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看来,作为1937年当年的7部贺岁片之一,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压岁钱》既不是左翼电影,也不是国防电影,而是多少与此相关联的另一种电影类型,即新市民电影。新市民电影特征是最大程度的强化歌舞元素,注重叙事策略,更强调电影视听语言的娱乐功能,在反映现实人生的同时,保持温和的政治批判立场。换言之,1937年的国产影片,已经只剩下新市民电影一种类型、一种面貌。  相似文献   

2.
蔡楚生编导的《王老五》(王次龙、蓝苹主演)既不是国防电影,也不是左翼电影,而是属于新(兴)电影(运动)的新市民电影。新市民电影一般会在对社会现实采取相对温和的批判立场的同时,积极采取新技术主义的制片路线,即一方面强化和大比例地配置歌舞元素,另一方面,注重和强调影片的喜剧色彩,承接性地发展旧市民电影固有的艺术特征,并以此作为市场营销的主导方针。  相似文献   

3.
旧市民电影是中国早期电影在1932年之前主流电影的唯一代表。它在1930年代初期左翼电影和新市民电影出现之前趋于没落。《桃花泣血记》和现在公众可以看到的联华影业公司在同一年出品的另外两部影片《银汉双星》、《一剪梅》一样,都具有旧市民电影没落、行将向新市民电影转化时期新旧杂陈的特点;而《桃花泣血记》固有的旧市民电影的暴力意识,多少与一年之后出现的左翼电影中的阶级暴力在艺术表现上有衔接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存在主题武器的暴力电影中,不论导演是先选择武器再确定电影风格,还是先确定影片风格再选择武器,毋庸置疑的是主题武器与电影风格已经产生密切的联系。剑与诗意柔美的武侠电影的搭配,大刀与阳刚凌厉的武侠电影的搭配,枪战与壮烈震撼的商业电影的搭配,电锯、锤子与惊悚、冷酷的黑色电影的搭配,主题武器与电影风格的搭配基本已经形成定型的模式,建构了受众的审美习惯。  相似文献   

5.
在1932年新电影出现之前的中国早期电影,都属于旧市民电影形态。因此,1931年出品的无声片《恋爱与义务》既是旧市民电影晚期的代表,又是即将到来的新电影的雏形。以《恋爱与义务》为例可以看出,一方面,影片的模式化表达范式与伦理的世俗化图解,合乎旧市民电影的传统性、伦理性、教化性和保守性等特征,另一方面,这些特征又为以后的新的电影形态如左翼电影、新市民电影,尤其是新民族主义电影的出现奠定了法理、道德和艺术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联华影业公司于1937年1月公映的《联华交响曲》,既是公司历史上仅有的一部集锦片,也是左翼电影余绪和新兴的国防电影的双重叠加。除费穆编导的《春闺断梦——无言之剧》极为出色外,其他短片大多乏善可陈。这意味着失去了黎民伟和罗明佑的联华影业不仅从此失去了在艺术创新上的活力,也预示着"联华"此后将转向并加入更加主流和商业化的新市民电影的生产大潮。  相似文献   

7.
杨天宏 《青年记者》2012,(15):77-78
电影音乐是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被人们称为"画面音乐".它一方面具有抒情性、表现性、节奏性、韵律性等音乐艺术的特性,另一方面又有互动性、综合性、画面性、造型性等电影艺术的特性.每一部影片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影片中音乐的运用能够将音乐与电影主题结合起来,帮助观众记住并识别出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左翼电影在1933年形成高潮后,在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两三年间,与同样是从旧市民电影脱胎而来的新市民电影一起,开拓了巨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主流政治话语和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在倡导和坚守传统文化理念上达成外在共识,出现了高度疑似政府主旋律电影制作。最终,一直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艺术上呈开放姿态的新市民电影成为1936年之后中国国产电影的主流中坚。  相似文献   

9.
中国左翼电影在1933年形成高潮后,在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两三年间,与同样是从旧市民电影脱胎而来的新市民电影一起,开拓了巨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与此同时,主流政治话语和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在倡导和坚守传统文化理念上达成外在共识,出现了高度疑似政府主旋律电影制作。最终,一直在政治上持保守立场、艺术上呈开放姿态的新市民电影成为1936年之后中国国产电影的主流中坚。  相似文献   

10.
顾钢 《视听纵横》2010,(1):111-112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故事片生产国。据估计,印度每年要生产800到1000部影片,是好莱坞的一倍多。孟买一俗称宝莱坞,是印度最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其拍摄的印地语影片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它的影片不乏出口海外市场,诸如发行到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地中海、加勒比海、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和英国。近些年来,这些海外市场有着不断扩大的势头。  相似文献   

