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Shapley值在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博弈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罗利  鲁若愚 《软科学》2001,15(2):17-19,73
利益分配是产学研合作中关键而又矛盾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它对合作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决定作用。本文将博弈论中合作博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应用到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分析中,有助于找出利益分配的理论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方式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产学研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成功经验,在我国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时期的一种新型社会创新机制。产学研使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密切结合,以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的冲突是主要矛盾,协调分配机制是促进共同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我国现行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方式的实证分析,力图找出利益分配冲突的问题所在及解决途径。(一)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分配方式我国现行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中利益分配方式见表1。在9种分配方案中,提成与企业利润挂钩方式就…  相似文献   

3.
利益有限理性下产学研联盟中的合作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分配一直是影响我国产学研联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得知,集体理性与个体理性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利益有限理性是造成产学研联盟不稳定的根本原因。现实中产学研合作是符合合作博弈理论的,因此应用Shap ley值可以帮助实现产学研联盟中的利益合理分配,并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可以解决产学研联盟中利益分配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通过对宁波市企业产学研合作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动机与目的、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方式以及利益分配方式、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风险、对合作伙伴及合作项目的要求等,并对进一步推进企业产学研合作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失败原因很多,然而利益问题是关键因素.本文就产学研合同中关于利益分配的付款方式、共建实体时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专利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界定进行分析,提出签订合同时综合考虑三方面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任培民  赵树然 《科研管理》2008,29(6):171-177
摘要:根据价值评价-利益分配的思路,提出了用期权-博弈整体化方法来尝试解决产学研结合项目利益分配的最优化问题。首先将产学研多方中各种可能的合作项目方案统一列出。在分析项目面临的风险、风险与复合期权种类的对应关系后,结合项目合作方的特点,对项目所含复合实物期权进行设计构造。继而利用复合实物期权二项式评价方法对项目期权价值进行评价。在多个合作方案价值评价基础上,运用合作博弈理论研究产学研利益分配比例。实例分析表明,应用本文方法能够实现合作各方资源贡献与利益分配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是建立我国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论文以广东省部产学研为例,研究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结合若干机制的具体实施,从合作运行框架、动力、协调、利益分配等层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孙永  王霞 《科学学研究》1995,13(3):71-74
文章在分析北京产学研的现状和面对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动力因素、选择适当的合作模式、利益分配方式、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机构、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完善和培育技术市场等的对策建议,以推动产学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复杂开放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影响因素这一探索中的课题,通过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进行质性研究,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结果发现,合作伙伴、管理沟通、利益分配、知识特性、合作风险这5个主范畴对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伙伴选择是前置变量,管理沟通、利益分配是内部情境变量,知识特性、合作风险是外部情境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5个主范畴的构成因子及其对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的影响因素模型,为在当前复杂开放环境下产学研知识创新联盟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伙伴选择视角,探讨伙伴选择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85个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问卷调研,共获得68份来自项目主管、328份来自其他参与人员的有效配对样本数据,采用Amos和SPSS的PROCESS插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伙伴选择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合作关系在伙伴选择和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利益分配显著正向调节合作关系在伙伴选择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即在高质量利益分配方式下,伙伴选择通过合作关系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的中介作用显著,在低质量利益分配方式下,该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省企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对象,探讨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对企业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广度对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产学研合作深度对探索式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吸收能力抑制产学研合作广度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强化产学研合作深度对双元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洪勇  李琪 《科学学研究》2018,36(5):857-867
本文以促进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效果为目标,从主体间多维交互的视角,选择“沈鼓-大工”产学研合作为案例样本,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SECI知识转移过程模型,探讨产研双方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交互形式及其作用机理。首先,从项目合作、技术中心、合作研究院等多种合作形式的演变过程介绍了“沈鼓-大工”合作历程;其次,基于案例信息的分析,发现在产研合作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利益交互、情感交互、任务交互、行为交互这四个维度的主体间交互,分析了四个维度的主体交互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体现形式;然后探究了这四个维度的主体交互在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理,发掘了不同交互维度在知识转移不同阶段发挥的多元化作用;最后,提出了基于主体间多维交互的产学研知识转移过程整合模型,并阐释了多维交互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目前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界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结构。以产学研合作过程的5个阶段为线索,对产学研合作的模式进行了界定与分析,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5种模式与12种类型,对不同阶段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是中国通信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3年为间隔构建2002—2017年中国通信技术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对专利合作总体状况、网络节点中心势、网络结构特征以及网络演化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专利总数不断增长,但与境外单位的专利合作数量呈不断减少态势;高校已经成为通信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及专利合作的“领头羊”;专利合作网络趋于复杂,网络中“小团体”数量逐渐增多,但不同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壁垒逐渐加剧,小世界网络特性逐渐削弱。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个方面提出产学研专利合作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江苏科技服务超市开展农村科技服务的实践为基础,探索多元科技服务主体协同合作的科技服务模式。对实践中形成的“一核多翼”基地服务模式、南农大常熟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便利店模式等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超市与新农院的合作,有助于科技服务主体职能的相互扩展;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新农院基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等,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产学研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指出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优化资源、健全工作机制、提高馆员素质、不断延伸和创新服务模式,才能为产学研提供深层次优质服务,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针对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服务产学研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博弈视角对产学研过程中校企合作的过程和特点进行分析,运用两阶段序贯博弈对企业与高校在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策略选择进行研究,讨论了各参数对合作策略的影响,为合作双方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洪转 《软科学》2012,26(2):6-9
针对产学研合作演化规律问题,基于人的有限理性,建立了产学研合作的对称进化博弈链结构模型和动态决策方程,讨论了合作进化博弈的稳定均衡状态,通过仿真分析,较好地揭示了产学研合作中的"囚徒困境"和演化规律,认为合作者经过长时间的博弈,合作成功比例会提高,研究结论对产学研合作管理决策及模式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影响各国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提高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其中制定研发政策支持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以及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创新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通过对国外相关做法的分析,提出我国在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旨在为我国各省市促进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法制建设的评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法制需求和现行法制供给出发,对相关政策和立法进行系统归类,评估其实施效果,指出技术转移立法的缺位、知识产权利益分享的立法引导、专利法与反垄断的回应是亟待突破的瓶颈问题.今后法制建设的重点是立足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积极制定<技术转移法>和<产学研合作促进法>,并实现二者的分工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