需要力的作用。第二 ,定律说明物体具有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这种固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科学地说明了力和惯性这两个概念 ,正确地解释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是物理学中一条基本的规律。然而 ,不少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这条定律还…  相似文献   

7.
<正>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规律,是研究经典力学的基础,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共同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其定量地说明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和对它作用的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表达式简单易懂,但想要深度理解并正确应用仍有一定的难度。一、程序法程序法是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对题目中物体运动过程的不同运动状态进行分析,通常适用于求解物体从一种运动状态变化到另  相似文献   

8.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它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而完善了力的内涵;而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定量地给出了力是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我们在学习时应注意加强对定律内涵的理解,这样才能在解题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探究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效果;反之,如果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0.
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三大定律之一 ,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它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纠正了人们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认识 ,使人们的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的理性。为了帮助同学们真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掌握物体固有的基本属性——惯性 ,请同学们顺着“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六点思考”,仔细品味逐层递进的六个问题 ,整理各自的思路 ,从中进一步感悟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思考一〕上章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 :力可以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 ,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加快、减慢或改变方向。用一句…  相似文献   

11.
米冬亮 《学周刊C版》2014,(2):194-194
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是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和纽带.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探究出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效果:反之.如果知道了物体的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2.
考点聚焦本考点涉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是在力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力和运动的关系。主要内容有: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什么是惯性,并能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弄清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范例解析例1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外力,它一定保持静止B.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必定要受到外力的作用,可见选项D符合题意。说明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相似文献   

13.
<正>从学习目标来看,《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旨在引导同学们完成如下三个方面的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2.掌握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思路;3.强化规范化解题。一、第一类问题由力→运动例1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相似文献   

14.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基本定律,也是高中物理的重要课题.高中物理不能对它再作深入的讨论,而作为教师我们应对它充分了解,以免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有疏忽之处,甚至无意中引起错误.今天,我就与这个定律有关的几个问题和同志们一起讨论.1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 牛顿自己对第二定律的表述是:“运动的变化跟所加的外力成正比,而且是在外力作用的直线的方向上发生的.”这里的“运动”是指运动量,“变化”是指对时间的变化率,所以牛顿的原话可用数学式表示为:(1)对于速度远小于光速的寻常物体,其质量m不变,上式可写成 (2)这就…  相似文献   

15.
牛顿第一定律是重要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为了使同学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第一节安排了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做法如下:如图1所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分别滑到铺有毛巾的水平而上、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和光滑的木板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前进的距离有何变化.首先,同学们应该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加快、减慢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呢?该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实践证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这也成为长期困扰教师的难题。学习和分析翻转课堂模式和问题导向策略下的传统课堂模式的教学过程,从激发矛盾、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惯性概念的建立、惯性现象的解释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教学更适合用翻转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7.
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力和运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各类考试的热点。因此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是备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主要归纳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的一些基本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因为不存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因此它是在一些理想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作出的结论.通常人们看到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际上是物体受到平衡力的结果.正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处环境的理想化和本节内容相对较少,很多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很是随意.殊不知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三定律的基石,更为牛顿第二定律的提出作了准备,所以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如此,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所蕴含逻辑推理和小实验的创设更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9.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其数学表达式为∑F=ma。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是动力学的核心,也是整个力学的核心。所以,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包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定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加速度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本文主要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