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结构发生全新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 ,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 ,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对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军民 《新闻世界》2011,(9):248-249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语文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当前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语文教学的“创新点”,使创新教育之锤敲得准,敲得巧,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潘晓蓉 《大观周刊》2012,(48):259-259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精心地设计整个课堂语文教学。而往往出现“费时多而收获少”的状况。教师如何来解放自己,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教学要求.且又能使学生“愿意学”、“会学”,成为一个个会思考、会分析、能创造的人。笔者认为。必须转换教师的主导地位,探索在课堂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树纲 《大观周刊》2011,(32):144-144
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使创新教育之锤敲得准,敲得巧,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试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周德胜 《大观周刊》2013,(11):273-273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要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宋晓晨 《大观周刊》2011,(46):75-75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养成创新精神的一大要素,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际,通过具体例子探讨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从事物的反面提出问题’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并通过培养学生质疑来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永强 《大观周刊》2012,(36):171-172
创新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在“自己学习——合作学习——质疑学习——发散学习”等教学环节中加强创新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加强创新教育,以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只有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才有出路,才会达成新课程改革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务必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8.
钟慧玲 《大观周刊》2013,(11):229-229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新课改理论,创新理论的学习,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语文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教学行为,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q-,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
白霞 《大观周刊》2011,(32):160-16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要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王银 《大观周刊》2013,(8):265-265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同,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彭彬 《大观周刊》2011,(23):206-207
语文教师首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王银 《大观周刊》2013,(11):354-354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新课标教学中.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基本教育思想,也即“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王红玉 《大观周刊》2012,(24):234-234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魏海云 《大观周刊》2012,(31):257-25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使他们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其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仁青先 《大观周刊》2011,(10):150-150
虽然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语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能自行实现,因而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式学习。寓思想教育于语文训练,使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成为自觉。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得以提高。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相似文献   

16.
杨海英 《大观周刊》2012,(9):198-198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陛的学科教学。因此,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兰英 《大观周刊》2012,(16):266-267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本文谈论的问题。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鼓励质疑,培育创新萌芽;启发想象,开拓创新之路;正确评估,激励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石现鹏 《大观周刊》2013,(2):196-196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9.
薛云燕 《大观周刊》2011,(50):172-172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改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育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曹玉华 《大观周刊》2012,(34):304-304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