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形势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的社会领域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系,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其身边各种社会领域里与人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各种联系纽带。  相似文献   

2.
任何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必然会发生与他人交往关系。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与人间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小相容性大,则人际关系融洽,反之,则心理上相互排斥,人际关系恶化。良好人际关系不仅意味着校园内部有较好的人际氛围,更为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大学生在校园内的成长,同时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角色转换,进一步社会化作必要心理、行动上的准备。 一、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必要性 (一)满足大学生自身心理需要。人类的交往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任何人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往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学生正处于个…  相似文献   

3.
一、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方面的交往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关系主要表明人与人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在心理方面的交往包含着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相互联系的成份。虽然,影响人际交往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因素很多,如道德的、伦理的、信仰的  相似文献   

4.
正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人与人之间在交际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在不同的群体中,在不同的职业、年龄、性别的人们之间,交往的特点不尽相同。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处理好人际关系也体现着人的知识和修养,人际关系状况  相似文献   

5.
校长的人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全是靠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如同人们心理上的纽带和桥梁,显示着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在学校这个群体中,校长作为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的最高领导者,完全有必要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去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学校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勿庸置疑,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过去我们根本不能将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之一的人际关系“学说”引用到管理中来,谈人际关系,人们容易跟搞不正之风的人所信奉的“关系学”联系,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的人际关系,是指在一定的群体背景中,在交往基础上形成的,由个体的个性进行调节,并伴随着情感上的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学。这些关系可以是亲密的,疏远的,但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关系。管理实践表明:校长只要建立了融洽的人际关系,就会使工作明畅、生活舒欣;否则,工作处处被动、畏难,心情抑郁,工作效率不高。因而,笔者认为校长应该认真地研究有关学校管理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并使其稳健,和谐地发展,从而激起全体师生员工的热情与士气,提高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姚本先(安徽师范大学)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即情感联系。人际关系的研究是个复杂的课题,它包罗了许多方面,作为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又具有其特殊的...  相似文献   

7.
一、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指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得到满足,彼此之间就喜欢和接近;相反,就厌恶和疏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断进行着物质和精神的交往,发生着各式各样的相互作用,建立各种各样相互关系。这些交往和联系往往除受客观环境影响而外,还受交往者各自的个性特点影响,并由此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状态。这种表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关系称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结果,而且能进一步影响社会群体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到某个社会群体的巩固和发展与否。而在人际关系的心理层面看,青年人的心理特质有其明显的表征,注意它,引导其健康发展,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9.
周燕 《现代企业教育》2010,(24):195-196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在心理上产生持久、稳定的影响,从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过程。在交往过程中,交往双方由于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因素会影响交往的正常进行。这里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际,谈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一、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指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种心理状态.如果得到满足,彼此之间就喜欢和接近;相反,就厌恶和疏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一、对人际关系的认识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指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得到满足,彼此之间就喜欢和接近;相反,就厌恶和疏远。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曹雪 《华章》2013,(31)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本文就此进行阐述,以期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及应对方略做出有益指引。  相似文献   

13.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互相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在人的一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合理运用人际关系理论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管理,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成长。该文详细介绍了大学生如何经营和开发自己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由于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际关系史。现在人们对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生产力”。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发展,事业发达,生活幸福,但如果不与人交往,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了解和帮助,失去一些本来可能得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要发生交往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人不与他人交往是不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互往来是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这种相互往来的结果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即人际关系,或亲近或疏远或敌对,表现为情感上的相亲或相斥。如果形成的是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使人心情平静、舒畅,而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发生矛盾就使人感到紧张、焦虑或孤独寂寞。故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的基本社会需要,也是个体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的基本途径。对于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的完成与否与有无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大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当前高校教育应给予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在交往过程中,由相互认知和相互体验而形成,并伴随情感上满意或不满意状态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它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心理侧面。处理好校长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对于维系学校组织的团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与教育  相似文献   

18.
良性人际交往对德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性人际交往是指主体间遵循着社会认可的心理准则和规范 ,积极地相互沟通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协调行为的互动过程。良性交往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也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与完善。这种交往是激励人们向善和向上的有效手段 ,其内涵与作用同德育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因此 ,考察良性人际交往在其运行过程中对德育的意义 ,便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一、良性人际交往是强化德育效果的重要环节社会心理学认为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这种心理关系的建立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实现的。因此 ,要…  相似文献   

19.
人际关系对于初中生人格发展来说是不可小视的关键点.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和人交往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这种联系由情感来维系,包括家人关系、朋友关系、恋人关系、师生关系,等等.人际关系是人格的平台,一种合理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既是人格的一种层面,也是人格因素的合成物.在此,笔者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家人关系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人际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是在人的交往中展开和实现的。所谓交往是指人的一种行为,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往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建立一定人际关系的直接活动。“交往是人类生活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交往,自己影响了他人,反过来,又接受他人应答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习相互了解和喜爱,学习共同的观点和思想,学习并丰富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交往是教育的基本而必要的活动。”教学中的师生人际关系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活动形成的。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交往活动中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因此,他们对教学师生人际关系形成的作用也不相同。学生,是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学,是一种正式的、有组织的师生交往活动。教师,是教学中的领导者、组织者、是学生心目中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教学行为往往能影响或改变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倾向,决定教学师生人际关系的性质。因此,教师是形成师生人际关系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师生人际关系优劣的关键。卡尔·罗杰斯认为教师在教学师生人际关系中“所作所为是举足轻重的。”他说:“课堂气氛主要地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