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大省和高等教育强省的评价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高等教育大省向高等教育强省的转变是建设教育强省、文化强省、经济强省的迫切需求。本文在辨析“高等教育大省”和“高等教育强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教育大省”和“高等教育强省”的评价指标,并依此对我国31个省(市)进行“高等教育大省”和“高等教育强省”的分类,为各省级区域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发展史就是高等教育“世俗性”与“超越性”互动的历史,也就是布鲁贝克所说的高等教育“认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交互作用的历史。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尤其需要关注教育的内部规律,充分重视高等教育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学科建立40年来,高等教育本质研究大致形成了“人才培养说”“文化本质说”两类主流观点。采用“历史考察法”“教育本质推演法”“学科语境阐释法”三条主要路径,产生了“高等教育本质与教育本质是否一致”“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变化的还是不变的”“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三个重要争论,出现了将高等教育“内涵”“本质观”“属性、性质和特性”“目的、价值和功能”误解为高等教育本质的四种倾向。观点的转向与路径的拓展呈现出高等教育本质认识的流变,争论与误解则源于认为本质不言自明的偏见。未来应给予高等教育本质研究应有的重视,并通过高等教育现象进一步寻找本质,同时承认在哲学视阈下探寻高等教育本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和“大学”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和“大学”概念的界定与分析□沈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张澜,温松岩□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界定,分析“高等教育”和“大学”是高等教育研究中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和“大学”的概念表述是很多的,且各具特色,但尚未...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历史变迁,显示了高等教育市场机制的顽强生命力,也证明了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寓于市场主体、政府和中介组织”三个关键点”之中,而我国高等教育市场机制是“后发外生型”,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高等教育市场机制运行的“三个关键点”,实质上就是三个“建设点”:一是高等教育市场的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认识论为基础和以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之分野是高等教育主旋律下的多重变奏,二者从不同方面深化并发展了高等教育哲学,尽管都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历史合理性,但也都具有各自不足之处。高等教育哲学的走向是整合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即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进而寻求“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MassHigherEducation,又译为“大众高等教育”),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所谓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非指人人都能享受高等教育,而是强调使更多的民众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可能,强调高等教育不应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利品。一、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曾以18—21岁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将高等教育划分为…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和谐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根本要求。实施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同时也是创新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千百万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加强高等教育战略规划、实施战略管理、课程设置的全面化、建设全面社会实践的教育机制以及创新实施科学的高等教育评价等途径来实现高等教育“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自本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首先提出,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他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在整个18至22岁年龄阶段的人口中,接受不同层次和形式的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到15%以下,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达到15%—50%为“大众化阶段”;超过50%为“普及化阶段”。故“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由阶段,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这一历史重任极不适应,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高等教育文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阶段  相似文献   

11.
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一种认识和评价,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识。作为知识形态的“钱伟长之问”、“拆除四堵墙”理论和“三制三自”制度是钱伟长先生在治学经验和治校实践中关于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不断反思和理论创造。“学会学习”思想和“转识成智”理念是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的智慧表达。在反思和创新中践行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就要把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中的批判意识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实践意志,还要不断地对钱伟长高等教育思想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在“教育是产业”命题基本意义规定下的改革。本文在对“教育是产业”、“教育产业”、“高等教育产业化”诸命题、概念进行辨析并赋予确当的内涵的基础上 ,得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状态、趋势和过程的结论 ,并从实践的维度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过程作了阶段性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等教育的本体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高等教育“为何存在”、高等教育“如何存在”、高等教育“何以存在”三个问题着手,对高等教育作本体论意义上的思考。认为高等教育本体论是:高等教育应坚持“人主义”的理念,以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必须定位于化领域,坚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原则,在社会发展和自己内在的逻辑发展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资金不足是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中国 ,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科教兴国”的要求、是“教育优先”的要求。笔者认为 :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既依赖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又依赖于高等教育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章从高等教育的产出和高等教育需求的主体两个角度分析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指出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双重性”。从教育需求主体的角度考察,高等教育质量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从高等教育的产出角度考察,高等教育质量是“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辩证统一,或说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论美国立体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独特的“立体式管理体制”,其实质包括三个要素 :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分权——制衡”和高等教育管理法制化。“立体式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概念的提出 ,有利于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 ,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质量是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厘清“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为什么提高”和“怎样提高”三个基本问题。从高等教育的本质看,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性概念,是指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毕业时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毕业后的个人表现和工作绩效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学生、社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都表示不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需要重视教学工作,加强实践育人,注重品质培育。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在“教育是产业”命题基本意义规定下的改革。本在对“教育是产业”、“教育产业”、“高等教育产业化”诸命题、概念进行辨析并赋予确当的内涵的基础上,得出了高等教育产业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状态、趋势和过程的结论,并从实践的维度对高等教育产业化过程作了阶段性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高等教育质量的要领与标准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21世纪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将从“合格产品”到“用户满意”。从发展角度看,“发展质量”比“发展速度”更重要。质量竞争将是“品牌竞争”。“高等教育质量”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增加了“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新使命。质量的标准是多维的复合概念,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由于高等教育质量较难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和对外界变化的某些不适应症,因而需确立高等教育质量的多重标准。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认识论中存在着“学科论”与“领域论”的学科属性之争,由此导致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两种研究方法。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直指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而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则被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范式。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其效用,但缺陷和不足也十分明显。在“学科论”和“领域论”两种观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厘清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研究不断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