11.
张丹旭 《今传媒》2012,(4):88-89
《林家铺子》是"十七年"的优秀电影之一,它是一部根据著名小说改编,影片赋以典型性的由一个小百货商店折射出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细腻的人物刻画更是为影片增光添彩,成为了现实主义的经典,屹立在高峰之上。文章通过对影片的研究,分析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对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顾钢 《视听纵横》2009,(3):113-115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故事片生产国。据估计,印度每年要生产800到1000部影片,是好莱坞的一倍多。孟买-俗称宝莱坞,是印度最著名的电影生产基地,其拍摄的印地语影片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它的影片不乏出口海外市场,诸如发行到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地中海、加勒比海、美国、澳大利亚、香港和英国。近些年来,这些海外市场有着不断扩大的势头。  相似文献   

13.
电影《末代皇帝》作为是一部出色的影视作品,值得我们进行学习与借鉴。本文认为影片在剧本选材、场景设计、声音配乐、叙事结构这四个方有其独到之处,并结合影片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冯肖应 《今传媒》2015,(3):108-109
好莱坞电影的热映往往能引发大批观众的围观甚至追捧,如今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崛起,好莱坞也将视角转战中国,多部诉诸于中国庞大电影市场的影片相继问世。这些影片不仅在取景上浓添东方色彩、在角色上不断注入华人面孔,还将中国功夫等元素加入其中,让观众在电影放映前更添了一份期待。事实证明,打着中国元素噱头的好莱坞影片在庞大的中国院线总是能让人格外关注。其实,好莱坞如此"迷恋中国",与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院线的爆炸性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香港永华影片公司摄于1948年的《清宫秘史》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原因不仅在于其艺术创作美学观念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文人传统,更为有趣的是,这部影片的政治命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20世纪40到60年代的上海和香港两地电影传统的内在联系,及其最终的分流。因此,文章将会以《清宫秘史》为案例,在对它进行历史性的梳理过程中,以期理解《清宫秘史》的主创者们作为那个时代的电影都市文人/精英们是如何借家国/伦理叙事的书写,映射出从上海南下香港的知识分子对海派电影的传承。也正是香港与上海电影在互动与交流中使得当时香港电影成为"国族电影"中的一脉。  相似文献   

16.
电影贴片广告也叫随片广告,是由广告运营商与电影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三方合作,将商品或者品牌的广告直接注入影片挎贝,在电影放映前播出的广告。从1994年起,随着中影公司引进国外影片,电影广告崭露头角。1997年5月,加映在美国影片《山崩地裂》前的“新飞电器”企业形象广告片,成为中国第一个电影贴片广告。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上映的两部作品刺激了观众敏感的视听神经,一部是影片《阿凡达》,这部影片,全球累计27亿5400万美元的票房,一举刷新了全球影史票房纪录。另一部是获得多个特效奖项的《2012》,后好莱坞制片流水线如法炮制,制作发行了多部极具视听冲击力的系列影片,包括《复仇者联盟》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等。自此,大制作电影的概念从好莱坞逐渐传入中国,让中国电影人意识到了大制作电影的市场价值。本论文结合案例主要论述了大制作电影的概念特征及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龙艳 《东南传播》2012,(10):100-102
道德伦理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不但是一条贯穿清晰的线索,而且是中国电影里的一个主类型。伦理电影,指以伦理为主题的电影,它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探讨。它主要以反映伦理、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着重表现人伦关系与人伦之理,具有较强的世俗性与大众性。伦理的精神几乎体现在每一部影片之中:爱情、婚姻、家庭、宗教、代沟、社会问题等等都可以在伦理的范围之内,因此伦理片有着比其他片种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更模糊的边界[1]。本文主要探讨了早期伦理电影对新时期伦理电影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革"爆发后,"样板戏"一花独放,自1966年到1970年,全国只生产了4部可看电影,其中以《地道战》影响最大。这部影片以"流畅的手法,高超的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电影《地道战》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电影行业正在以高质量、高速度的态势迅速发展,一部好的影片不仅能够深深地吸引人们的眼球,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也会因此而一度成为票房的保障,其收视率也是极为可观的。继主旋律电影后,新主流电影成为了我国影视行业中的"热词"。这类电影主题鲜明,弘扬积极的主流价值观,极具社会正能量。本文将从新主流电影的价值体现、人文关怀以及新主流电影发展的必然性等方面来讨论新主流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